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在倫敦奧運會開幕之前,所有人都在懷疑,有了華麗程度堪稱世紀之最的北京奧運珠玉在前,倫敦又拿什麼來滿足刁鑽的觀眾?但開幕式上,倫敦奉獻了一場英倫文化的饕餮盛宴。人們疑慮盡消。但奧運會的關鍵詞並未從“盛會”回歸到“體育”,因為接下來的一幕幕或荒誕或慚愧或悲傷的畫面,都在提醒我們,不管我們承認與否,奧運的關鍵詞不應當只是一個“金牌”。

規則與道德

多名羽毛球女雙選手被取消比賽資格。在倫敦奧運會上,羽毛球比賽分為小組賽和淘汰賽兩個階段。小組賽階段,由原來的一場定勝負變為三場比賽確定誰小組出線,使比賽出現冷門的機會減小,確保一些有實力的選手更順利地晉級接下來的淘汰賽。新規則卻帶來了新問題,即隊員可以通過輸球來選擇對手,也正因如此,才會出現所謂“消極比賽”的場景。

但是這一判罰並未起到有效威懾比賽公平的目的,反而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無數人認為這一切的罪魁後手是不公平的規則,因而選手們只能選擇消極對抗。但也有人認為,所謂戰術,一旦觸及到奧運精神的底線,頓時顯得如此不堪。

支援國羽的人舉出例子,認為中國姑娘的作法,恰恰弘揚了中國傳統智慧,不過是田忌賽馬的現代版。但是姚明的一句實話實説,摧毀了這個論據的有效性。他説:“我有個問題,田忌賽馬只是改變了比賽的出場順序,但馬在賽場上跑的時候是全力的,我解釋到這裡我覺得已經可以説明我的態度了。我只是對運動員感到非常可惜,真的非常可惜。”

在被處罰之後,雖然兩位姑娘辯解自己是因傷放棄,但事實上,輿論的矛頭並未指向她們個人,熟悉中國體育的人,直接瞄向了戰術的佈置者——李永波。關於中國羽毛球隊的陳年舊事被重新挖掘,圍繞李永波的恩恩怨怨再次成為媒體的焦點。但是當李永波翹起兩個拇指,大笑著指向脖子上的5塊金牌時,我們知道,金牌再次成為免死牌。

金牌就是免死牌,在金牌之下,規則和奧運精神,都可以讓步,對於這個觀點的認同與否,就成為了衡量中國網際網路上個人道德底線的工具。因為它恰恰擊中了國人的痛腳——遊走在規則邊緣,正是中國人的拿手好戲。只要成功,過程如何不重要,這種成功學的毒藥不斷的在社會上傳染。面對一個尚在快速發展的社會,如何更好的利用規則獲取個人利益,是無數人奉為圭臬的現實主義生存法則。

只是這種在國內體育界有著深厚社會基礎的生存法則,在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賽場上,遭遇了否定。國際奧會主席羅格先生説:“不在於你是否獲勝,而在於你怎樣去比賽,品德遠比獎牌重要”。

只是,我們應當慶倖的是:對於這次判罰,中國體育代表團還是比較清醒的。我們或許能通過贏得金牌獲得世界的矚目,但我們不可能通過這樣的精神贏得世界的尊重。

個人與體制

當祖爾菲婭(趙常玲)頂著一張中國人的面孔伴隨著哈薩克的國旗和國歌出現在領獎臺上時,當周俊這個小姑娘在舉重賽場上的接連抓舉失敗的表現被媒體批評是最恥辱一幕時,當吳景彪“只”獲得一枚銀牌連連鞠躬道歉稱有愧於祖國時,觀眾們是疑惑,是不解,是於心不忍。

沒有人會責怪他們,因為在這片賽場上,個人毫無選擇的權利,他們的任務只是上場,拼搏,拿金牌,有時甚至還不得不代表別的國家拿金牌。如果拿不到金牌,那麼他們確實應該道歉。只不過他們道歉的對象並非是國家,在舉國體制下,他們成功背後的成本包括龐大的公共財政的投入和無數被淘汰的專業運動員,而他們的成功也並未惠及我們這些投資人。奧運冠軍的價值不在於爭取多少塊金牌,在於他們能以身作則,普及中國的體育事業,可究竟有多少人在為孫楊,劉翔鼓掌之餘,被吸引進入泳池和田徑場?他們沒有讓我們喜歡上運動,他們只是滿足了人們對金牌的渴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他們需要表達歉意的對象應該是那些未能獲得參賽資格的隊友,是原本應當分享體育投入的納稅人。

不過,或許他們連道歉的權利也沒有,真正該道歉的,是選拔和培養他們的體制。冠軍被神化,金牌被政績化,中國體育的發展一切以奧運為中心,普通民眾在國家的體育戰略裏,從來都是背景。當奧運帶給我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已經無法超越北京奧運時,每個人都必須考慮,金牌對於自己意味著什麼?當千萬元的投入只換來一個孫楊,換來一個葉詩文,一個劉翔,一個姚明,他們離開這個舞臺之後,一切回歸原樣,那麼這種舉國投入,除了帶給相關人士利益,換取國家榮耀與民族自豪之外,究竟對中國體育有何幫助?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基礎相對薄弱,所以藥方不應當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而是辦好關係每個個體的全民體育。

