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選錄
輿論坐標
下期預播
- 中日關係進入不惑之年
- 今年是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40週年,也是南京大屠殺75週年,但中日關係並沒有風平浪靜,在釣魚島、南海、新疆、南京大屠殺史實等問題上,仍然摩擦不斷。中國網觀點中國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劉江永教授,對今年中日之間發生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敬請關注下期策論。
以論對策
中國正處於“和平崛起綜合症”階段
中國現在正在和平崛起,但還處於一種崛而未起的階段,正在處於一種叫“和平崛起綜合症”的階段。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大背景下,有些國家對迅速變化的國際環境感到不適應,特別是中國的迅速崛起,幾年之內,我們的GDP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位,甚至有些國家懷疑再過20年、30年有可能超過美國。於是,有些國家就不想給我們這20年的戰略機遇期,想方設法干擾我們的崛起進程。 [詳細]
菲律賓“拉大旗作虎皮”的戰略試探
菲律賓之所以在黃岩島問題上態度強硬,是在對中國進行“戰略試探”。對此,我們必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既要努力爭取和平解決,同時,也要在和平努力失效的情況下,做好應對菲律賓進一步挑釁的軍事鬥爭的準備。對別人的領土,我們寸土不要,但是中國的領土,我們寸土也不能失。 [詳細]
美國會和菲律賓“肩並肩”走多遠
美國是一個實用主義的國家,對於他的盟友,確實是會盡一些義務的,認為美國完全不介入,這是不可能的,但是美國介入的力度要根據當時當地的條件而定。總而言之,美國並不會為了菲律賓這麼一個三流盟友而與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實體全面攤牌,進行全面對抗,美國也要權衡利弊。 [詳細]
給尚未死亡的和平最後一個機會
南海的問題確確實實是非常複雜的,有歷史原因,以及一些地理上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是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要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多管齊下,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中國也是給和平最後一個機會,和平尚未死亡,就要給和平一個機會,我們一忍再忍,“忍”字就是插在中國軍隊心上的一把刀,不要逼得我們忍無可忍,最後我們只能拔刀亮劍,我們也需要向中國民眾表示出我們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意志,是絕對不動搖的。 [詳細]
文字直播
自4月10日起,包括2艘海監船、8艘漁船在內的中方船隻與菲律賓最大軍艦“德爾畢拉爾”號,在南海黃岩島海域對峙,原因是菲方宣稱對該海域擁有主權,並企圖抓捕停靠在那裏的中國捕魚船。近一個月來,菲律賓在黃岩島問題上“動作”不斷,在這一事件中,中方一直顯示出克制姿態,但菲律賓卻態度強硬,並試圖在國際上尋求支援,執意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和複雜化。中國網觀點中國就此問題邀請到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少將做深入解讀分析。
觀點中國:羅援將軍,您好。
羅援:您好。
觀點中國:近年來,中國跟周邊國家磨擦、矛盾時有發生,根源在哪?
羅援:從內因來講,中國現在正在和平崛起,但還處於一種崛而未起的階段。如果真正完全崛起了,我們的國際地位也就被世界所認可,現在並沒有完全崛起,處於全球第二經濟體的地位,那麼“老大”就要進行打壓,怕爭奪其領導地位,“老三”、“老四”就想把你拉下來。可以説我們國家正在處於一種叫“和平崛起綜合症”的階段。正由於處在這樣的歷史關頭,我們現在的崛起也需要非常良好的外部安全環境,同時也需要一些必要的資源。現在我們的GDP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資源給予保障。
從外因來講,首先,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金融危機以後,各國對資源的爭奪更趨激烈,都要為下一步的發展積累更多的資源;其次,從整個戰略格局來看,對於中國“和平崛起”的道路,世界各國都感到陌生,他們的經驗告訴他們,大國崛起都是戰爭崛起、掠奪崛起,因此有很多疑慮,西方國家對一個國家崛起是有一種“先驗論”——必須有先驗來證明,那麼對於“和平崛起”,目前沒有這麼一種證明,因此他們要到中國身上來求證,所以説,對中國的“和平崛起”道路,他們是有懷疑的。
當然,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大背景下,有些國家對迅速變化的國際環境感到不適應,特別是中國的迅速崛起,幾年之內,我們的GDP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位,甚至有些國家懷疑再過20年、30年有可能超過美國。於是,有些國家就不想給我們這20年的戰略機遇期,想方設法干擾我們的崛起進程。
另外,從周邊的小環境來講,東盟國家現在也處於戰略洗牌的過程中,在爭奪東盟地區的主導權,爭取在東盟發揮更大的作用。
觀點中國:中菲在黃岩島事件上的對峙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為什麼菲律賓在這次事件當中態度如此強硬?
羅援:我認為菲律賓是在進行“戰略試探”,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菲律賓現在提出黃岩島是屬於它的,根據就是對1982年“海法公約”的理解,它認為是“水來管土”,也就是説,凡是在菲律賓200海裏“專屬經濟區”的島嶼都是屬於菲律賓的,這是它的一種模式。菲律賓進行這種試探,等於在投石問路,目的就是看國際社會能不能接受,中國能不能默許,如果這種戰略試探得逞了,下一步這種模式就可以拓展到禮樂灘、中業島,還會産生“骨牌效應”,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汶萊等這些國家都可能群起效尤,以後我們大部分島礁就要被蠶食掉。
第二個試探,就是中國的“和平崛起”是否等於挂了免戰牌,完全放棄了非和平手段解決爭端的選項,一味“保戰略機遇期”,甚至用島礁來換和平。
第三個試探,就是菲律賓與美國的戰略同盟關係到底有多深,是不是“肩並肩”的關係,美國能否為菲律賓的這些挑釁行徑買保單。
觀點中國:菲律賓這三個“戰略試探”用意何在?
