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其人

李義平

    北京大學第一個經濟學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組部延安幹部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四川大學等多所大學兼職教授。 [進入人物庫]

精彩瞬間

  • 3
  • 2
  • 標題圖片

輿論坐標

以論對策

做強中國經濟 讓GDP“輕”下來

    從國家層面講,一國的經濟發展通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模倣——創新——世界級的品牌,我們現在基本上沒有世界知名品牌,絕大多數還停留在一個相對低的模倣階段;從産業層面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僅僅是靠拼資源,拼環境,拼勞動力,産業空間很大的情況下做大的,並沒有做強;從企業或産業的角度看,我們的自主智慧財産權不多,自主品牌也不多,所以這些同樣説明我們僅僅是做大了。 [詳細]

四大著力點“升級”中國經濟

    要對宏觀經濟政策作出調整,讓市場經濟自覺地去解決問題。該淘汰的就要淘汰,沒有強制性的淘汰就沒有創新,就沒有升級。政府過度救助,會將很多東西扭曲,以往的體制在打造速度方面具有優越性,但這主要是靠地方政府互相間的競爭推動的。如果要追求經濟增長品質,就要讓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讓企業試著創新,遵循投入和産出的規律。 [詳細]

中國經濟升級版 描繪中國夢經濟圖景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描繪與謀劃的就是中國夢的經濟圖景,只有真正的升級了,中國的經濟社會才能持續健康地發展。中國經濟的升級,就是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打開一個新的空間,不僅有深度,而且有品質、有效益,能提升創新能力,不再依賴於資源和環境的過度消耗,從而找到中國經濟新的興奮點。 [詳細]

文字直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17日回答記者提問時首次明確提出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思維與戰略構想。此後的一個月時間裏,至少四次強調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主張與追求。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描繪與謀劃的就是中國夢的經濟圖景。中國網觀點中國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義平。

中國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李義平:中國經濟要升級,很顯然是原來的路實在走不下去了。原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是拼資源、拼環境、拼勞動力便宜,用經濟學的話講,是産業空間很大。那時候中國窮、産業空間大,可以跟在人家後面去做。回憶一下上一世紀七、八十年代吧,人家做電視,我們跟著做電視。人家做冰箱,我們也跟著做電冰箱。人家有汽車,我們跟著做汽車。那時候我們的資源環境沒有壓力,勞動力也很便宜。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人家有的,我們也有了,産業空間飽和,這就好比10000米的高空大家都擺滿了,要打開新空間,就必須上升到12000米,甚至15000米。也就是説,我們的産業空間相對狹小了,資源環境的壓力變大了,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在這樣的背景下,歷史把中國經濟推到了一個不升級、不創新就不能發展的層面,另外,人民群眾對經濟增長的品質、對環境、對公平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中國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對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在哪?

李義平:只有真正的升級了,中國的經濟社會才能持續健康地發展。什麼叫升級呢?就是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打開一個新的空間,不僅有深度,而且有品質、有效益,能提升創新能力,不再依賴於資源和環境的過度消耗,從而找到中國經濟新的興奮點。

中國網:此次中國經濟的升級,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李義平:首先,應當是産業層面由大到強的升級。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僅僅是靠拼資源,拼環境,拼勞動力,産業空間很大的情況下做大的,並沒有做強。升級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從國家層面講,一國的經濟發展通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模倣——創新——世界級的品牌,例如南韓、日本,都是這樣發展的。一開始都是模倣,中國也一樣,像浙江、江蘇都是從模倣開始的,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資本,就不能再模倣下去了,就要有創新,否則就只能老跟在別人後面。另外,上升到世界知名品牌的經營也不夠,我們現在基本上沒有世界知名品牌,絕大多數還停留在一個相對低的模倣階段。

從企業或産業的角度看,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研發;第二階段是製造;第三階段是品牌的經營。品牌體現了企業的文化、技術、以及市場的認同。目前我們的企業研發投資很少,基本上承接的是製造的環節,而且附加值很低。我們的自主智慧財産權不多,自主品牌也不多,所以這些同樣説明我們僅僅是做大了。

如果單位GDP可以用稱秤的話,中國與美國的GDP相比,一定是中國的更重些。因為它涉及到GDP的物質構成,美國的GDP是智慧財産權産品,是高精尖的製造業,大量的文化産品;而我們的GDP是鳥巢、水立方,鄂爾多斯的康巴什的鬼城,還有很多地方的形象工程,大量的製造業,大量的沒有核心技術的招商引資項目,現代服務業不發達,文化産業基本是逆差。我們要讓GDP“輕”下來,提高它的技術含量。如果講到顏色的話,人家是綠色環保的,顏色可能相對綠得多,我們的顏色可能是黑的。這些也都説明我們僅僅是做大了,還沒有做強。所以我們要做強,就必須轉型升級。

中國網:把經濟從做大到做強,標準有哪些?

李義平:第一個標準是一些産業能不能上升到産業鏈高端,有産業話語權,有品牌。第二個標準是能不能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的瓶頸問題。説白了,關鍵性的設備能不能造出來,大型直升機、航空母艦能不能造出來,這是強的體現。第三個標準是能不能擺脫資源依賴,浙江、江蘇沒什麼資源,發展得很好,日本、南韓沒什麼資源,發展得也很好,以色列沒什麼資源,發展得同樣是很好;相反,內蒙、山西的發展主要靠資源,如果沒有資源了怎麼辦?美國目前把自己的資源都封存了,主要依靠創新;黃沙滿天的以色列,農業發展得很好,高科技發展得很好;海嘯地震不斷的日本,製造業發展得很好;南韓是亞洲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第四個標準,産業結構能不能更合理,現在的産業結構主要是靠製造業,好多地方農業成了經濟發展的短邊,各地為了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上了很多工業項目,很少有農業的項目,這就是不合理的現象,我們的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不夠發達,現代服務業也並不完善。第五個標準,生態文明是否很發達,不能為了GDP而損害了我們的環境,因此環境的升級是很重要的。

中國網:老百姓可以從這些的升級中得到的現實的好處有哪些?

