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絲路"構建地球大數據應對"一帶一路"挑戰

發佈時間: 2017-05-04 16:59:11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邱玉寶 李新等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一帶一路,大數據,進展

大氣成分的影響

大氣中雲凝結核(CCN)的核心部分來源於新粒子的形成,這些凝結核中有35%是直接在對流層中形成的,其中重要的科學問題是闡明在高海拔和偏遠地區形成該過程的因素與潛在機理,最近研究證實新粒子的形成在高海拔地區發生頻率高。

儘管週知這些研究很重要,但仍不足以得到一個合理的物理機理的評價,用以提高模式中新粒子的準確性,然而,最新研究展現了新粒子在自由對流層的形成發生的新認知,該研究對於拓展我們在亞洲偏遠地區如青藏高原的觀測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訊。

該項研究可為HiMAC地區的雲物理過程提供科學的解析,是高山和寒區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

觀測網路和數據源

為降低“一帶一路”實施的風險,需要及時和連續的觀測,併發揮HiMAC地球大數據服務能力,充分考慮地面觀測在區域尺度上對衛星反演結果和過程模型的驗證和校準的價值。

衛星觀測和數據資源的網路協調是構建地球大數據資訊服務的有效途徑,諸如中國、歐洲等多種資料源可以幫助“一帶一路”關鍵區域的應用。中國的高分系列數據可以在HiMAC區域提供高解析度的圖像數據;此外,計劃于2020年發射的水迴圈觀測衛星(WCOM),可同時測量全球水迴圈的關鍵要素。

DBAR-HiMAC的觀測網路包含不同國家的衛星接收站地面和研究站與研究中心等,如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北極接收站(瑞典基律納)、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喀什站(中國喀什)、芬蘭氣象研究所北極研究中心(FMIARC,芬蘭Sodankylä)、青藏高原冰凍圈觀測研究站(中國格爾木)、中科院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中國黑河)等,其他國家和區域計劃和項目也將進入關聯狀態,如GEOCRIPEEX、歐盟H2020相關項目以及ICIMOD、尼泊爾、蒙古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活動將提供額外的重要的數據和研究合作。

     1   2   3   4   5   6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