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2013年國家140多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招錄20339人,具體職位表終於在13天正式公佈。不過興衝衝下載的職位表,也瞬間讓不少考生“涼”了心。雖然2013年招錄公告一早已經表示“崗位將向基層傾斜”,但見到職位表上眾多看著都心寒的備註,很多考生一下還適應不過來。“這就是所謂的金飯碗?簡直是史上最苦金飯碗啊!”有網友這樣感慨。

公務員本意來自“僕人”,最早起源中國隋唐

 “公務員”一詞,是從外文翻譯過來的,英文public servant 原意是“文職服務員”、“文職僕人”,有人直譯為“女王的僕人”,有人意譯為“文官”或者“文官制度”,也有人譯作“公務員”“公務員制度”,有人譯作“文職公務員”,或許這種譯法更符合原意。美國則稱為“政府僱員”;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稱“文官”,戰後改稱為“公務員”;法國直稱為“公務員”;聯邦德國稱為“聯邦公務員”或“聯邦官員”。

當今世界,許多發達國家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都紛紛仿傚英美等國,建立起自己的公務員制度,把政府中從事公務活動的人員稱為“公務員”。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制度沿于英國的文官制度;而普遍認為世界上最早以考試方式取錄公職人員的是中國。隋唐年間的中國即設吏、兵兩部選拔文官及武官,及後又有科舉制度。19世紀的後30年裏,在兩次科技革命與産業革命的推動下,工業生産迅速發展,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議會至上”的時代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行政專橫”。國家行政管理職能迅速增強,迫切需要改革公職任用制度,提高行政效率。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主要的幾個國家先後創立了公務員制度。

 

所謂“最苦”職位,苦在哪?

從國家公務員局的網站下載了今年“國考”的職位表,發現媒體和網友所謂的“苦”有以下幾類:一是對生理條件有要求,比如“能適應高原工作環境”、“能夠出海”、“適合男性”等;二是對工作時間有要求,比如“節假日加班”、“晚上值班”、“24小時三班倒”等;三是説明可能存在的經濟回報問題,比如“不提供宿舍”、“國家級貧困縣”、“經常下鄉”等;四是要求工作穩定性,比如“最低服務期五年”等。

無論是從人力資源角度還是依據日常生活經驗判斷,以上四類“苦”實在讓人啼笑皆非——流水線上的富士康員工能計較“三班倒”嗎?醫生和媒體工作者難道不知道要“晚上值班”嗎?有的部門在招考簡章中竟然還寫了“經常下鄉、深入農村田間地頭,條件相對艱苦”,我國近7億農村人口會怎麼看這句話?國家公務員難道必須要在一線城市拿著令人眼紅的薪水,朝九晚五地喝茶看報?[詳細]

 

苦從何來?源於對公務員職務的定位錯誤

種種抱怨的背後,也是對公務員職位的誤解,誰説公務員就不該是“史上最苦”?公務員崗位和其他工作崗位一樣,都有可能面臨出差、加班、晝夜值班等工作內容。因為身為人民公僕肩負公職,甚至還要求比其他崗位更能吃苦、奉獻更多。想找“錢多事少福利好”的美差來養尊處優?從一開始就想錯了。其實,並不在於公務員本身工作的“苦”或“甜”,而是考生的心理落差在作祟。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公務員就應該是坐在體面的辦公室裏,幹著“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坐半天”的清閒工作,享受著穩定的工資收入、優厚的福利待遇,以及相對完善的醫療、養老保障,這才算是人人羨慕的“金飯碗”“香餑餑”。近年來,許多考生對公務員崗位趨之若鶩,公務員考試不斷升溫,甚至被尊為“國考”,其原因也大抵在此。[詳細]

 

“最苦”應是常態,金飯碗也不是“庸懶散”的同義詞

雖然是鐵飯碗或金飯碗,卻是比白領更辛苦的鐵飯碗金飯碗,難怪有網友稱國家公務員是“最苦金飯碗”。可是,公務員尤其是國家公務員在外界看來幾乎是“清閒”、“高薪”、“保障好”的代名詞。公務員辛苦,是一種公眾所樂見的,並且是一種本應有的常態。那麼,“一杯清茶一包煙,一份報紙坐半天”這樣的公務員生活,又是如何産生的呢?

“庸懶散”現象,在公務中群體之中並不少見。之所以出現“庸懶散”現象,原因不在於當初設立此崗位時,這個崗位就是閒的,而是因為體制的因素讓忙與不忙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鐵飯碗”的另外一個含義是,公務員群體沒有正常的退出機制。對一些單位和一些官場潛規則而言,公務員忙起來自然是有追求,可是,如果不忙,也不會出現開除或待崗的情況。這也正是官場之中“庸懶散”屢禁不絕的根本原因所在。[詳細]

 

就業向基層回歸,才是讓國考退燒的“苦口良藥”

“國考”要真正遴選出有能力、有意願到基層服務的人選,就必然要做好制度配套。首先,合理設置門檻,走出盲目的學歷崇拜,做到人人機會平等。其次,落實待遇保障。我國公務員隊伍中,60%在縣以走訪基層單位,92%是科級以下人員。在招錄崗位向基層傾斜的同時,工資、獎勵、表彰等待遇也要有所傾斜。此外,還要拓寬上升通道。由於受到機構規格和職數限制,基層公務員晉陞臺階少,容易遇到職業的“天花板”。激發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就必須破除“天花板”,拓寬上升通道。[詳細]

公務員工作被想得“90:1”這麼好,還是有些失常。中國需培育教師、醫護人員、市場行銷、出租司機等城市主流就業領域的吸引力,讓他們更受尊敬,進取空間明顯,同時加強私營企業的吸引力,這將使中國的城市就業市場不僅豐富多彩,而且更加平等。高度激烈的公務員考試表現了中國社會不從容的一面,而培育社會的從容,需要有更多個人的從容。給每一個人機會,即使他失去了這個機會,他也不會活得很差,中國只有逐漸做到這一點,今天社會中的很多喧囂、激動和戾氣才會最終趨於平復。[詳細]

 
相關閱讀
標題圖片
    2013年國家140多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招錄20339人,具體職位表終於在昨天正式公佈。不過興衝衝下載的職位表,也瞬間讓不少考生“涼”了心。雖然2013年招錄公告一早已經表示“崗位將向基層傾斜”,但見到職位表上眾多看著都心寒的備註,很多考生一下還適應不過來。“這就是所謂的金飯碗?簡直是史上最苦金飯碗啊!”有網友這樣感慨。
“最苦金飯碗”為何誘人?
    既然公務員考試已經被稱為“最苦金飯碗”,為何還有如此多的人心向神往?
往期回顧
標題圖片
莫言,將中國文學放上歐美書架
標題圖片
闖紅燈扣六分,治亂需用重典
標題圖片
中國第一艘航母,應時而生

    公務員考試火爆現實説明,中國一要發展,向全體公民提供更多也更有吸引力的人生機會。二要不斷調整改革,在有突出吸引力的行業與弱勢行業間及時調控平衡。這既是國家發展之道,也是增進社會幸福的正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