羅援:菲律賓的用意大概就是四個:第一,就是所謂的“拉大旗做虎皮”,把美國綁在他的戰車上;第二,轉嫁國內矛盾,外移到南海爭端上,為菲律賓國內下一步的發展攫取一些資源;第三,從美國獲取廉價的安全保障,所謂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菲律賓挑頭鬧事,美國可以為他提供一些廉價裝備,比如菲律賓已經從美國獲取了一艘巡邏艦,還想獲取第二艘、第三艘,還要從美國獲取被淘汰的F16戰鬥機;第四,想在東盟具有更多的發言權,爭奪東盟的主導權。
觀點中國:那麼美國會不會跟菲律賓“肩並肩”?
羅援:美國是一個實用主義的國家,對於他的盟友,是會盡一些義務的,認為美國完全不介入,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介入的力度要根據當時當地的條件而定。
美國對其盟友實際上分為三六九等:在亞太地區,我認為,美國的第一層次的盟友是日本和澳大利亞,美國把他們稱為在亞太地區的“南北兩錨”,北錨是日本,南錨是澳大利亞;第二層次是南韓;第三層次,就是三流盟國,才輪到菲律賓。
所以説,美國也不會為了菲律賓這麼一個三流盟友而與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實體全面攤牌,進行全面對抗,美國也要權衡利弊。
觀點中國:針對菲律賓的“戰略試探”和它的用意,中國該怎麼應對?
羅援:我們必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既要努力爭取和平解決,同時,也要在和平努力失效的情況下,做好應對菲律賓進一步挑釁的軍事鬥爭的準備。
對別人的領土,我們寸土不要,但是中國的領土,我們寸土也不能失。所以,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綜合治理”,也就是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多管齊下。
在政治上,我們要佔領法律制高點、理論制高點,要向世人公示菲律賓是挑釁者,中國是受害者,而在黃岩島的問題上,中國是在維護自己的主權領土完整,無可非議。
從外交上,我認為,還是要縱橫捭闔,對東盟國家也要區別。因為東盟長期是我們的戰略夥伴,十個國家中,只有五個國家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有爭議,其他五個國家和我們不存在爭議。而五個有爭議的國家情況也不一樣:現在跳到前臺的是菲律賓和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在這方面的態度與越南、菲律賓不太相同。越南、菲律賓之間情況也不同:菲律賓是美國的同盟國,而越南不是,美國一直企圖對越南實施顏色革命,顛覆越南共産黨的領導,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外交策略。
在經濟上,要讓菲律賓知道,與中國這個世界第二的經濟實體鬧翻,將會失大於得,最終受害的是菲律賓的民眾,政治與經濟是不會完全分開的,政治上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就要得到經濟上的報復。
在軍事上,我們也要做好準備,我們不打第一槍,但是並不等於要被動捱打,如果菲律賓繼續挑釁,我們要讓他知道,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意志是不能懷疑的,也是不容挑釁的。
觀點中國:目前有一些人認為,不該如此容忍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的挑釁,應該予以嚴厲還擊,我們海域的資源被別國佔領、開發,不該一味提倡用和平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何看待這樣的聲音?
羅援:首先,南海的問題確確實實是非常複雜的,有歷史原因,以及一些地理上的原因,畢竟現在許多島礁已經被別國所蠶食或控制,要恢復我們對其的主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是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要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多管齊下,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另外,中國也是給和平最後一個機會,和平尚未死亡,就要給和平一個機會,但現在需要向周邊國家説明,我們的和平忍讓是有限度,是有底線的,我們絕對不會拿領土和原則去做交易,周邊國家不要欺人太甚。
我們一忍再忍,“忍”字就是插在中國軍隊心上的一把刀,不要逼得我們忍無可忍,最後我們只能拔刀亮劍,我們也需要向中國民眾表示出我們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意志,是絕對不動搖的。
最近,在處理南海的問題上,政府、外交部門,以及海上執法部門,都採取了比較強硬的姿態,我認為,是在朝著逐漸解決南海爭端的方向發展,所以對我們的政府,對我們的軍隊,對我們的海上執法部門,還應該有信心的。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一切都報。
觀點中國:通過此次黃岩島事件,我們在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方面獲得了哪些經驗?
羅援:現在的中國處於正在和平崛起的階段,這是內因、外因、大背景、小環境所決定的。任何強國在崛起的過程中,遇到這些問題都是難免的,因此,從大方向上,還要繼續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動搖。
中國走的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和平崛起”道路,所以周邊國家會産生幾種誤解:第一個誤解就是和平崛起=挂免戰牌,所以可以得寸進尺;第二個誤解是“韜光養晦”就要一味忍讓;第三個誤解,我們承諾不打第一槍,一直處於一種單純的防禦狀態,為了保“戰略機遇期”,因此不可能顧及到周邊一些熱點問題。
所以,應該破解這幾個誤區,讓周邊國家明白,我們的克制是一種善意的釋放,而不能把我們的克制視為可欺負。
總之,我認為,我們要做和平友好的工作,同時要宣示我們的底線,我們的底線就是,始終把國家主權安全放在第一位,核心戰略利益不容侵犯,這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