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之名
    什麼能改變命運?知識,技能,文化,思想,興趣,健康,性格……可惜,在一個資源稀缺的社會,哪怕再努力,成功也只會眷顧少數人,怎麼樣才能避免被社會發展所排斥,怎麼樣才能在起跑線上領先,大概只有一個方法:拼爹。網友們説:“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國産四大名爹:李剛、王軍、盧俊卿、李雙江,總有一款你拼不起。”拼爹讓官宦豪門揚眉吐氣,讓普通家庭望而卻步,讓寒門子弟膽戰心驚。

    李剛之子的張狂尚未走遠,李雙江之子的囂張又呼嘯而至,不管是怎樣的“二代”,躁狂也好、乖戾也罷,沒有“一代”的“教化”,哪來“二代”的表演?沒有秩序的淪陷,哪來跳腳的鬼魅魍魎?“官二代”、“富二代”、“名二代”,説到底,還是權與錢的“二代”——權與錢本身是無可原罪的,如果底線還在、如果制度剛正不阿、如果監管勤於補漏,公權自有敬畏心,金錢也無法予取予奪——但如果某些遊戲規則早已潰壞,權錢聯姻呼風喚雨,“二代”的特權就成了這個社會健康度的“試紙”。[李雙江之子打人]

    作為接班人,繼承父輩的財富理所應當,是自我享樂還是造福社會,他們也有選擇的自由。但最起碼的社會責任必須恪守,否則炫耀很容易點燃這個階層斷裂時代的焦慮,往往成為下一代的催命符。而如果沿襲父輩經營的謊話帝國,那麼無疑這種傷害的威力更為巨大。如果盧星宇的父輩是合法謀利,如果不存在著慈善腐敗和利益輸送,那麼盧星宇的國際愛心之路無疑是有益的。但如果“中非希望工程”存在著非法謀利的魅影,那麼盧星宇信誓旦旦要“承擔社會責任”、做“未來領袖”,不僅可笑更可怕。[盧美美借慈善上位]

    現實並不如人意,曾經以為知識和技能就是武裝自己的砝碼,可到實際找工作中卻發現,關係和背景才是更為有力的王道。“讀書無用論”泛起,傳統的社會價值理念遭到挑戰。人們困惑著、焦慮著:如果不是知識改變命運,那麼能夠改變命運的,到底是什麼呢?當權力、背景成為就業過程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門檻時,個人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能力或許不再重要,底層的上升渠道也被堵塞了。權力,它本是不能傳承的,因為它來源於授權,而非天降,除非是把它當成私産的封建皇帝。在政治文明深入人心、民眾權利意識日益蓬勃的今天,公眾不能容忍權力自我複製和權力的代際傳承。[縣長特別獎][廬山舞弊門][蘿蔔招聘]

    農民工感到絕望。他們為城市貢獻著一切,每日辛勞的最大期望不過是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好好讀書,走出農村,改變命運,不像自已那樣起早貪黑,受盡屈辱。如果孩子回農村,成了留守兒童,又帶來了社會問題。作家雨果説,“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當這些孩子看到自己的學校被強拆時,當他們看到父母苦苦為他們上學而努力時,當他們感到社會不公平時,這會在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什麼?憤怒!仇恨!他們會不會想: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打工子弟無處讀書]

    手術拒絕麻醉,這不是一個正常人應有的表現與思維,但在貧窮與女兒生命的天平上,杜金輝別無選擇。是貧窮扯住了杜金輝的腿,也是貧窮羈絆了他麻醉的意願。假如杜金輝有倖生活在實現“全民免費醫療”的陜北神木縣,或是個權貴人物,又何至於必須經受如此撕心裂肺的身體折磨,才能讓他如波濤翻滾的心稍得平復?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改革開放的成果讓全民共用”的春風並沒有吹拂到城鄉每個角落,底層農民工家庭只能靠愛來支撐自己的生活,以及子女的未來。[最慈愛父親割皮救女]

    每個人都有嚮往美好生活的權利,這種權利的實現,往往是通過公開透明的上升渠道來實現。但是,當出身越來越成為決定一個人未來的發展的主導力量時,民間自然會瀰漫一股“讀書無用論”的頹廢情緒,當然,也不再相信希望、未來這些光明而美好的事情。更多時候,人們會陷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樣悲觀絕望的精神怪圈。如果“龍生龍鳳生鳳”成為一種權益沿襲,弱勢群體終將被制度設計邊緣化,不管是否披著程式正義的幌子——社會序列的優化、社會資源的配置,遲早會與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越來越遠。要想“寒門出貴子”存在可能,歸根結底是要約束與規範公權力,以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權、平等的競爭機會和上升通道。[寒門學子難入名校]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頭,這是愚昧的年頭;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狄更斯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為我們做出了預言:這是一個割裂的時代。

具有財勢和官勢的人,在當下的制度環境中,很難體會到常人所受到的種種制度和非制度的約束,感受到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易與艱辛。而他們的這種優越性,大抵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擁有權力或者無限接近權力,一方面則是社會轉型時期收入分配過程中的制度性致富。擁有財富和權勢成為社會鼓吹的成功底線,成為衡量個人能力的唯一標準。而歧視和排斥貧窮已然成為一種社會心理,甚至已經成為底層社會成員的“自覺”。具有良知的人們開始擔心這個社會的優質資源將日益被少數人所壟斷,大部分人將失去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而更為可怕的是,這一切很有可能會在下一代延續。

“權勢二代”與其説是受到父輩權勢的庇蔭,還不如説是受到了制度的庇蔭。只不過,他們在受用了這個制度的種種貼心關懷後,又順勢綁架了這個制度——他們每一次張狂所為,都是給壓垮這只“駱駝”的稻草堆添上了一根稻草。而“貧民二代”,他們搶身份和搶行業,搶身份就是搶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的身份,搶行業就是搶資源性壟斷性的行業。他們爭奪著這些為數不多的機會,拼命擠向金字塔的頂端,掌握設計制度的權力,以避免自己的下一代面臨同樣的困境。但最可怕的是,他們往往發現,原本可能的上升通道日益狹窄,他們只能淪落至底層相殘的局面。

所以,一切仍然要回到制度設計的原點上。

 
相關閱讀
“四大名爹”:總有一款你拼不起
    “X二代”的這種依靠父輩的羽蔭而在社會上不可一世的行為總能引發媒體的一致聲討以及輿論一邊倒的責問,民眾對他們所作所為的不滿,顯示了社會出現了層級化,如果不重視、不反思,極有可能成為社會穩定的不穩定因素。
你會放棄“X二代”的利益嗎?
    “X二代”,幾乎沒有得到正面、積極的評價,公眾已經對這一群體預先設置了某種對抗情緒。但是如果你身為“X二代”的一員,你會放棄這種身份帶來的優勢嗎?
往期回顧
無底線社會:每個人應當於心有愧
無底線社會:每個人都於心有愧
三公經費:公開公平公正
三公經費:公開公平公正
真相:渤海漏油事件的奢侈詞
真相:渤海漏油事件的奢侈詞
    所有的遊戲規則都是雙刃劍,它使一部分人成為“贏者”時,另一部人就會成為“輸者”。但讓人們耿耿於懷的,輸得口不服心不平的,常常源於那些不公正的排斥性規則,它要麼使人從一開始就喪失了起跑的權利,要麼在有利於某些人的賽跑過程中無奈地落後乃至出局。一個好的社會機制並不是實現所謂的“人人平等”,但是,它一定要讓其中有上進願望的人、有充分才華的人獲得進步的階梯和施展的平臺,而不是抑鬱而終於不公的社會氛圍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