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其人

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 [進入人物庫]

精彩瞬間

  • 23
  • 33
  • 2

輿論坐標

以論對策

食品安全領域的謀財害命者必須嚴懲

  通過法律手段推動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應該説是有非常現實的意義:第一,是為懲處食品安全惡性事件提供法律依據,第二個是起到規範約束的作用,引導相關主體按照國家有關法律,避免只追求經濟利益,不承擔社會責任,不顧人民身體健康的行為。 [詳細]

政府不應過多干涉食品安全標準制定

  不能盲目地説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是高是低,而是應該讓標準的形成更多地發揮企業、市場主體的作用,政府則作為裁判,有義務促進標準不斷提高,但是必須切實可行,必須改變過去由政府制定標準,然後由企業被動執行,不顧實際情況,必然會産生造假行為。 [詳細]

食品安全監管不能“多龍治水”

  整個食品的安全監管,就是把整農産品加工的、流通的、物流的,到餐飲衛生部門的,一系列監管成立一個權威機構,由一個部門負全責。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讓相關部門主抓,但不一定由該部門負總責,而是要對整個産業鏈負責,對消費者負責。 [詳細]

創新農業生産經營體系

  要解決食品安全這個問題還是要通過市場的辦法,這是根本的。只有通過市場的解決辦法,才能讓經營者有動力抓食品安全品質,提高食品品質安全水準,讓守法的生産經營者從中可以得到好處,形成良性的迴圈。這樣生産經營者就從源頭上,從每個環節上進行嚴管,只有他們認真做了,生産出來的食品才有安全可靠。 [詳細]

文字直播

中國網: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情況,此司法解釋對改善目前食品安全亂象有什麼意義?

李國祥:我們國家現在的食品安全事件尤其是一些惡性事件,確實是時有發生,提高食品安全的工作的保障水準,一是要通過市場認證、通過追溯體系、通過市場準入等的市場手段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準,這是根本性的措施。二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加大政府監管,通過行政的手段可以彌補市場動力不足的缺陷。在市場出現真空或者是解決不了的時候,就要靠行政手段。

依靠行政手段解決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用經濟性懲罰的形式,比如吊銷執照等辦法處理,如果涉及到一些違法犯罪的行為,或者是造成社會很大危害的,故意摻假使假危害老百姓身體健康的行為,查處後進行懲罰,就必須依據相關法律。另外,不僅是在懲罰當中要有法可依,法律的另一個關鍵作用還在於規範其行為。有了這個司法解釋,大家都知道怎樣做是違法的,可以發揮這個法律的威懾作用,也促進食品安全的所有的工作規範化,包括增強企業自身的約束力。可以説,法律的規範意義超過了懲罰所起到的作用,意義也更加廣泛。

因此,通過法律手段推動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應該説是有非常現實的意義:第一,是為懲處食品安全惡性事件提供法律依據,第二個是起到規範約束的作用,引導相關主體按照國家有關法律,避免只追求經濟利益,不承擔社會責任,不顧人民身體健康,對這個行為進行遏制。

中國網:這次的司法解釋的嚴懲重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國祥: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如果是故意的摻假售假的食品,這些不能吃的東西拿到餐桌上,産生的危害是累積性的,是長期的,可以説跟謀財害命沒有什麼區別。從這個角度來説,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多嚴厲的懲處也不為過。

按照我們過去法律法規的規定,通常都是“禁止”或者“不允許”這樣的詞彙,但是如果他摻假使假怎麼辦?沒有相應的法律條款的規定。現在有了比較明確又嚴格的規定,應該説約束力度更好了。

如果從整個法律條款來説,嚴格一點肯定是好的,如果我們每個人或者是食品相關生産經營主體、流通主體,包括個體小商販以及消費者,如果所有的人都能認真執行這個法律,再嚴也不為嚴了,因為遵守了法律,那麼法律條款對大家都沒有傷害了。

中國網:針對最近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事件頻發,比如山東劇毒農藥種生薑、鼠肉充羊肉等惡性事件又重新掀起了刺痛了人們的神經。官方一週內數度發聲,表示將建立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制度,中國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力度空前。這樣大的力度説明什麼問題?

李國祥:第一,食品的摻假使假確實會對我們的身體産生危害,這個是非常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第二,從政府角度講,政府也確實想大力解決食品安全領域的惡性事件,讓我們遵紀守法的生産經營者,維護他公平競爭的市場競爭環境。拿鼠肉充羊肉事件來説,現在牛羊肉都很緊缺,價格很高,如果是摻假售假,用假羊肉代羊肉賣,用低價吸引消費者,賣真羊肉的人很可能市場競爭中反而不好生存,這樣就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反倒傷害遵紀守法人的利益。這樣就使得我們的食品安全工作很難推進。所以,尤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出現食品不安全的事件,如果放任它,或者懲罰力度不夠,很可能就會危害到正常的守法經營者,想要扭轉整個食品安全事業的局面,就會非常困難,這也是當前我們老是治理,老是不見成效的原因。

