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悅悅還未走遠,人們還沉浸在對國人道德淪喪的批判裏,突然之間,“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這些“最美中國人”如星辰般綻放于原本暮靄沉沉的這片土地上,人們或許會驚訝,原來道德與善良並未從人心裏消失,不過它為何會時隱時現,一時讓人絕望,一時又讓人驚喜?

“最美司機”吳斌,在被飛來鐵塊擊中造成肝臟粉碎性內傷後,忍痛安全停車,保證了24名乘客的安全。他生前安全行駛100多萬公里,沒發生過事故,沒有違章,沒受到投訴。

“最美教師”張麗莉,面對衝向學生的失控汽車挺身而出,被車輪碾軋後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她只是一個沒有編制、月收入1000元卻愛崗敬業的代課教師。

“最美軍官”沈星,為了救一個落水兒童而獻出了年僅31歲的寶貴生命。他是第二炮兵士官學院31歲的碩士軍官。

“最美女孩”刁娜,為了救助受傷的路人,被飛馳的車輛撞斷一條腿。她是南山集團從事葡萄酒銷售和服務工作的普通職工。

“最美媽媽”吳鞠萍,去接墜樓的孩子,雙臂被砸成粉碎性骨折。她也只是一個普通職員。

他們出身不同,成長經歷不同,從事職業不同,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平民英雄”。

假如沒有做出英雄壯舉,她們註定會湮滅在茫茫人海中。能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她們,平時生活、工作中都是立足崗位、盡職盡責、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德楷模。他們所闡釋的公共價值要比那些躲在神龕中的“英雄”要普適得多。神暈籠罩下的英雄,我們可望不可即,也沒有人願意去觸摸他們身上的光環,那離我們實在太遠。但吳斌式的英雄,則是我們每天都可能擦肩而過的路人,真實,豐滿,接地氣,這樣的英雄,才具有樸實的感動人的價值與力量。[詳細]

而他們的身上,還有另外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當下社會最稀缺的品質:職業精神。

物以類聚,人以“職”分。現代社會的專業分工已經細化,人與人之間通過各司其職互為依存。梭羅隱居在瓦爾登湖的那兩年,仍每週要吃到家人送來的果餅和甜食,並常常到村裏去與人交往。至少在肉身上,誰也無法超然獨立。大別言之,每一個職位、每一個行業,甚至整個中國和世界,就是一輛開往未來的客車,你我身處其中,多數時間做乘客,有時也客串司機。為了人類的共生共榮,人們必須遵循各自的職業精神,井然有序,才能欣欣向榮。[詳細]

當下中國社會的道德失范,正在於職業精神的失范。道德淪陷最讓人觸目驚心的地方,不是老人倒在路邊沒人敢扶,而是每個職業的道德底線都在以突破公眾想像力的方式淪陷,以致走向一種職業上的互相傷害、互相投毒。因此中國社會道德的重建,並不是從“路人的道德”做起,而是堅守職業精神。“路人的道德”具有偶然性,職業道德卻貫穿于我們日常的生活。一個健康的社會,並不需要每個人都是高尚的人,每個人恪守職業道德做好份內事,社會就不會壞到哪去。一個職業道德得到堅守的社會,雖然雷鋒不會成群涌現,但“雷人”會大為減少;高尚的情操或許難得,但質樸的德行隨處可見。(曹林 《拯救社會道德,從喚醒職業精神開始》)

近年來,社會不乏道德失范事件出現,使得人們對道德、對誠信漸失信心。其實,中國社會底層存在廣泛而深厚的良善社會基礎。但這種基礎,貌似非常強大,畢竟也非常有限。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講到,“一種壞的制度會使好人做壞事,而一種好的制度會使壞人也做好事。”假如在此之前,張麗莉因為不公正的待遇離開了教師的崗位,這是不是一種悲哀呢?

于德清在《好的制度來自於每個人的道德自覺》中認為,好的制度當然不會憑空而降。在亞裏士多德看來,好的制度不僅僅是利益的博弈,更有賴於立法者的道德水準,而立法者的道德往往取決於社會整體的道德。在一個整體道德水準較高的社會中,道德敗壞的立法者操弄權柄將是概率極低的事件。反之,如果一個社會陷入禮崩樂壞之中,那麼,掌握權力的人或許更加百倍墮落于平民,而他們的墮落也將加速社會的潰敗。所以,最根本的改變還是在於社會自救,重建社會道德需要每一個人自我的道德覺悟。不管誰該為社會道德滑坡負責,每一個社會成員為擺脫“人人互戧”的糟糕境地,卻都有責任去做符合道德的事,不去做不道德的事情。

但更多的人則認為,雖然官員或者平民,精英抑或草根,在構建良善社會的過程中,都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但當社會出現嚴重道德滑坡時,掌握更多資源的精英群體理應承擔更多責任,在面對吳斌們時,他們應該做出更為深刻的反思和反省。知識分子掌握著部分話語權,在建設良善社會中應該發揮比一般平民更為積極的作用。官員們則掌握著我們社會中全部的行政資源、立法資源和司法資源,他們的觀念和行為不僅對整個社會具有很大的示範作用,而且還決定著中國社會的制度環境和政策導向,他們應該發揮核心領導作用。[詳細]

其實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指標或者説價值內核,並不僅僅是良善,還包括公民自治、政治參與、集體行動、價值多元、責任、自由、權利、義務、秩序、法治等等。這樣的社會建設需要全體社會成員也即每一個社會階層和衷共濟、攜手努力。“將重建良善社會的希望”僅僅寄託在“中國底層”,“良善”一點理解是在迎合大眾,説嚴重點則有人為製造階層對立的嫌疑。(朱達志《重建良善社會得靠各階層和衷共濟》)

 
相關閱讀
平凡職業堅守 成就不凡精神
    今天,我們學習這些好人,需要反思我們與他們的差距。其實,學習他們,並不是要我們都像他們那樣犧牲自己,而是學習他們作為一個平凡崗位的從業者融于行動中的那種平凡精神。差距僅僅在於,向他們學習,有毅力去堅守平凡的職業精神,不同流合污,不受外在誘惑,不比下比爛,不輕易動搖,盡職盡責做好分內之事。一輩子都堅守這種平凡,就是偉大。
社會道德重建靠誰來實現?
    重建社會道德是當下許多人的願望,在重建過程中,不同身份的個體、不同位置的階層各自能夠起到不同的作用。那麼,我們應當依靠誰來完成重建道德重任呢?
往期回顧

公務員擦鞋,背後的象徵與實際

代管拆遷款,百姓收入誰做主

民航發展基金:一個馬甲的誕生
    良善和信任在我們的社會中從來都沒有缺乏過,甚至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也沒有發生過斷層。但我們必須警惕那些可以輕易破壞掉這種道德基礎的力量。就如那句政治常識所説的: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而知識分子正是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不斷呼籲要求削減權力掌控社會資源、從而以市場的力量重建社會道德的、茫茫大海中微弱的燈!沒有知識分子的站崗放哨,沒有知識分子像牛虻一樣盯住權力,光靠底層重建淪陷的信任和道德,是完全不可能的。(童大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