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期
  • 新銳批評家論壇合影
  • 標題圖片
  • 標題圖片
第四屆中國女性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新銳批評家論壇
    

    自新世紀以來,女性作家的文學創作顯示了前所未有的勢頭,無論是在傳統的紙質媒體還是在網路載體上,無論是職業的資深女作家還是80後、90後的寫手,她們的創作帶給文壇的衝擊力是巨大的。與此同時,女性文學批評和研究也呈現了多樣化、深入化、專業化、跨學科化的趨勢,特別是,近年來,許多青年學者成長起來,由此帶給女性文學學科新的力量,他們已構成當代女性文化、文學研究的生力軍。

實錄

劉慧英

劉慧英

第四屆中國女性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單元

開幕式:

主持人 王紅旗

致辭人 梁景和 張志忠

第一單元:主持人 劉慧英

董麗敏:教授,上海大學文學院

《青年、性別與媒介政治——對CCTV《看見》之“溫州虐童事件”報道的敘事分析》

 
 
    《看見》通過徵用多種看似並不完全一致的話語資源,其實是形成了一種與全球化時代中國社會變遷相呼應的“有問題的”的媒體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很大程度上是與其特定的傳播理念及其具體話語策略,與其對於青年亞文化、大眾道德倫理體系、網路傳播技術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聯繫在一起的。在這種意識形態中,不難窺見新聞節目製作者們內心的混亂與緊張——既想跟上全球資本主義的步伐卻又難以回避作為本土主流媒介應負的責任,既有充當另一種以“個人”為核心的看似“普適化”的“公意”代表的衝動卻又想保持媒介客觀、公正的形象,因此只能在全球資本主義、青年亞文化、個人主義、轉型中國的媒介體制等種種力量的博弈間謀求折中。然而,當年輕的製作者們總是不假思索地從帶有鮮明的自我認同色彩的“個人”出發,來進入新聞採訪的時候,這一支點的有限性已經決定了,其企圖調節和整合因為各種力量博弈而産生的緊張關係的努力很難能夠實現,因而從新聞致力的“看見”走向文藝節目化的“不見”就不可避免。 


陳 思: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廢人”的世界——須一瓜小説論》



通過對“廢人”的生存困境、內在能量和道德困境的描述,我在論文中著力分析須一瓜小説世界中的一系列“廢人”形象。經過分析,認為須一瓜正是通過以廢人為主人公、以廢人為文學同情的對象、對廢人賦予審美價值,來完成對都市現代性的質詢與反省。結論處,論文進一步延伸探討“廢人”書寫之下的兩條文學譜係:“多餘人”書寫和“底層”書寫,借此撐開更大的理論空間,提出批評家下一步的任務。

 
標題圖片

劉  俊

第二單元

第二單元:主持人 劉 俊

劉慧英: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談張辛欣的自傳體小説<我>》



張辛欣曾是1980年代中國著名的女作家,80年代末她去了美國,20多年來她幾乎完全淡出中國文壇,她自稱“自我流放”。2011年初她在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了她的自傳小説《我》,雖然有莫言、張承志、史鐵生等的“推薦”,在網路上也引起不少普通讀者的熱烈反應和討論,但總體上卻是寂寥的——她早已不屬於體制內的名冊裏的作家,如果以華文女作家的名頭來論述她當下的寫作卻又另當別論了。《我》不厚的二卷本所囊括的歷史性標誌:1949年軍隊大院和北京衚同的生活;破四舊、紅衛兵、串聯、上山下鄉等文革歷史;林彪之死及1976年的轉折;恢復高考等等。它是一部中國的當代史——從一個女孩兒、青春期少女、成年女性視角出發的當代史。《我》不僅直面真實歷史,更直面真實的自我,真實的靈魂處境,直面自己曾經活成過什麼、供奉過什麼、充當過什麼、製造過什麼,作者的記憶是坦誠的,質感的,鮮活的,個性的,富有生命與精神的原生狀態,是一個成熟作家的文學記憶,並“為記憶文學提供了新一代的精彩版本,是久違的小説家給我們一個新的驚喜”。