第三,廣大的消費者再也傷不起了。我們的食品安全每年基本都有發生幾起重大案件,影響都很大,可以説消費者是心驚膽戰,又不得不吃這些食品,所以一有機會,消費者不信任中國的食品的態度就會暴露出來,比如搶購國外的奶粉,最近不敢吃禽肉、豬肉以及牛羊肉等等。所以消費者的信心恢復,現在是食品安全領域應該放在頭等重要的事情。

中國網:吃禽肉怕感染禽流感,吃豬肉又怕吃到死豬肉,吃牛羊肉又怕是鼠肉冒充的。

李國祥: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們的家禽業近期一天損失十個億,消費者不吃禽肉,豬肉價格也持續低靡,這些事情的發生,基本上都是由於消費者擔心不安全,主動地減少消費造成的,是消費者無聲的抗議,而摧跨的是整個産業,對産業的危害正在發生,而且危害是巨大的,是累積性的。

這個危害現在損害的是農民,養殖者,是守法的肉類生産經營者。隨著時間的積累和延續,肯定會危害整個宏觀經濟的,以及廣大消費者的利益。短時間內,消費者因為不信任而可以選擇不吃肉類食品,但長期不吃是不可能的。等到消費者要吃的時候,因為肉類食品少了,價格可能出現暴漲,就可能危害宏觀經濟運作,我們的經濟平穩運作就受到傷害。

中國網:確實如您所説,目前食品不安全問題屢次治理還屢次出現。從當年的三聚氰氨,到地溝油,再到今天的毒生薑、假羊肉,每次事件處理的力度很大,但從整體來看,食品安全領域的亂象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是為什麼?

李國祥:從整個世界來看,食品安全的治理目前都沒很好的辦法去解決;從中國來看,整個市場機制並沒有為生産經營者自覺執行食品安全提供足夠的動力。 目前,中國的城鎮化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讓消費者越來越向城市集中,城市裏的人口密度比較大,沒有足夠的土地供他們生産農産品,也不讓在離人口比較近的地方發展養殖業。這樣就使得農産品的生産向遠離人集中的地方,就是經濟發達的地方向外擴展,導致産業鏈越來越長,産業的環節越來越多。因此,政府的監管難度就越來越大,同時市場又沒有這個動力進行監控,因此造假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牟利更多,又不會受到懲罰,久而久之導致一些合法經營的人經營困難。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地方為了地方的經濟發展,縱容一些假冒偽劣的行為,加上目前存在行政體制方面的弊端,根據我們現在的監管體系,食品安全發生在哪個區域,只有該區域相關部門承擔責任。而目前,農業生産區和銷售區往往是分開的,萬一齣現食品安全問題,産區未必會承擔責任,因此導致産區的監管動力不足,監管難度也加大了。政府監管動力不夠,市場動力不足,政府的行政動力實際上也是不夠的。目前,中國80%的農産品是通過私人投資的批發市場銷售的,雖然大多數批發市場都建立了農産品品質檢驗檢疫的機構,政府也出資配備了儀器,但私人投資是要追求回報的,是按著市場入駐的商戶數和交易規模的多少收費的。如果嚴格檢測,商戶可以不入駐該市場,等於是他自己損害了自己的實際利益,因此農貿市場並沒有積極性真正地檢測,真正地執行國家相關的規定。還有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必須考慮,就是目前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難度相當大。我們知道現在整個中國的農産品生産經營流通所有環節的特點是規模小,主體多,分散,這就導致一個地方的幾個監管人員要想把整個食品安全問題都監管起來,確實是非常不容易。

中國網:監管沒辦法到位,市場動力不足,懲處力度也不是特別大。這種情況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突破口在哪?

李國祥:要解決食品安全這個問題還是要通過市場的辦法,這是根本的。只有通過市場的解決辦法,才能讓經營者有動力抓食品安全品質,提高食品品質安全水準,讓守法的生産經營者從中可以得到好處,形成良性的迴圈。這樣生産經營者就從源頭上,從每個環節上進行嚴管,只有他們認真做了,生産出來的食品才有安全可靠。

現在市場的辦法來看,國外有比較好的經驗可以借鑒:

第一,産品要進行“標識”。標識制度比較重要,這個産品是什麼地方、什麼企業生産的,必須標識清楚,如果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一經查處,違法的企業才能收到相應的懲罰。但是目前以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看,執行起來難度相當大。因為我們國家的農産品太多,農戶又分散,而且産地與銷售地距離又非常遠,要進行標識,成本高,操作難度大。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標識肯定是要做的。

第二,除了一般的標識之外,還要通過營管,三品一證,通過無公害、有機的、綠色的認證工作。在國外有些地方這項工作是有效的,但是在我國同樣是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很多地方往往只發個證書,並不會認真進行監管和檢測,這等於説,一個可以促進良性迴圈的、很好的市場手段就這樣被我們自己丟掉了。

第三,建立一個可追溯的體系。建立可追溯的體系,現在最大的難度是操作成本高,難度大。將來一定要想辦法首先把一些農産品的追溯體系建立起來,從源頭開始進行編碼,做到全程可追溯。

這樣通過市場的辦法進行治理還是會有一定效果的。現在之所以操作難度很大,還是由於我們的農産品生産經營體系不好管理,所以我們要把農業生産經營體系進行改革、發展。

中國網:現在我們的農業生産體系大概是什麼情況?

