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緊“制度籠子” 馴化出規範的權力
熱詞解讀
反腐立法時間表
#反腐立法時間表#
    3月9日,在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郎勝解讀“未來5年的立法規劃”時,提到“完善反腐敗方面的立法,真正形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今後5年的立法重點。這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首次公佈反腐立法的時間表。
更多>>兩會觀察
國企改革:市場化是照亮深水區的曙光
國企改革:市場化是照亮深水區的曙光
新領導 新希望
新領導 新希望
大部制改革,簡政放權的棋怎麼下
大部制改革,簡政放權的棋怎麼下?
“陷阱假設”時刻跟隨中國經濟
“陷阱假設”時刻跟隨中國經濟
兼聽則明 善用網路反腐“雙刃利器”
    當前,伴隨著社會經濟結構日趨複雜性和利益關係日趨多元化,腐敗行為的內涵和危害範圍正在拓展,腐敗現象的發生正呈現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腐敗行為更具隱蔽性;二是腐敗形態從權力型向資源型轉化;三是“消極”腐敗更具危害性。[詳細]

    現在看來,在高層和民間之間建立起良好有效的互動,是反腐途徑多元化必然的趨勢。通過網路渠道反腐,確實有監督力度大、資訊整合快等優點。並且,網路反腐作為民間反腐的一種進化手段,網民一個鍵盤一個滑鼠,就能行使對權力機關和官員的監督權。但也應當看到,網路反腐不是什麼“特效藥”,並非一試就靈。[詳細]

    網路反腐,作為群眾參與的反腐形式,似乎又像一把雙刃劍,在殺傷腐敗分子之時,很可能會因為其他動機而導致誤傷無辜,另外沒有指導方向和不加約束的運動,很可能會帶來秩序上的各自為戰。但是,網路反腐恰恰就是區別於制度反腐的社會監督,是制度反腐的有益、有效的組成部分。而普遍意義上對網路反腐的規範,相信在法治建設逐步完善的進程中,在社會風氣的日益改善下,一定會越來越規範。[詳細]
編織緊扣中國實際的“制度籠子”
    長期以來形成的腐敗慣性,以及慣性下所産生的頑固貪腐觀念,指導著腐敗分子抱團求存,在風雷襲來時負隅頑抗。由於權力尚未被關進籠子,因此它一旦張牙舞爪,除了産生極大社會破壞力之外,還可能給制度的制訂及推行設置障礙。[詳細]

    要保證公權力不被濫用,須做到防止官員産生職務犯罪動機,以儘早消除公權與私利“互動”的機會。我們不僅要根據新時代需要,調整我們之前的思想教育模式,推行警示教育等措施,還應就利益權衡的角度,讓每一個公權力在心中,時時有一本“利益盈虧賬”。當然,這本“帳單”要進入官員腦海,使官員打心底裏不願去做以權謀私這種賠本“買賣”,遠非一日之功,尚需廉政文化建設在內容與方式上進一步與時俱進,使廉政教育入心進肺。[詳細]
法治反腐精神的認同比法律制定更重要
    客觀地説,當前廉政法制建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國仍缺乏一個國家反腐敗總法,難以對我國廉政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基本內容、管理機構、職責許可權、責任追究、法律銜接及適用原則做出明確規定。

    反腐立法時間表的推出表明,我國反腐模式正從傳統反腐向法治反腐轉變,我國反腐策略正從零散型的應急反腐向整體型的系統反腐轉化,我國反腐將更加重視法制和制度的重要性。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體系必須是正義的、民主的和法治的體系。[詳細]
以制度反腐馴化出規範的權力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不能放鬆,從源頭上有效防治腐敗更為重要。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關鍵是健全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體系,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詳細]

    腐敗用世界和歷史的眼光來看,都不是能畢其功於一役的戰鬥,在當下社會轉型期就更顯得任務艱巨。我國反腐模式正從傳統反腐向法治反腐轉變,我國反腐策略正從零散型的應急反腐向整體型的系統反腐轉化,我國反腐將更加重視法制和制度的重要性。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體系必須是正義的、民主的和法治的體系。[詳細]
結束語
    在與腐敗的博弈中,制度反腐與民間反腐的有效對接開始成為最可行的途徑。如今,反腐、尚儉、改革,是“新政”的三板斧,呼聲最高的“反腐”已在隆隆推進,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如何將反腐的政治、制度效能發揮到最大,有效去除這個長期吸吮社會汁液、破壞社會肌理的病毒,仍需執政黨和執政者的政治智慧,也需要民間社會的配合。在“新政”中,反腐必當繼續奏響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