劉傳霞:教授,山東濟南大學文學院

《傳奇生涯下的尋常人性——析嚴歌苓的長篇新作<媽閣是座城>》



《媽閣是座城》保持了嚴歌苓所擅長的寫作風格,在性格獨特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節背後,持續拷問豐富而繁雜的人性。嚴歌苓的寫作打破人們對賭場、賭徒的僵化刻板印象,解開賭場、賭徒神秘面紗,寫出賭徒、掮客的真實生活、庸常人性。嚴歌苓在賭場光怪陸離、魔幻般、超現實的生活中探究人性奧秘,在賭徒與掮客的畸形人生中發掘微弱的人性之光。同時,作為一個女性意識、女性立場明晰的作家,在嚴歌苓《媽閣是座城》裏依然在書寫雌性的力量,把修正人性之惡的救贖力量安放在堅韌的女性身上。

梁燕麗:副教授,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

《回歸自我,回歸身體——從<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到<哀悼乳房>》



從《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到《哀悼乳房》基本勾勒出西西女性文本的發展線索:從尋路青年女性到成熟中年女性,從藍色抒情到斑斕知性,從造夢的激情到面對現實的冷靜,從心理性別到生理性別、文化性別,由乳房書寫回歸女性的本質、人類生命和文明之源。本文分如下幾個部分:一、西西和女性視角,二、回歸自我:《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三、回歸身體:《哀悼乳房》來對西西的作品進行解讀分析。

 
標題圖片

劉傳霞

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主持人 劉傳霞

晏傑雄:副教授,長沙中南大學文學院

《貼近生活的成長敘事 ——南遷作家劉芬小説論》



劉芬是一個外表安靜內心充滿激情的人,這投射在她的創作中,讓作品簡單大方卻血肉豐滿,主題鮮明。她的作品就像是在泥土中盛開出的一朵芬芳,混合了泥土的氣息和花朵的幽香,她以敏銳的捕捉和生動的表達為泥培育出讓人難忘勾人回憶的成長之花。劉芬用“清泉石上流般”的心態,手握黑白素描筆卻勾畫出一幅幅色彩繽紛的人物成長軌跡圖。她不故作敏感憂傷,而是將人物內心體驗和感受置於大家身邊常常發生的故事中,自動形成一個淒美的意境,將讀者拉進了故事中跟著主角一起體驗和見證成長。首先是貼近生活的意象和語言。其次是就地取材的生活化故事。三是貼近生活的人物心理刻畫。

曹 霞:副教授,天津南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

《鄉鎮敘事與性別困境——論盛可以的<時間少女>》



盛可以在《時間少女》中,再次書寫了她念茲在茲的寫作主題:鄉鎮敘事與性別困境。鄉村少女西西是一個私生子和棄兒,小説通過她從農村“離去”、走向城鎮的經歷,逐一展開了她的情愛之痛和身世之秘。圍繞著西西的命運,盛可以講述了數位女性的愛情和婚姻悲劇,呈現出女性永遠處於“喪失”的性別困境。《時間少女》生動並富有象徵意味地勾勒出了當下中國女性的生存狀態與命運變遷,為時代破碎和荒蕪的女性影像提供了見證。

田美蓮: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解讀電視劇<甄嬛傳>》



一、現代女性思維進入歷史講述,復原歷史場景,兜售的是自戀、三角戀、多角戀俗世故事。二、強調了女人生殖性而忽視女人的性愛,生殖性功能的誇張性的放大是電視敘述的一種策略,也是情節的推手。三、對抗性的重復強調與戲劇效果的增設,帶來了視覺娛樂性,也削弱了有意義的人性價值表達。

 
標題圖片

董麗敏

第四單元

第四單元:主持人 董麗敏

白軍芳:副教授,西安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論<天香>中的中國女性現代文化品格》



《天香》雖然書寫的是明朝晚期的顧繡發展的故事,但是,女性文化品格卻是富有現代文化氣息的建構。首先,“天香園繡”的女子們不是“紅樓世界”中的依附人格,是依賴自身勞動來“掙”自己生活的主體型形象,其次,作者在塑造女性文化品格時,一反傳統的“清高型”“才華型”方向塑造,而凸顯女性“世俗化”的生命面向,其源源不斷的生命活力來自多種文化元素的“錯接”。最後,論文強調,《天香》中的女性現代文化品格是整個現代化精神文明健康發展的一部分,和新時期中國現代文化品格塑造美渾然一體的。