李國祥:我們現在的生産體系就是家庭承包經營,土地分到每家每戶,由小農戶來種地,種植的農産品,包括畜産品,都是由小商小販收購,然後賣到批發市場,再到各個農貿市場,環節非常多,也很分散,主體不對應。

未來,農業生産方面,通過土地扭轉,發展和培育職業農民,發展規模化生産,特別是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把農業生産的微觀主體重塑或者是重新構造,讓一部分有規模的、技術水準比較高的、有管理能力的主體在農業生産中發揮主導作用,他們再帶動一般的農戶進行農業生産。所有的農業生産都建立在標準化基礎之上,上市之前多長時間要停止用農藥,什麼時候停止飼料添加劑,一切都按照標準規定執行,這樣我們的食品安全才有保證。

接下來,要在整個産業鏈當中要培育一些比較大型的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也要對食品安全負責,他們直接帶動或者是指導農戶或者是合作社嚴格要求按標準生産、收購,然後由龍頭企業進行加工、經行銷售,這樣的話,食品安全的産業鏈就理順了。在農業生産經營體系的創新發展基礎上,再加上有效的監管。將來,我們的食品安全的監管應該分段、分部門進行,把無效的監管改掉。只有這樣,我們的食品安全很可能才會逐步走向正軌,一步一步地改善。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的監管動力不足問題,該怎麼解決?

李國祥:解決監管動力不足的問題,我認為關鍵是不要搞多個部門管理,而是以一個核心部門為主,賦予他權利,承擔這種責任,這樣我們的整個監管才會積極主動。

在整個食品安全的監管過程中,在農業生産領域,農業部門可以參與監管,但不一定是農業部門直接管理;在加工環節,工業部可以參與監管,不一定由工業部直接管理。而整個食品的安全監管,就是把整農産品加工的、流通的、物流的,到餐飲衛生部門的,一系列監管成立一個權威機構,由一個部門負全責。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讓相關部門主抓,但不一定由該部門負總責,而是要對整個産業鏈負責,對消費者負責。

以最近羊肉摻假的問題為例,肉在混合之前如果沒有包裝,沒有標識,很可能也是合法的,混合在一起也是合法的,到了流通領域如果明確表示為羊肉,可能才是不合法的,這個問題要與不符合檢驗檢疫的肉的情況相區別。

中國網:目前有很多觀點都認為,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比國際標準要低。您怎麼看待這種觀點?

李國祥:實際上,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的不合理,脫離實際,其中很大因素是政府干預過多導致的,這個標準其實並不應該由政府説了算。我們現在有些標準,國家制定的水準相當高,我們根本達不到,因此這個標準其實並沒有發揮作用。

比如曾經的三鹿奶粉事件,為什麼往奶粉里加三聚氰氨?就是因為奶粉的營養標準要求太高,很多的農民生産的奶根本達不到要求,於是奶站跟奶農合謀,往牛奶裏攪拌蛋白量很高的三聚氰氨。這充分説明我們的標準嚴重脫離實際,就不能發揮其作用了。

實際上,標準是一個長期的、不斷成熟的過程。我個人認為,現在首先要讓一些模範企業制定該行業的標準,並且首先讓他們做到,證明是可行的,通過這些標準不斷完善,逐步總結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形成有效的,然後不斷跟進,漸漸變成國標。這樣,用標準引導生産,規範生産,約束生産,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所以説,不能盲目地説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是高是低,而是應該讓標準的形成更多地發揮企業、市場主體的作用,政府則作為裁判,有義務促進標準的不斷提高,但是必須切實可行,必須改變過去由政府制定一個標準,然後由企業被動執行,不顧實際情況,必然會産生造假行為。

中國網: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除了政府的責任以外,作為消費者應該為保證食品安全做些什麼?

李國祥:目前,有些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不夠科學、理性。食品安全問題,一方面,不得不承認,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另一方面,妖魔化傾向也是非常嚴重的。包括國産奶粉,真的中國的奶粉完全不可靠,國外的奶粉就完全值得信任嗎?這也是值得消費者冷靜思考的問題。

如今已經進入到資訊多元化的時代,我們一定要適應時代的變化,什麼聲音千萬不要一邊倒。我們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一些思考,一些選擇,一些辨別,這些我們才能更加地接近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