李義平:經濟升級了,不僅是增長速度問題,而是品質好了,環境好了,經濟增長了,人民群眾的購買力提高了,還包括更容易找到工作,更加感到社會的公正,能夠享受到好的陽光、美好的空氣,沒有食品安全問題,沒有癌症村。

中國網:怎樣才能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李義平:我認為得從以下幾個層面講:

首先,從認識層面講,必須改變一味追求GDP增長速度的觀念。GDP本身掩蓋了很多消極的東西,當GDP成為地方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之後,地方政府就可以不擇手段地和污染企業站在一起,助紂為虐。所以,首先應當解決認識層面的升級,沒有認識層面的升級,整個升級版都是空的。單純追求GDP會耽誤中國夢的實現。

第二,升級版應當對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作出一些調整。應當讓市場經濟自覺地去解決問題,該淘汰的就要淘汰,沒有強制性的淘汰就沒有創新,就沒有升級。政府過度救助,會將很多東西扭曲,這就涉及到體制的升級。我們以往的體制在打造速度方面具有優越性,但這主要是靠地方政府互相之間的競爭推動的。如果我們要追求經濟增長品質,就要讓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讓企業更多地去試著創新,遵循投入和産出的規律。所以,我們應當放手讓企業去試,這就涉及到政府和企業的關係。政府要想發揮好作用,主要是提供制度和規則、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不要去直接支援某個企業,某個産業。要放手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讓企業家、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政府就應當退出市場,尤其是作為地方政府,不要扮演市場主體的角色。胡錦濤講得很好,就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佳運作的市場經濟體制、最佳運作的經濟狀態是最少宏觀調控的經濟狀態。

第三,從微觀的企業層面來講,精細化是工業文明的基因,過度的商業化,過度的浮躁,是做不到精細化的,想要幾年之內就做到世界五百強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升級不光是政府的升級,作為企業家也升級,企業家必須認識到,要支撐一個企業,僅僅有錢是不行的,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市場需求,再多的錢也支撐不起來。作為企業,不一定非要追求高新技術産業。德國的汽車是傳統産業、義大利的沃爾沃、義大利的傢具、服裝也是傳統産業,那個行業都能盈利,關鍵是你要比別人做得好。

另外,提高全民族的創新,企業家精神很重要。企業家精神就是去發現,去探索,去創造,去撲捉機會;不甘於寂寞,有浪漫主義的想像,也有英雄主義的追求,能夠包容失敗……以色列是一個創新的國度,以色列一共七百萬人,以色列的奧斯卡金像獎佔全世界百分之三十多的比例,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佔百分之二十多的比例。馬克思是猶太人、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以色列人特別敢於想像,特別敢於創造,以色列從小就教育小孩提問題,要敢於打破傳統。所以,我們應當有一種軟的環境,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文化,這種文化能夠提升人們創新的激情。

中國網:剛才我們説到系統性風險的問題,你預測一下,可能會有什麼風險出現,我們應該怎麼應對?

李義平:升級本身只要方向正確沒有太大風險,反而我們現在的經濟發展風險比較大,特別是金融風險。比如,地方政府借了多少錢,搞了哪些沒有回報,或者回報率很低的項目,並不清楚。另外,各地城市化也同樣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好多地方把城市化變成了圈地運動。這種“城市化”一方面使農民喪失了工作機會,一方面在提高房價。中國社會之所以比較穩定,是因為農村還存在,因為農民還有土地。當中國農民沒有土地的時候,那是非常危險的。他們動輒出動警察對付農民,用微薄的補償剝奪農民世代祖傳的飯碗。例如西安,當年八百里秦川麥浪翻滾的景象已經幾乎不復存在了。一些招商引資項目給的條件特別優惠,從經濟學的角度幾乎看不出對經濟發展有什麼好處。不知道那些官員們到底想幹什麼?還有一點,我認為腐敗是最大的潛在風險。

中國網:您認為真正的城鎮化應該是什麼樣子?

李義平:我們應當反對“偽城市化”。我認為城鎮化應當有産業支援、有産業拉動的城鎮化。比如東莞、順德,浙江、江蘇那些地方,需要聚集很多的企業,這樣的城鎮化,是有産業支援的,可以轉移剩餘勞動力,有消費需求的。

現在很多地方是蓋房子、圈地、攤大餅式的城鎮化,人為地建造所謂的“國際大都市”,最後建成一條大馬路,兩行卷閘門,並沒有産業支援,這就是偽城市化。所謂的一體化,只是用蓋房子連起來的一體化。

偽城市化是很危險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拉美的城鎮化,就是把很多人轉移到城市,但是沒有那麼多的就業崗位,城市的貧民,社會犯罪問題,道德問題等等變得非常嚴重。現在中國面臨的問題很嚴峻,一方面是城市不能提供那麼多的就業崗位,農民工的小孩上學都是問題;另一方面,農村很多是老年人留守,年輕人都來到城裏打工,沒有人去做農業生産。其實真正的城鎮化是要把農村建設成小城鎮,農業的問題必須在農業內部解決,不可能在農業外部解決,讓農民不要背井離鄉,提升農業的産業化,這樣農民既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又少了很多社會問題。就近解決就業問題,應當成為新的社會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