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
“一帶一路”計劃將全面打開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促進中國與其許多鄰國和合作夥伴的長期經濟合作。這一計劃得到香港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援。“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大多數國家主要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空間觀測技術為實施這一倡議顯示了巨大的潛力,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與中高緯度地區相比,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呈現全年多雲和多雨的氣候特徵,雨季非常長,即使在短期旱季也有豐富的降水。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許多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遙感技術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探討和促進該地區遙感技術應用和發展的綜合平臺。 DBAR 可為所有相關國家提供一個理想的平臺,以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香港地面站的運營使中國香港地區能及時提供衛星數據以監察自身及周邊地區的環境。香港站自 2005 年開始運作以來,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土地利用和基礎設施、環境監測和災害風險評估、城市和區域規劃以及自然資源管理問題的調查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區域代表:林琿)
印度尼西亞
鄭和將軍帶著美好願景的海上航行,推動了遙感與對地觀測技術在現代海上絲路經濟領域的作用。古絲綢之路受坐標投影及人工繪圖的影響,在經濟價值估算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遙感技術可收集“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的地球物理、化學及生物資訊,包含對空間數據的收集、分析以及呈現,同時還可用於自然環境與人居環境的監測和評估,從而以最小化的代價改善社會和經濟福祉。對地觀測技術的發展可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價值評估等提供資訊。通過遙感數據獲得的船隻資訊並進而反演的貿易活動可為經濟價值評估提供參考資訊,還有其他諸如影響漁業和海洋資源生産力的經濟評價方法。通過使用遙感影像反演的準確地圖單元,許多方法可用於預測和評估“海上絲綢之路”沿線資源。(區域代表:Dewayany Sutrisno)
緬甸
提供可靠的對地觀測數據是災害風險管理過程中最艱巨的挑戰之一。像緬甸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能夠用於本國內減災的數據和技術是巨大的挑戰。“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將給緬甸的發展帶來經濟上的機遇,從而在這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儘管在交流合作過程中會存在許多政策上的限制因素,但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緬甸將會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益。由於緬甸面臨著解決許多海岸線問題的挑戰,同時緬甸國內港口分佈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中部地區,因此緬甸在助力“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DBAR 計劃所關注的重點中政策因素是最重要的一點,其次如高速鐵路之類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十分重要的關注點,其他諸如貿易往來、人文經濟往來等方面同樣不可忽視。(區域代表:Myint Myint Khaing)
中國
“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對港口吞吐量和運輸功能需求將大幅度提升,進而導致主要港口城市的擴張。港口的快速擴張,加上港口城市人口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將會對港口生態系統和環境帶來巨大挑戰。全球環境變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將會增加很多沿海地區的洪水風險,尤其是人口密集分佈的低窪地區。沿海的快速發展會影響到海岸帶的快速發展和海岸帶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都將對其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和管理表現出極大興趣。2015 年 10 月,“海上絲綢之路空間認知國際研討會”通過了《關於建立海上絲綢之路對地觀測合作網路的意向書》和《關於開展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國際合作的三亞宣言》(簡稱《三亞宣言》)。《三亞宣言》強調對地觀測技術在應對減少貧困問題,降低國家之間的發展差距,防災減災,城市化,生態保護,自然資源管理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戰略性貢獻,這迫切需要提高“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對地觀測技術。這些成果和共識促進了國際、國家和地區水準的 DBAR-COAST 網路建設。DBAR-COAST 工作組將重點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或地區的合作,推廣和展示地球大數據的應用,以支援沿海和近岸地方、國家和地區各級人民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區域代表:張麗)
(作者:張麗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林琿 香港中文大學 太空與地球資訊科學研究所;Mazlan bin Hashim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可持續環境研究所地理科學和數字地球中心;Dewayany Sutrisno 地理空間資訊機構/印尼遙感學會;Myint Myint Khaing 緬甸曼德勒科技大學;Mohamad S. Hossain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可持續環境研究所地理科學和數字地球中心;Zin Mar Lwin 緬甸曼德勒科技大學;張鴻生 香港中文大學 太空與地球資訊科學研究所;朱嵐巍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