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市場化是照亮深水區的曙光
熱詞解讀
國有企業改革
#2013兩會聚焦國企改革#
    國資委正著手制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資委主任王勇在全國資産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坦言,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足,外部環境越來越複雜,難度也越來越大。
更多>>兩會觀察
新領導,新希望
新領導,新希望
大部制改革,簡政放權的棋怎麼下?
大部制改革,簡政放權的棋怎麼下?
“陷阱假設”時刻跟隨中國經濟
“陷阱假設”時刻跟隨中國經濟
區域經濟發展,在自由流通中尋找出路
區域經濟發展,在自由流通中尋找出路
認為“十年國企改革停滯”簡單而武斷
    認為近十年來國企改革停滯的觀點是一種簡單而且武斷的説法。2002年十六大以後,國務院迅速掛牌成立了國資委,以核定主業和推進聯合重組為主線,推進中央企業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調整。各地也通過改制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多種形式,對國有企業實施有進有退的調整,發展形成了一批對地方經濟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優勢企業。同時,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劣勢企業退出市場。[詳細]
國企改革自1978年起步,已經走過三階段
    國企改革很早就起步了,從1978年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國企改革就邁開了步伐,在爭論和探索中,國企改革已經走過了三階段。

    從1978至1992年是第一階段,是實現“鬆綁”、“擴權讓利”的階段;1993至2003年是第二階段,國企改革進入了市場經濟轉軌期,改革的目標是努力讓國企“産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促使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004年以後,國企改革進入第三階段,國企改革努力向法治市場經濟邁進,2009年通過《企業國有資産法》,為國有企業確立了法理地位,國企改革朝著“法治下的市場經濟”邁進。

    國企改革是大大推進了,但爭議並沒有減少,現在,對國企改革的議論更多更強烈。[詳細]
國企改革的“步履維艱”,到底有多難?
    中國國企改革是世界經濟史上少有的大難題。

    或許在國際企業經濟領域中,很難找到像中國國企改革如此引發關注和熱議的經濟體制改革了,不僅經濟學界分野站隊為之熱烈爭論,企業界老闆、高管也高度關注和參與熱議,就連普通民眾也熱情地參與議論。長時間以來,對國企的看法就大相徑庭,讚譽者説:國企維護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穩定局勢,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是國民經濟生活基本穩定的必不可少的保證。非議者言:國企佔據了壟斷的制高點,坐收漁利;國企佔住了“母乳”,不管風吹雨打,都能養得肥肥的,而讓眾多的民營企業討著“剩湯”喝,步履艱難,日子越來越不好過。[詳細]
改革原則1:面對市場,改變“一家獨大”的壟斷
    國有企業將直接面對市場,在完全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改革一定要逐步減少對企業投資的政府審批,進一步完善出資人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特別是要改革幹部管理體制,建立有別於黨政幹部的企業領導人員選任機制。國企必須改變原來“一家獨大”的狀態,著力構建一個與民營企業共贏發展的機制,構建公平競爭格局,加大股權多元化力度,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競爭性領域國企改革。

    同時,加快企業現代化管理機制的變革。當然,對於一些特殊行業的國有公司,還要保證國有的相對控股權。這實際上也是國資委主任王勇所説的,國企改革的方向應該是更加市場化。[詳細]
改革原則2:對國企分類,公益和競爭分類監管

    深化國企改革的另一個基本原則是加強和完善對國企的監管。國企改革的推進,將在對國企進行公益性和競爭性分類的基礎上,強化監管措施,形成更加完善的國企國資監管體系。
對於公益性國企和競爭性國企兩類企業應該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著力監管。

    首先,對於公益性國企的監管,有人則建議:可以在政府管理部門監管規範的條件下,引入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和BOT等以協議約束的監管機制,以吸引和鼓勵非公資本共同參與公開公平的競爭,促進國有企業通過和其他市場主體的同臺競技提高營運效率。

    其次,對於競爭性國企監管一定要遵循商業市場的運作規則。比如,國務院研究中心企業所的專家表示,國資委對競爭性國企董事會的績效評價,要以資本權益的增值性和資本資産的流動性指標為重點,不宜直接採用經營性的績效指標。按照資本收益原則,由董事會實施資本價值最大化管理。[詳細]

政企分開勢在必行,讓國企民企逐鹿中原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急需真正地實行政企分開。

    在現代經濟體中,政府通常不干涉和參與任何企業的微觀經濟活動,政府通常是限制自身在制定法律法規、貨幣及財政政策、行業政策中的角色,政府不應該介入企業的運作和業務發展,這樣才真正有利於促使經濟向富有活力、高效、高品質以及減少腐敗的方向發展。當前,國企的改革應進一步開放關鍵戰略性行業,引入更多更開放的競爭。

    國外的一些成功的經濟實踐表明,壟斷和寡頭政策很少能激發創新和提升效率的,壟斷企業往往會利用其優勢,謀求強大的政治權利,再為其所用。國企改革應該作為對關鍵戰略性行業實施改革的典型事例,確實改出實效,以推動經濟更高品質和更高效的增長。這樣,也有利於給民營企業讓出更多空間,使各類民營企業能有更多發揮能動性的機會,促進企業創新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詳細]
結束語
    國企改革應該作為對關鍵戰略性行業實施改革的典型事例,確實改出實效,以推動經濟更高品質和更高效的增長。這樣,也有利於給民營企業讓出更多空間,使各類民營企業能有更多發揮能動性的機會,促進企業創新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只有國企、民企平等競爭,共同發展,雙贏共榮,中國經濟才能進入真正的健康發展的繁榮期,對於“中國夢”的實現,也才能共同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