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選錄
輿論坐標
下期預播
- 中菲南海對峙
- 自4月10日起,包括2艘海監船、8艘漁船在內的中方船隻與菲律賓最大軍艦“德爾畢拉爾”號,在南海黃岩島海域對峙,近一個月來,菲律賓在黃岩島問題上“動作”不斷,在這一事件中,中方一直顯示出克制姿態,但菲律賓卻態度強硬。敬請期待下期策論。
以論對策
事業單位改革旨在完善公共服務
事業單位改革作為政府公共機構改革的最後一項改革,是要創新社會管理層,建立服務型政府的需求,要彌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方面的缺陷、漏洞。要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為社會提供比較完善的公共服務,而公共服務的內容就是最關鍵的兩項就是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公共教育,他們提供的服務關係到社會團結、穩定。 [詳細]
改革關鍵在建立正向激勵機制
明確了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之後,靠思想教育、簡單説教恐怕難以起到作用,關鍵是要在制度設計上,特別是工資、福利待遇等方面要解決好,要下決心研究有正向激勵作用的一套改革操作方案。改革以後,要有效把握事業單位人員的積極性,能夠形成強烈的責任感和鼓舞精神,建立正向的激勵機制,這是最難也是最關鍵的。 [詳細]
事業單位改革要堅持“兩個持平”
要建立服務型政府,服務部門的公務人員是關鍵。第一,要統籌行政部門、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人員工資以及福利待遇,不能有差距,至少是持平,否則會造成社會各階層、各部門之間發展理念、服務理念相互衝突,相互矛盾,最終造成政府誠信的下降。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第二,公共部門之間的工資待遇也要基本持平,部門間的福利待遇差別太大容易造成部門之間的矛盾,加大了部門與部門的離心力。 [詳細]
事業單位改革應與已有改革成果聯繫
事業單位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務的公職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公共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品質和效率,不要把改革簡單地理解為精減機構,精減人員,降低行政成本。事業單位改革成功的關鍵就是,要把事業單位改革,同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聯繫到一起。行政機構、公益性的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是政府組成的主體,如果我們事業單位改革單兵突進,不和其他已有的改革成果相聯繫,那麼改革就是不平衡的。 [詳細]
文字直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出臺施行一年之後,4月16日由新華社受權全文公佈。這項關係到全國3000多萬“事業人”命運的宏觀改革,再次引起各界高度矚目。對此,中國網觀點中國記者專訪了著名公共行政學專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
觀點中國:竹教授,您好。
竹立家:您好。
觀點中國: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實施一年了,為什麼《指導意見》一年之後才對外發佈?
竹立家:公共機構改革就是包括政府機構改革,包括國有企業的改革,包括事業單位改革,我們國家是三部分組成的,現在政府機構改革,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搞,到國有企業改革上市以後才算完成。
事業單位改革作為政府公共機構改革的最後一項改革,是因為現在我們要搞社會管理層創新,建立服務型政府,換句話説,就是我們需要彌補一下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方面的缺陷、漏洞;目前群眾對這方面的情況不滿意,所以老百姓要求願望強烈,所以説下一步把重點放在事業單位改革上。
觀點中國:為什麼把事業單位改革放在公共機構改革的最後?
竹立家:因為它面臨的壓力最大,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機構數量龐大,所有的改革裏面,公共機構的數量在事業單位裏最多;第二,人員數量龐大,達到三四千萬;第三,事業單位提供的服務非常重要,教師、醫生、科研人員這些職業的技術含量非常高,而且他們提供的服務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觀點中國:事業單位改革對教育、醫療領域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竹立家:我們要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為社會提供比較完善的公共服務,而公共服務的內容其中最關鍵的兩項就是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公共教育,他們提供的服務關係到社會團結、穩定。
觀點中國:事業單位改革可能會涉及人事制度、分配製度還有社會保障制度等等方方面面,您認為最大的難題在哪?
竹立家:現在有人講,事業單位改革最大的難點是分類改革,政治歸政治,市場歸市場:具有行政執法類職能的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管理,這個好辦,數量也比較少;具有經營性質的單位歸市場。
但是現在的關鍵問題,就是政治歸政治、市場歸市場以後,剩下的公益性的事業單位的改革該怎樣操作,比如教育單位、醫療機構。每個人都是人,每個人都是要養家糊口的,靠思想教育,靠説教已經不起作用了,關鍵是要在制度設計上,特別是工資、福利、待遇問題上要解決好,要下決心研究有正向激勵作用的一套改革操作方案。改革以後,要有效把握事業單位人員的積極性,能夠形成責任意識、鼓舞精神,不能説改革以後感覺待遇差了、工資低了,帶來怨氣,公共服務就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説,建立正向的激勵機制,這是最難的。
觀點中國:您覺得這個難題該如何解決?
竹立家:我們的改革要抱著“公平”的精神來謀劃改革操作措施。事業單位的公務人員,實質上都屬於公務員範疇,在國外基本分為技術類公務員、管理類公務員和事業類公務員,這些公務人員在工資、福利待遇、晉陞、職級包括退休待遇要一致,不能有差距。
觀點中國:差距拉開之後可能會導致什麼結果?
