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其人

保育鈞

   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歷任人民日報社記者、編輯、組長、部主任、編輯委員、秘書長、副總編兼秘書長、副總編輯兼華東分社社長。 [進入人物庫]

精彩瞬間

輿論坐標

以論對策

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歧視並未完全消除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結構調整,應該對各種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讓公有制經濟與非公經濟平等競爭,二者都是黨領導下的經濟成分。但從實際上看,這個問題未必真正解決,所以這些年來我們在市場準入、資源配置等方面還是沒有完全做到一視同仁,平等競爭。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佔有大量優質資源,排斥競爭,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削弱了各類企業的競爭力。 [詳細]

民資進入壟斷行業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現在出臺的細則看上去很美,但是不具體、不細緻、不好操作,還處於一個朦朧狀態,看不出太多誠意,總覺得是一種“施捨”。關於民間資本要怎麼進來,不是很詳細,還有待於摸索。要打開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玻璃門”,現在就靠地方政府,要看各個地方政府能不能根據這個原則劃定自己的方案,在這個情況下,建議廣大的民營企業應該到中西部去,與當地地方政府協商,爭取地方的項目。 [詳細]

民間資本走進“春天”還需“強壯”自身

    民營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産權明晰,動力強勁,但這問題的背面就是産權封閉,勢單力薄。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之下,就需要聯合重組,資源整合。要適應市場的需要,不停地變更體制。目前民企實現體制創新的最大障礙在於自身文化理念的問題——我寧可不幹,我也不願跟你幹。寧當雞頭不當鳳尾,這是一種小農意識。因此要打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做成股份制企業,這是民營企業唯一的出路。 [詳細]

文字直播

近日,國資委、證監會和銀監會相繼發佈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政策的指導意見,包括此前已經出臺實施細則的交通部、鐵道部和衛生部在內,目前已有6個部委相繼公佈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的政策和意見。對此,中國網觀點中國特邀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進行深入解讀與分析。

觀點中國:保會長,您認為目前為什麼如此重視引導民間資本投資?

保育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結構調整,本來就應該對各種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讓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的。

從非公經濟發展歷史來看,1987年,中共十三大以社會主義初級階層理論,解決了非公經濟的合法性問題。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要對各种經濟成份一視同仁,平等競爭。如果説87年解決了合法性問題,那麼92年就解決了一個平等競爭問題。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即,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非公經濟一視同仁,平等競爭。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引導個體私營非公經濟發展,把兩種所有制經濟統一于現代化進程當中,提出了要保護私有財産,按勞分配和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對私營企業的業主也做出了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政治界定,表現好的還可以入黨。但這些問題也只是在文件上解決了,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完全落實。

如今,我們搞的是市場經濟,無論是公有經濟還是有非公經濟,都是黨領導下的經濟成分,但從實際上看,這個問題未必真正解決,所以這些年來我們在市場準入、資源配置等方面還是沒有完全做到一視同仁,平等競爭。

觀點中國:這樣的話,造成的結果是怎樣的?

保育鈞:本應當是平等競爭,共同發展。但是,事實上,這種歧視並沒有真正消除,這些年造成一個既成事實,就是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把資源都佔了,包括自然資源、金融資源、市場資源等等,甚至包括審批,都是國有企業是優先的。國企佔了大量優質資源,排斥競爭,所以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削弱了各類企業的競爭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有競爭力,就能在市場上佔主導地位。這些年來,為什麼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不強?就是因為壟斷扼殺了競爭。中國的企業能進入世界500強的,都是國有企業,都缺乏核心技術的大體量,無疑這都是壟斷造成的。

觀點中國:您認為,為什麼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得不到足夠的重視?

保育鈞: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意識形態方面,有些人認為,民營企業是私營企業,私人佔有生産資料,雇傭勞動,佔有剩餘價值,按照馬克思的説法,這是剝削,而共産黨人使命就是消滅剝削。馬克思的這些理論是科學的理論。但這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指導工人階級、無産階級搞革命奪權鬥爭的時候的革命理論,用這個理論武器武裝工人階級,起來搞革命,奪取政權。現在奪取政權了,我們的使命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提高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消除兩級分化,也就是説,我們的任務,在奪取政權之後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鄧小平的偉大英明就在於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讓所有的人都來創造財富,國有企業、公有資本、民營資本,大家都來公平競爭,發展我們的生産力。共産黨執政條件下的民營企業,絕不是資本主義社會裏面的資本家。

其實,意識形態的障礙就是要解決在共産黨執政的條件下,民營企業究竟是什麼的問題。非公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家不是資本家,是勞動人民自己解放自己、創造財富的經濟組織,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者。