劉 俊: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

《“向母親的年代告別”——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告別的年代>》

黎紫書的第一部長篇小説《告別的年代》,既是馬華文學在二十一世紀的重大收穫,也是黎紫書在世界華文文學領域創造的又一個“神話”。從小説的標題,到小説的內容,黃錦樹提出的問題,不但提供了他自己的思考,同時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尋找黎紫書小説《告別的年代》的“亮點”提供了基本路徑。先説標題。書名《告別的年代》其實不是黎紫書的“原創”,在羅大佑那眾多憂鬱的歌曲中,有一首歌就叫《告別的年代》。羅大佑的這首《告別的年代》訴説的似乎是一個愛情和離別的故事,可是細細咀嚼,又覺得在告別之中,分明又有著強烈的依戀。再説內容。“向故事告別”在《告別的年代》中十分明顯——對“後設裝置”的大量運用就是明證;“向自己告別”似乎也不難發現——對以前小説的“延續”,也充分説明瞭這一點。告別的年代》中的杜麗安是小説中的關鍵“節點”,無論是杜麗安,還是杜麗安的“分身”“麗姊”,以及杜麗安的“襯托”、“影子”、“面向”和“文化化”的作家韶子,都以不同的側面和層面,圍繞著杜麗安,展示了杜麗安時代馬來西亞華人女性的成長史、奮鬥史、心靈史和成功史——在這個過程中,女性視角的重要性和女性意識的自覺性,于焉成形。

戴濰娜: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中國式的假面舞會》





一、在哪結束,就是哪種文學:《煉獄之花》的結尾運用了先鋒的手法,給出了多種結局,孰真孰假,全憑讀者擇選。在歷史文本的研究中,選擇歷史文本的終點就是選擇其歷史角度,換句話説,在哪結束,就是哪種歷史。這在文學當中,我想同樣適用,在哪結束,就是哪種文學。終極關懷以及對社會、對人性挖掘機式的拷問使得這部長篇小説在迷人的靈魂之外又獲得了一種嚴肅的靈魂。二、未曾料到的深刻關係:像曼陀羅這樣叫人吃不透、恨不來、疼不起,充滿矛盾和極限的女性形象,在當代文學的人物畫廊中,可謂稀缺。她身上隨之而來的兩段詭譎的關係,進一步讓她成為了一個令人迷惑的“異數”。三、形而上的世界,抑或昨日的世界。當對中國式的昨日世界的緬懷,被虛擬提煉成童話式的存在,徐小斌對現世的反諷也獲得了更具審美意義的回音。四、期待光明,更期待黑暗。《煉獄之花》這是光明與黑暗的辯證法,也是徐小斌偏愛的表達。

周顯波: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女性文化研究中心

《認罪的書寫與自贖的可能——喬葉長篇小説<認罪書>散論》

喬葉的長篇小説《認罪書》是一次向歷史和人性隱秘探險的敘事。以主人公金金作為敘述者,小説從她感情的糾葛和個人的復仇角度“書寫”了家庭、家族、民族之“罪”。《認罪書》從人性出發,挖掘出埋藏在人心底的罪惡,但《認罪書》僅認了罪,贖罪卻是無力的;認出了人性複雜的罪,遺憾的是,對複雜歷史圖景和現實更多、更深刻的罪及對罪因書寫不足。

 

閉幕式:

主持人 王紅旗

總結人 喬以鋼

 

本期資訊

主持人:王紅旗 
主  辦: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女性文化研究中心、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首都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處主辦
時  間:2014.5.17
地  點:紫玉飯店    

嘉賓介紹

標題圖片

喬以鋼

天津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標題圖片

梁景和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標題圖片

張志忠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標題圖片

王紅旗

中國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標題圖片

周顯波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
標題圖片

戴濰娜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
標題圖片

劉俊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標題圖片

白軍芳

西安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標題圖片

田美蓮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標題圖片

曹霞

南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
標題圖片

晏傑雄

長沙中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標題圖片

梁燕麗

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標題圖片

劉傳霞

山東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標題圖片

劉慧英

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研究員
標題圖片

陳思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
  

活動預告及報名

活動報名:請將姓名+職業+聯繫方式發送至female@china.org.cn,報名成功會有郵件回復

聯繫方式

中國女性文化研究中心
中國女性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王紅旗
助理 周顯波
責任編輯 蔡曉娟 張林
聯繫電話:88828425
電子郵箱:female@china.org.cn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中國女性文化研究中心
聯合出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中國女性文化研究中心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