劉翔與陰謀論

儘管媒體一再強調理性看待奧運比賽,但當全民英雄劉翔出現在場上時,一幅微網志上流傳的圖片淋漓盡致的體現了什麼叫萬眾期待。畫面中地鐵站裏的乘客們都駐足,停留,注視著電視螢幕中的110米欄比賽現場。

從13(億)56(民族)號碼的解讀,到1287的宿命論,都反映了中國人在面對劉翔時的不淡定,他必須要上場,必須要起跑,必須要到終點,必須要拿金牌……因為他就是一劑國人自信心的強化劑,是打破歐美壟斷的亞洲符號,是贊助商手裏最耀眼的宣傳牌。只有金牌,能滿足人們的期待,能平息人們的憤怒和猜疑。

當劉翔真正站到了起跑線上時,他已經因為背負了太多的東西而步履蹣跚,所以,他理所當然的失去了飛翔的能力,失去了輕盈的步伐,然後明星墜落,英雄折戟,一個國家的夢想破滅。

接下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噩夢,因為所有的陰謀論迅速地從各種角落走出來,爭相炫耀著自己對真相的意淫。他們都在説,我們有理由質疑劉翔,有理由對劉翔苛刻,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劉翔。但當我們嘲弄他時,舉國之力塑造一個劉翔的現實,也在赤裸裸的嘲笑著中國的田徑事業。

當質疑的浪潮過去之後,我們才會幡然醒悟,這種金牌證明一切的的想法本質上是對體育精神的褻瀆,一個合格的運動員有能力判斷自己能否出現在賽場上,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處於巔峰狀態,有能力決定是否應當上場,也有能力承擔失敗的後果。一切來自上級,來自贊助商,來自觀眾的不合理要求和期待,都是在要求運動員以其運動生涯做為賭注。這一次,他賭輸了,我們也輸了。於是我們後悔,我們反省,但我們已經失去了劉翔,而且看不到下一顆即將升起的明星在哪。

飛人的崛起與隕落,是“唯金牌論”的試金石。為突破世界紀錄的選手喝彩,為滑落巔峰的選手遺憾,這才是正常的心態,至於金牌,只是拼搏的附屬。正如劉翔單腿跳過終點,他起碼不辱奧林匹克精神,那就足夠了。

體育與政治

“為什麼中國人不可以破紀錄,不可以申訴!葉詩文破紀錄,媒體專家聲聲刁難!乒乓球女單決賽,裁判亂罰,丁寧痛失冠軍!羽毛球女雙因賽制漏洞被禁賽,悲憤道歉更要被趕出奧運村!孫楊並列亞軍,國旗居然屈居南韓之下!自行車金牌被取消,申訴無門反被罰款!”這是流傳于微網志上的一個話,標題是:“倫敦,中國很受傷!”

乍一看,好像本屆奧運會的主辦方英國在刻意抵制中國,但事實上,有媒體批評本屆奧運會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次。不僅因為開幕以來的種種疏漏,也因為賽場上出現的爭議判罰。其實,南韓隊被罰過,印尼人被罰過,日本隊也受了委屈,美國人的國旗也在眾目睽睽之下從天而降。

我們可以認為裁判的水準低下,組織者的能力有限,但一個巨大的“仇視中國”的陰謀論,只能暴露出我們過於敏感的自尊心和不自信的心態,單純從競技體育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不需要一遍遍用金牌榜上的名次打破西方早期的“東亞病夫”的評價,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向世人宣告了中國競技體育的成功,我們已經不必再通過奧運會的成績來換取世界對中國崛起的認同。

真正需要金牌的,並不是我們的國家形象和榮譽,而是各地的體育主管部門,金牌數量就是他們的政績工程。不少金牌得主退役後進入體制內的選擇也告訴了我們,在中國體育踏足的領域內,體育並非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純粹運動。

所以,無需帶著“帶著受害者心態”看奧運會,因為那些對我們充滿惡意的人士所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跟我們維護本國利益的愛國熱情其實沒有多少區別。也無需對金牌表現出超乎運動員的渴望,金牌改變的並非你我的命運。

我們要做的,就是超脫政治情感,體驗緊張的競技,享受體育的樂趣。畢竟,回歸到體育本身,回歸到民眾層面,我們其實一直都未能真正挺起脊梁。

 
相關閱讀
“話題奧運”呈現多元中國
    試圖“激勵一代人”的倫敦奧運,也會因為在中國引發的種種討論,激勵我們這個奮進的東方國度,在現代化道路中持續生長。
如何看待奧運會劉翔因傷退賽?
    8月7日下午,2012年倫敦奧運會田徑比賽男子110米欄預賽第六小組中,劉翔在跨越第一個欄時就打欄被絆倒遭淘汰,繼北京奧運會後再次因意外無緣冠軍爭奪。您怎麼看待這一事件?
往期回顧
正負能量PK:暴雨襲京的反思
正負能量PK:暴雨襲京的反思
載人航太: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載人航太: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錐尖上的城市:不受歡迎的人
錐尖上的城市:不受歡迎的人
    經歷了北京奧運的金牌狂歡,人們似乎對於獎牌榜的排名意興闌珊,所以,當金牌至上的論調剛剛抬頭,回歸體育的呼聲就此起彼伏,成為符合民間輿論場上“政治正確”的主流言論。但在每一個看似理性的聲音背後,都可能依然潛伏著功利主義的幽靈。所以,我們仍然要呼籲:讓奧運回歸體育,讓其他一切走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