竹立家:改革的結果可能會強化“官本位”,比如説行政類公務人員,工資福利待遇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升了,提供服務的事業單位的公務人員,全部待遇降低了,如果這樣的話,未來我們的政府要實現為老百姓提供更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也難以實現。因為公共服務必須要由人來提供,如果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都沒有積極性了,消極怠工、不負責任,公共服務肯定是搞不好的。
觀點中國:《指導意見》提出根據“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總體要求推進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有專家擔心可能會引發部分單位的提前退休潮,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竹立家:“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本身包含著內在的矛盾,換句話説,“老人老辦法”,就是提前退休的參照公務員,“新人新辦法”,就是説改革以後退休的人員,工資福利待遇大幅度下降,有人擔心事業單位改革以前出現退休潮,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觀點中國:為什麼?
竹立家:我們的改革方案設計裏,技術類公務人員、服務型公務人員的待遇低於行政部門,那麼改革的結果就是強化了“官本位”,真正為社會提供服務的這些人被邊緣化了,將來可能造成公共服務機構的人員素質越來越差,工作積極性越來越低,人員結構越來越不合理,不利於我們要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
所以我一直強調,改革絕對不能把技術類的公務人員和服務類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包括退休福利降低,不能和行政類別的公務人員工資差別拉大了。因為我們能不能建成一個“服務型政府”,這部分人是非常重要的,老百姓滿意不滿意關鍵就在這一點。
現在我們要有一個理念,不論事業單位也好,公共性服務機構也好,是政府的行政部門的延伸,是政府的有效部門,是政府的服務型政策的載體,行政部門制訂政策以後必須要通過這個載體來實現,再好的教育政策、衛生政策,如果沒有載體來實現,照樣還是空話。所以説,在具體改革方案的實際操作中,絕對不能使這部分人各方面的待遇低於行政部門。
觀點中國:對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逐步轉企改制,歸了市場。如何提高這部分單位的經濟效率?
竹立家:這部分單位不再是政府公共服務的核心組成部分,它可以基本上通過市場來運轉,這就是看他們退出市場以後的能力了。
觀點中國:現在,大部分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改革上。
竹立家:因為教育機構和醫療機構佔事業單位大約70%左右,所以它們是主體,實際上整個社會公共服務,老百姓最關注也是這兩大塊。所以説,這兩部分改革的成敗,主要是看我們改革提速以後,是不是建立了很有效的激勵競爭機制,是否有效提高教師、教學人員和醫療人員為社會服務貢獻的積極性。
觀點中國:有人把改革簡單地理解為“甩包袱、降成本” ,究竟該怎樣看待我們的事業單位改革?
竹立家:目前,我們的公共服務是社會發展中的短板,也是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我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務的公職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公共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品質和效率,而不是相反,不要把改革簡單地理解為精減機構,精減人員,降低行政成本。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事業單位的投入就會越來越加大,一個服務型政府投入關鍵就是逐步加大公共醫療、公共教育的投入,使社會的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務,城市裏面人和偏遠山區裏面是一樣的。
所以現在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改革是“甩包袱、降成本”,就是減機構,如果這樣理解的話,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社會越來越不穩定,老百姓越來越不滿意,這與我們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是相矛盾的,改革是要建立完善的、效率更高、品質更好的公共服務體系。
觀點中國:事業單位改革涉及到的機構和人數龐大,與其相關聯的各項制度也很複雜。與事業單位改革相配套的一些改革措施該如何跟進?
竹立家:事業單位改革成功的關鍵就是,要把事業單位改革,同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聯繫到一起。其實,任何國家都有國有企業,都有行政機構,也有公益性的事業單位,這是政府組成的主體,如果我們事業單位改革單兵突進,不和其他已有的改革成果相聯繫,那麼改革就是不平衡的。
比如説行政部門、國有企業,他們的工資、福利待遇差別很大,我們要參照統籌考慮,主要還是對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的統籌考慮,因為他們都是公共機構,他們之間的差距不能太大。通常會見到這樣的質疑:國有企業的管理層年薪是十幾二十萬,憑什麼?行政機構人員的福利保障、待遇都很好,反而第一線的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提供公共服務的人員,具體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的人員,工資待遇反而比較低,福利待遇非常差,為什麼?那麼,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社會各階層,各部門之間的發展理念、服務理念相互衝突,相互矛盾,最終造成整個社會政府誠信的下降。
觀點中國:該如何在改革中做到“統籌考慮”?
竹立家: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事業單位改革的同時,其他公共機構改革,公共企業、公共行政部門,公共事業單位,公益性事業單位,都是一起的,因此他們的人員待遇、級別不能有差距,至少是持平。公共部門的人員薪資水準,要和社會上民營部門其他相同的部門持平,否則的話公共機構就不滿了,
所以,第一個“持平”,就是公共機構的工作人員薪酬待遇基本是持平的,這是一個原則。
第二,公共部門之間的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也要持平,如果部門之間的待遇差別很大,就會強化“官本位”了,就會造成部門之間的矛盾,加大了部門與部門的離心力。
所以説,必須要搞“兩個持平”。其實,事業單位改革並不是要降低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水準,恰恰相反要尋求一個具有綜合性、平衡性,對公共機構人員薪酬待遇的一個解決方案。事業單位改革涉及到幾千萬人,事業單位是我們國家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事業單位人員70%以上是高知、高管,可以説他們是民族的精英分子,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發展的好壞,這一部分人積極性能不能調動起來,事關整個國家,如果我們改革積極性下降了,那麼我們改革就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