第二,是既得利益格局的障礙。現在,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已經壟斷了各個産業的上游,控制了原材料。他們害怕競爭,民間資本一進來之後就引起競爭。凡是壟斷行業,壟斷了之後沒有競爭,很難發現真實的價格,這次“魏橋”案件就是一個案例。魏橋是山東的一個企業,自己發電,只需要一半的價錢,但是國有壟斷勢力就覺得這屬於違規,因為現在的法規是電力部門定的,是維護壟斷利益的。

這就暴露出深層次的問題,我們現行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包括審批手續都是保護國有企業的,民間資本進來的話非常難,除非行賄、潛規則,這就會導致腐敗。民間資本要進入壟斷行業,引起競爭的話,就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了。

金融危機之後,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外貿出口受影響,消費也動力不足,只能靠投資。可是,現在要投資靠誰?中央政府今年預算內的投資4020個億,可今年至少投資32萬個億,15月份才投了10萬億;地方政府目前的負債率也很高,它還債還還不起呢,宏觀調控下靠賣地也不成了,於是地方政府傍央企,各個省紛紛拉央企去投資,把優質資源拿到手,擠佔了民間投資空間。

所以現在中央政府大力發動民間投資。民營企業現在註冊資本是20多萬億,加上資産折合起來大概50萬億。要讓這些資本真正發揮作用,就得進行投資體制改革。

我們過去打仗叫人民戰爭,是靠人民群眾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應該靠人民經濟,靠民間投資,所以在這個背景之下就要啟動民間資本。2003年出臺老“36條”鼓勵民間投資,但並沒有得到完全落實;20105月份又出臺了“新36條”,現在不落實不行了,今年兩會期間溫總理就講了,今年上半年出臺細則。

觀點中國:你覺得目前“新36條”細則的出臺對於民間投資來説算是發展的契機嗎?可不可以認為民間資本的暖春真的到了?在政策落實環節是否存在難點或者是“真空層”?

保育鈞:現在看來出臺的細則看上去很美,但是不具體、不細緻、不好操作。現在還處於一個朦朧狀態,看不出太多誠意,總覺得是一種“施捨”。

觀點中國:為什麼説這是一種“施捨”?

保育鈞:是被迫的,是不得已的。本來經濟建設是大家的事,本來民間資本有權利進入各種領域,但是權力部門設置一些障礙,現在開了閘門,但是關於民間資本要怎麼進來,不是很詳細,還有待於摸索,現在對一些大企業來説可以進去,中小企業還是很難進去。

觀點中國:該怎麼讓他們真的進去,打開這個“玻璃門”?

保育鈞:現在就靠地方政府,要看各個地方政府能不能根據這個原則劃定自己的方案,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就建議我們的民營企業應該到中西部去,與當地地方政府協商,爭取地方的項目。

觀點中國:為什麼建議民營企業向中西部發展?

保育鈞:因為東部沿海地區基本飽和了,中西部發展滯後,它的發展空間很大。

觀點中國:中西部能給民營企業提供什麼?

保育鈞:那邊不僅有很豐富的土地資源,民營企業到那兒搞市場,搞物流,搞開發,西部許多資源沒有開發,不僅地下資源,還有農産品資源。比如説,甘肅很窮,但是甘肅隴南地區,除了地下各種礦以外,地上的還有橄欖樹。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周總理從阿爾巴尼亞引進的,只在那兒種活了,現在是最好的,漫山遍野都可以種,這個經濟價值相當高,是別的油的幾倍價錢;再比如,現在健康産品,像西部日照時間長,那兒番茄特別紅,番茄紅色素很值錢。總之,中西部的各種資源都非常豐富。

觀點中國:其實,某些壟斷行業可能也存在盈利能力差的情況,對於民間資本來説,進入壟斷行業一定是好事嗎?

保育鈞:民間資本肯定是要追求利潤的,這就涉及了一個問題——壟斷也有區分。照理説,國有企業僅僅是國有資本一種存在形式,國有資本有一部分是提供公共産品的,為各行各業提供各種基礎性支撐的,比如國防建設、公共設施,包括公路,煤、水、電、氣這些東西都是應該來保證的,國有資本投到這些領域不應該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為各行各業提供基礎性支撐的,所以,不應該要求這些企業保值增值。

觀點中國:為什麼這些領域的國有企業不應該提倡保值增值?

