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絲路"構建地球大數據應對"一帶一路"挑戰

發佈時間: 2017-05-04 16:59:11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邱玉寶 李新等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一帶一路,大數據,進展

HiMAC觀測現狀和變化研究影響

冰川動態變化

高亞洲山區(HMA)的冰川退縮備受關注,但監測結果顯示其變化特徵從東到西具有系統性差異。在過去60年間,東部喜馬拉雅山地區的冰川面積變化率一直保持不變。印度—喜馬拉雅—喀喇崑崙島的冰川表現為主要的物質虧損。其變化所帶來的冰川湖爆發的洪水也加劇了對社會的危害和影響。

目前對於印度—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變化趨勢以及其在下游水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方面的研究較少。由於具備頻繁觀測及多光譜能力,空間觀測已成為一種有效和高效的方法,支援高山區資訊服務能力的構建;如利用光學和雷達影像,可以實現較大範圍冰川區域運動特徵的連續監測

多年凍土退化

受到自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從青藏高原低緯度高海拔多年凍土區到北方寒區,多年凍土在厚度、分佈和熱穩定性等方面在近幾十年來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著嚴重退化。

目前對於多年凍土的觀測仍然是不足的,傳統的觀測費時費力,而基於空間的地球觀測則有可能在多年凍土監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基於多源遙感觀測的多年凍土熱穩定性退化評估表明,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初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熱穩定性發生了顯著退化。

基於遙感方法的多年凍土製圖可以支援多年凍土區工程規劃設計、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等,在“一帶一路”地區提供高時空解析度資訊服務,為DBAR作出貢獻。

積雪變化

中高緯度氣溫正以高於全球平均升溫速率增加,導致了北半球陸地季節性積雪在範圍、持續時間以及規模的減少和波動,並已超過氣候預測。此外,積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補給,最終影響高原的生態系統。

最近的研究表明,西藏高原東部地區在冬季和春季的積雪面積和持續時間一直在下降,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裏,西北地區原位雪深觀測則呈略有增加的趨勢

HiMAC地區僅有為數不多的積雪測量站點,積雪遙感監測可用以較好地填補這些空白,而青藏高原地區大量的雲層和淺雪帶來了新的挑戰,但新産品會對這些影響有所改善。此外,新衛星觀測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數據能力,如青藏高原積雪觀測項目(SOTP)的實施,形成了高原區大量的衛星遙感數據産品。這將有助於“一帶一路”地區和北方寒區水和氣候變化的認識。

     1   2   3   4   5   6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