大國總理風采註釋民族復興新步伐
熱詞解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答記者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答記者問#
    3月17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舉行閉幕會,大會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更多>>兩會觀察
扣緊“制度籠子”馴化出規範的權力
扣緊“制度籠子”馴化出規範的權力
國企改革:市場化是照亮深水區的曙光
國企改革:市場化是照亮深水區的曙光
政協“好聲音”,接力唱響新篇章
政協“好聲音”,接力唱響新篇章
新領導 新希望
新領導 新希望
態度樸實:“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李克強總理昨天的記者會吸引了大量關注。他回答了11個提問,基本沒看稿子。即使不太了解國是的人,也會留下一個深刻印象:這是位誠懇、務實、思路清晰,很希望在任期內為國家做成事的總理。[詳細]

    新總理的風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李克強質樸、從容、謙和,不管是開場白,還是面對關鍵和敏感甚至挑釁提問,回答都成竹在胸,語氣不疾不徐,相關數據和背景信手拈來,初聽沒有彈眼落睛、咄咄逼人的衝擊力,但細品卻有強大的自信、堅定的承諾和實際操作的謀劃為支撐。通觀記者會答問,沒有套話,直面挑戰,也沒有避實就虛,有些堪稱警句的表達,也都樸實無華,有的甚至就直接來自民諺,很能體現這位有學者背景的總理風格。[詳細]

    期待招待會上這種樸實、務實的“文風”,能夠續以務實的“政風”,更期待各級政府能夠真正“甩開膀子”,解決好民眾關注的各種問題。[詳細]
決心堅定:深水區改革必須觸及利益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這不是套話,而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議題,也是現代政府的立基之本。政治是一門增進公共福祉的藝術,而輿情民意大多代表著當前施政的熱點難點,是社會最為關切之所在。所以兩會上議政建言,也無一不是在回應這種關切。

    李克強同志的履新宣言,不但有藍圖,更有具體的“幹貨”:要記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新一屆政府期間,政府機關不新建樓堂館所,政府工職人員只減不增,公費開支只減不增。這“約法三章”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要讓人民和各社會團體、機構組織監督的,沒有底氣,沒有決心是不敢下這樣的保證。[詳細]

    李克強總理在也提到“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畏難,而止步不前,原地踏步多年而難有實質突破。改革的水再深,也得趟,因為在關乎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為問題上,我們別無選擇,只有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方能不負民望。[詳細]
措施務實:深水區改革貴在行動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李克強作為大國總理的務實形象,在首次答記者問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他的一句“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的表態,必將凝聚成全國人民支援改革、參與改革、大膽改革、務實改革的信心和動力,將已經進入深水區的中國改革不斷推向前進。

    今天的中國,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把超過13億人帶入科學發展的全面小康時代,李克強作為13億人民的“當家人”,通過首次答記者問,傳達出了一位大國總理對責任的擔當,表現出了一位成熟政治家堅毅、睿智的力量,更展示了本屆政府幹實事、幹好事、幹成事的努力和追求。[詳細]
目標清晰: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
    李克強總理在開場白中,乾淨利落、直奔主題、只講“幹貨”,並堅持“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展現了大國政府務實為民的一貫作風,同時也為新一屆政府指明瞭努力的方向。

    記者會發出的另一個資訊是,中國領導人對國家的各種問題都很熟悉,他們解決問題的意願同輿論非常吻合,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專業而理性。他們的確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中國領導層的思想感情都通著社會,組成這個國家的不是一個個資訊和感情互不相連的孤島。[詳細]

    所有回答,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新總理的一句歸納“政府理應是社會公正守護者”,就是“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詳細]
結束語
    新總理的第一個記者會,讓人看到的是,坦誠、質樸與自信。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餘年,描畫藍圖也好,頂層設計也好,百姓關切的反腐與環境問題也好,最終必須落實到實際操作,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更需要“甩開膀子”的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