保育鈞: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為了推動國有企業改革,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提出了保值增值,在那種情況下是正確的選擇。但現在來講,已經不適應目前的狀況了。因為有些公共産品不應該以盈利為目的。像公路、城市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基礎設施建設。國有企業來做,民間資本可不可以進去?可以進去,但是要規定一個合理的報酬、合理的利潤,政府來監管。

現在,對國有企業沒有很好的細分,屬於公共服務的,就不能以盈利為目的;屬於市場競爭的,可以盈利,但盈利要全民分享。真正的國有企業回歸國有,分兩類:一個是公共産品,一類是市場産品,市場産品這部分要參加公平競爭,公共産品由國家來統一建設。

現在每年國有企業只交5%10%,最多15%的紅利。國企一年交六七百億,國家還返還七八百億,這實際上還是吃國家的,事實上就成了一個利益集團。再比如,現在房價之所以被炒高,固然和財政體制有關係,其中起助推作用的就是國有企業,炒地王的都是國企、央企。如果央企在市場裏沒有邊界的擴張,哪兒有錢就哪兒去賺,利用自己特殊優勢,這是很可怕的,是非改革不可的。

觀點中國:民間資本要進入壟斷行業,自身還需要進行哪些調整和完善?

保育鈞:就民間資本的現狀而言,進入壟斷行業確實需要完善自身。因為“個頭兒”太小,現在976萬戶私營企業,註冊資本金23萬億,平均每戶不到300萬,一些大的企業,十億以上全國不到2%,媒體上炒來炒去就是這麼幾百家大的企業,真正的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還是進不了壟斷行業的,所以民營企業自身也要創新。

首先,要解決自身體制問題。民營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産權明晰,動力強勁,但這問題的背面就是産權封閉,勢單力薄。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之下,就需要聯合重組,資源整合。要適應市場的需要,不停地變更體制,世界五百強、跨國公司不知道兼併重組多少次。我們的民企不太願意兼併重組。現在的問題是,民營企業自身這一關很難過。

觀點中國:為什麼?

保育鈞:是文化理念的問題——我寧可不幹,我也不願跟你幹。寧當雞頭不當鳳尾。是一種小農意識,這個民營企業劣根性就在這兒。有一個成功的例子,浙江台州飛躍縫紉機邱繼寶,把國有企業上海縫紉機兼併了,朱鎔基説他是“國寶”,後來金融危機衝擊之下也不行了,在政府的幫助兼併重組,現在堅持下來了。

因此,要打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做成股份制企業,這是民營企業唯一的出路。民營企業一定要清楚,是要做企業,做事業,還是只想做老闆?現在壟斷行業向民間資本打開了門,讓你進來,但是門檻很高,比如鐵路、公路等行業,沒有幾十個億、幾百個億是進不去的。因此,民企要進行體制、制度的創新,打破封閉,善於整合資源。

第二,是管理創新。普遍來看,民營企業的管理不如國有企業,因為它不規範,沒有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核心價值觀,未能把員工們凝聚起來,缺乏凝聚力,就是雇傭觀念盛行。通常,民營企業是家族式的管理,這種管理是很難凝聚人的。所以,管理要創新,要通過自己的核心價值理念、企業文化,使高級員工和普通員工都有認同感、歸屬感。這可不是簡單的事,必須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必須有科學的管理制度。

第三,技術創新。民營企業真的想進入這些壟斷行業,必須有過硬的本領和獨到的技術,有自己的絕活,否則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很難站住腳。其實,民營企業是有這個能力的,這些年85%以上的新産品都是民營企業創造的,各種技術專利60%以上是民營企業做成的,只是需要政府的進一步扶持。

第四,經營創新。民營企業表面看上去是會經營的,但是實際上,只會打價格戰。經營要有自己的商業渠道,現在好多民營企業沒有商業渠道,只是憑關係,通常是拿個訂單,照訂單生産,至於這個訂單賺了多少錢不知道,我們沒有幾個像富士康,拿一個訂單自己做,而是讓中間二道販子、三道販子獲利了。因此,要有自己的商業渠道。此外,還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樹立品牌意識。這樣的話才能有話語權,才有定價權。

第五,風險防範的創新。民營企業現在生生死死,今天很紅,明天一下就垮了,就是因為不知道風險防範。信用風險,不光是金融風險,還有産品品質的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自己的信譽誰也瞧不起你,這也是民營企業一個很致命的弱點。

我認為,應該在這五個方面進行創新,加快民營企業的成長過程。體制制度不創新,管理就可能跟不上去,所以體制制度創新是至關重要的,體制制度的創新是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的市場經濟不過才搞了20年,從1992年開始的,到現在磕磕碰碰一路走來,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是壞事,也是好事,逼著我們重新洗牌。

觀點中國:您認為,政府在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當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保育鈞:第一,政府應該是創造環境。我認為,許多審批都應該取消,應該放手,放低門檻;

第二,減少稅收。現在結構性減稅力度還是不夠,比如説,年收入在6萬以上的減半徵收所得稅,減半徵收本來25%,現在按照20%,這6萬塊錢減半增收就3萬,3萬的20%,就是6000元,賺6萬塊錢還得交6000塊錢的稅,負擔太重了。

第三,做好各種服務工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比如小型企業,沒有能力購買太多的儀器儀錶,政府可以在這方面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可以提供無償使用或者有償使用,不需要每個企業都大而全的儀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