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新班子傳遞“委員”新信號 |
新一屆政協組成人員具有高度的廣泛性和普遍的代表性,年輕化趨勢明顯、結構化愈趨合理,傳遞出的新信號與新動向值得關注。
“知人善任”,是中央歷來的用人導向。年輕化與精兵簡政,已成大勢所趨。新一屆政協主席、副主席的平均年齡愈發年輕,其中20世紀30年代1人、40年代15人、50年代8人,平均年齡64.2歲,比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時的66.4歲和十屆一次會議時的69.2歲,都有所降低。領導幹部隊伍年輕化趨勢明顯。多元化結構與廣泛覆蓋面,愈加凸顯了政協基本特色。299位常委中,來自各民主黨派、少數民族以及宗教界人士百餘位,女性委員35位,港澳人士18位。
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透過這些資訊與數據,或能看出新一屆政協包容並蓄、團結和諧的特點,並正以更加民主、開明、開放的心態,迎接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詳細] |
“三個拒絕”詮釋政協委員職能 |
政協職能包括三方面: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政協委員作為政協工作的主體,當然也具備這三個職能。俞正聲作為新任政協主席,他的“三個拒絕”很好的詮釋了政協委員的三個職能。[詳細]
從俞正聲在閉幕會上充滿個性的講話中,可以看出這位儒雅的新主席對參政議政的理解。讓人耳目一新的“三個拒絕”既有原則又不失銳氣:我們要遵守章程、認真履責,堅持真理、勇於直言,拒絕冷漠和懈怠;要善於學習、勤於思考,深入實際、實事求是,力求客觀公正,拒絕浮躁和脫離國情的極端主張;要遵紀守法、克己奉公,厲行節約、勤儉辦事,拒絕奢靡和一切利用權力或影響謀取私利的行為。
代表委員參政議政提建議要像雞打鳴,不能不打,還要打得準。俞正聲強調的是,政協委員應該忠實地履行“打鳴雞”的角色,提案和建議要提得恰到好處,既能解決實際問題,有建設性,可操作性強,又不能不顧中國的現實、脫離國情的土壤。[詳細] |
提案內容接地氣,參政議政才有分量 |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國家林業局原局長賈治邦分別回答記者提問,暢談推動科學發展。匯聚專家指點江山,與記者互動,回答了公眾最關心的眾多問題。
這次記者會聚焦了14大關鍵詞:人民幣升值、GDP增長潛力、産能過剩、經濟增長、中等收入陷阱、貨幣政策、區域經濟發展、城鎮化、轉基因食品、綠色發展、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地下水污染、兩岸經濟合作、環境污染。每一個關鍵詞都代表著公眾的關切,政協召開記者會直接回答熱點問題,與民交流,是對民意極大的重視。
委員是民意的代言者,他們履職的方式和效果將會給民眾以示範;公眾通過監督委員的履職情況,給他們打分,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能否拿出一個像樣合理、符合社會民眾期待和需求的提案,是每一位代表的必答題。
一年才有一次兩會,不應只一團和氣,不應隔靴搔癢。我們最想聽到的,還是關於我們最揪心的問題的有血有肉的提案。委員們就最熱、最接地氣的話題發出更接近民生的聲音,應該能"讓提案到措施"的距離變得近些、再近些。[詳細] |
政協閉幕,請記住這些議政建言的“好聲音” |
本次政協會議上,截至2013年3月7日下午2時,共提交提案5641件。其中,通過委員辦公平臺提交提案2712件,紙質提案2929件,提交提案的委員1966人。經審查,立案5254件,作為委員來信轉送有關部門研究參考70件,並案、撤案317件。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員提案4884件,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提案352件,人民團體提案6件,界別、小組等提案12件。現在政協會議勝利閉幕了,我們應該記住委員們在會上發言的“好聲音”。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發言的題目是《以政府改革帶動全面改革的突破》,探討的目前是改革最熱門話題;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大膽地地質疑政策能否落實的問題,她發言的題目是《如何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她脫稿演講,被認為是打破了“中國式官場發言”套路,她在不到1000字的發言中收穫了13次掌聲。[詳細]
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當著習總書記面背出那首有調侃味道:“北京風光,千里霧霾,萬里塵飄……空氣如此糟糕,引無數美女戴口罩”詼諧幽默的改體版《泌園春•霾》為例,不但引發滿堂笑聲,也引發總書記一段治霾的對話,顯然,姚委員以另一種格式的提案已被高層所接受和重視。全國政協委員賴鐘雄關於農民養老金制度有待完善,老弱病殘農民的救助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的提案;比如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蘇州大學副校長熊思東關於在我國醫療資源總體仍然不足的現狀下,應維護公共醫療資源不受侵佔和公務人員的“過度醫療”,也是一種腐敗的批評…… |
政協好聲音應更看重會期外的355天 |
政協委員的“好聲音”,就是要求代表委員更切實,更及時地反映改革開放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更準確地反映民意。不過人們更關心這些政協 “好聲音”能否長久地在華夏大地迴響?
應該説,開會只是委員其中一個職責,但不是全部職責。政協委員來自各地區各行各業,既需要把兩會形成的共識帶回各地各行業去貫徹落實,讓兩會凝聚的共識形成廣大公眾的共識,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力量。同時,社會在不斷變化發展之中,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因此,也需要委員們及時了解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提案幫助和監督各地不斷地推進改革開放大業。假若在兩會閉幕後代表委員就“馬放南山,刀進倉庫”,那麼就辜負了公眾的重托。還應一説的是,、委員是各自區域和領域的代言人,實打實的提案、建議、意見是大家愛聽的“好聲音”;委員們改進文風、嚴格自律、忠誠履職、直言民意更是“好聲音”。
政協委員的“好聲音”不是拍腦袋來,不是隨著感覺來,而是塌下身子,從廣大公眾的智慧中來。因此,當好政協委員關鍵是要保持密切聯繫公眾,做廣大公眾的貼心人,與廣大公眾共呼吸共命運。正如白岩松所説,政協委員履行職務“應該更看重會期外的那355天”。而老政協委員葛劍雄更提出,平時拓寬反映問題的渠道,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可以説,反映民意、參政議政和當家作主,更需要在大會閉幕後的355天裏認真調研、解決問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