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8期,總第8期 / 9月16日
“To be,or not to be”
“To be,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哈姆雷特的沉思,世界上最經典的獨白。
這句話包含的意義太豐富,“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這樣的翻譯或許僅適合哈姆雷特的情境。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或多或少地經歷著抉擇,大到國家、制度、法,小到個人、現實、生存。
本週在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最熱的話題之一就是:中國該不該購買歐債、拯救歐元區。救或不救,或許這個問題並不能簡單化地“非此即彼”。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任何國家或地區的問題,都將存在普遍而廣泛的影響。
中國政府宣佈正式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為利比亞執政當局和利比亞人民代表,出發點也並不是支援某個人或者某個政權,更不是為了謀求一己私利,而完全是出於維護中利關係和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大局。
國內油價,跌還是不跌?中美物價比不比、怎麼比、比什麼?地方巡視制度,廢還是不廢?基本藥物定價,降還是不降?醫療體制,信還是不信?種種問題,存於人們心中的疑問,需要公正抉擇,客觀解答。
還有,聶樹斌案是否再審,但願不要一錯再錯。只希望所有清白的人都能自主把握自己的人生,如果程式合乎正義,他們就該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一如聶樹斌,一如殘疾教師郭省。
全文
-
清華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李燕:“教育部明確拒絕,國土部説網站上有,但我查閱了是沒有的,科技部只是泛泛地説副部長配合部長工作,沒有具體説工作是什麼。” -
崔中波:“李燕採用訴訟方式維權傳遞了一個重要資訊——通過法治途徑,和權力進行博弈,使其學會尊重權利,走上依法行政道路,是權利覺醒、自救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每個公民亟須提升的公民素養。”
-
《人民日報》刊文:“北京奢侈品確實比紐約高出不少,但公共交通等紐約卻是北京的10倍,中國遊客很難全面感受美國物價水準。” -
知風:“兩個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社會體制下,在不同的發展模式中,用科學的態度來比較和鑒別是可以取長補短的,而“中美兩國物價對比一直是個熱話題”僅是一個話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