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有網友在微網志上講述了一起實習生“拒訂盒飯”事件:主任要求實習生給大家訂盒飯。結果,實習生認真地説,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這條微網志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眾網友紛紛跟帖“吐槽”身邊的“90後”實習生:不懂禮貌、太自我、目的性強、不會與人相處……更有專家對“90後”特徵進行了總結:性格獨立有餘,生活獨立不足;精神斷乳提前,生活斷乳滯後。

· 供求關係偏頗:實習本該是美事一樁

    實習,其實是個美妙的經歷,有人從中收穫技能,有人從中遇到師友,更有人從中覓得愛情。不曾想,而今竟有人為了“幾盒盒飯”,就將“實習”之事污名化,甚至一竿子打倒一片90後,實在是大大地不懂風情。都厚道些吧,別把自己的不幸,泛化成兩個代際的矛盾;更別把小小的不滿,折騰成劍拔弩張的緊張。[詳細]

   當畸形的實習關係成為社會主流,不難發現在後面的罪魁禍首乃是求職與供職偏頗的關係。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10多萬人選擇“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對工作的滿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80萬人,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將面臨越來越沉重的就業壓力。如此,一個實習機會在畢業生眼中就成為了抓住就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 等級觀念作怪:實習生工作義務就是“端茶倒水打掃衛生”?

   對年齡稍長的人來講,剛入職場時每天早來晚走,幫同事打開水,給領導擦桌子,那是必修課。如果領導偶爾讓你去幫著接孩子、換煤氣,不但會屁顛屁顛地跑著去幹,而且心裏還美滋滋地有一種受到重用的感覺。但為什麼新員工就必須做這些呢?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人想過。反正,剛入職的階段就像古時候剛過門的新媳婦,沒有自己説話的權利,幹什麼都得小心翼翼,直到有比自己資歷淺的人進來為止。這恐怕也是封建等級觀念在作怪。

   在流傳的“實習生須知”中,端茶倒水、掃地、拿快遞等都被看作是實習生的必要義務,訂盒飯當然也被視為理所當然。但這畢竟是上一代人文化觀念下的“産物”,新生代對之表示不順從,是否就意味著“不懂事”呢?眾所週知,在當下的社會背景中,雖然這裡面的一部分事情會被解讀為一種必須學會的“為人處世”,但另一方面,這些跟我們習慣性批判的“辦公室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不正是重疊的嗎?為何在要求實習生的時候?可以上升為必要義務,而放大到更深層次的社會背景中去,就成了一種批判的對象?[詳細]

 

· 權利意識體現:聚焦應在“實習生權益“而非 90後人群

   不過,“90後”的訴求又未必全然不合理。年輕人的工作責任缺少明晰的邊界,實習期間加班加點不給報酬,參與創造性工作不予署名,這些情形真的都合理合法嗎?社會不是愚弄人使單純者複雜化的“機關”,理想的社會應該更為簡單、宜人,在拋卻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的同時,應當更直截了當地鼓勵勞動和創造。如果年輕人不分青紅皂白地統統要屈從於前輩意願,未必全是好事。[詳細]

   現代職場的規則是各司其職,而不是先來後到。沒有人規定實習導演就該訂盒飯,沒有人規定實習醫生就該手術前輔助消毒,辦公室裏雇一個工人負責雜務,或者安排一個值日表,完全可以解決掃地打水訂盒飯的問題。把這些事情都交給新人去辦,並沒有天然的合理性。90後拒絕一些不正當的要求,正是年輕人具有權利意識的體現。

   所以,90後的“不懂事”儘管對於90前的成人看來非常惱火,儘管90後自己確實也有需要成長的地方,但如果我們從正面來看的話其實能夠看到這是一種對理想的不放棄、不妥協,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自信的精彩體現,也是我們很多人曾經擁有但已經被我們自我拋棄的勇氣。[詳細]

 

· 社會觀念碰撞:看不慣下一代是時代通病

   曾經80後是被吐槽的叛逆一代,但現在隨著80後紛紛已經成家立業,趨向於成熟,被吐槽的群體已經轉移到了更為神秘、更讓人無法理解透、更加難以正常溝通的90後一代。就筆者自己的接觸來看,90後一代在傳統觀念的世界裏確實是叛逆、不懂禮貌、不懂人情世故的一代,但他們也有一些90前幾代人所不曾有、不敢有的特點,那就是剛毅、果敢、不瞻前顧後、不左右逢源,而這些在成人眼裏是缺點的特點其實就某種程度來説也是一種優點。[詳細]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青年人,與他們之前和之後的每一代人一樣,其性格同樣有好有壞。1989年出生的作家蔣方舟曾將90後描述為“掌握著最領先和敏銳的工具,獲得最全面和前沿的資訊,卻過著最封閉最自我的生活”。這一代比起他們的前輩,其自主性、個性更為鮮明,既前衛又自我,既開放又封閉,既實在又曠達,既知天下事又少不更事,因而性格與環境的衝突恐怕也比他們的前輩更為劇烈。[詳細]

 

· 前輩也需成長:“不懂事”的不止一個90後

   一個社會如果只能由前輩説了算,甚至於前行者錯了也是對的,這不僅對於年輕人是一種不必要的磨練,是一種多餘的客套,對於社會的健康發展未必是好事,因為社會畢竟要向前發展。換個角度看,能否有效接納年輕人帶來的新理念、新衝擊,其實也是社會活力的一大證明。

   如果説90後的成長是要改變“不懂事”的現狀,那他們的前輩的成長,則是要改變不順時勢“不懂理”的局面。打破視野的局限,衝破代際隔閡,放眼未來,放眼世界,其實前輩們也需要和90後一道,共同適應、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詳細]

 
相關閱讀
標題圖片
在一次電視臺策劃會上,主任對一名實習生説,麻煩你開完會給大家訂盒飯,按人頭,我請客。結果該實習生認真地説,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
90後實習生拒絕幫忙訂盒飯
    90後逐漸離開校園步入社會,90後也成為了社會熱議的群體,在你眼中的90後是什麼樣的?
往期回顧
標題圖片
拿什麼拯救你
標題圖片
當文化淪為滑稽戲
標題圖片
最苦金飯碗

    要想不斷成長,90後除了自身不斷學習積累,還需社會提供一個寬容、健康的成長環境。要看到90後身上具有前輩們所沒有的優點,例如敢於挑戰、個性突出,追求人格的尊重和自我實現、認知速度快、學習能力強等。面對90後,應當善待他們,少貼標簽,少以權壓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