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能收拾好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

“不要四面出擊”

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在短短的幾個月之內就實現了。這一齣乎人們意料的勝利,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但是,恢複國民經濟從哪入手?採取什麼步驟?實行什麼方針?大約要用多長時間?這一系列問題,必須先有一個通盤的規劃和部署,有一個明晰的思路,才能作出明確的回答。

早在國共戰爭還在進行的1949年3月,中國共産黨領袖毛澤東就向全黨提出:“如果我們在生産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地學會生産工作,不能使生産事業盡可能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獲得確實的成績,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並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可見,中國共産黨對能否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重要性是有著清醒認識的。一個多月後,針對各方有關如何恢復和發展的問題,毛澤東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個被稱為“四面八方”的經濟政策。他説,我們的經濟政策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叫做“四面八方”。什麼叫“四面八方”?“四面”即公私、勞資、城鄉、內外。其中每一面都包括兩方,所以合起來就是“四面八方”。我們的經濟政策就是要處理好四面八方的關係,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將“四面八方”政策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至於恢複國民經濟的時間,中國共産黨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國民經濟基本恢復。

“四面八方”政策中的公私、勞資、城鄉、內外四個方面,實際上是當時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四對矛盾,這些問題能否解決關係到中國的社會穩定和前途。公私關係處理不好有可能喪失經濟基礎,勞資矛盾處理不好有可能使階級矛盾愈髮尖銳,城鄉關係處理不好關係到工農聯盟的鞏固,內外關係處理不好將會使中國在國際上更加孤立,經濟貿易發展遲緩。而在統籌考慮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基礎上提出的“四面八方”政策,符合當時中國的生産力發展水準和經濟構成特點,很好地解決了各种經濟成分之間的關係及其他關係,從而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了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合力。

然而,在實踐中要做到“四面八方”面面俱到,是一件面臨重重阻力的事情,也是對中國共産黨領導力的一個重大考驗。由於戰爭帶來的破壞及建國後社會經濟面臨的改組,使得各階層民眾在生産生活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民族資産階級,由於原料來源和産品銷路等方面的問題,使他們在生産和經營上步履維艱,加之對新生政權的疑慮,他們的心情和處境是“挂紅旗五心(星)不定,扭秧歌進退兩難”。這時,失業工人、失業知識分子和一些手工業者對中國共産黨也有意見,他們説:“解放了,生活為什麼這樣苦?”大部分農民,由於沒有實行土改,又要徵收公糧,也有意見。而由於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産黨黨內也滋生了一些不良情緒,如在對待公私關係問題上,有人提出:“國營經濟要無限制的發展”,“越發展,就越要排擠私營”。而在實踐中,許多地方不是公私合作,而是公私“打仗”,不是各得其所,而是一得其所。這些有悖“四面八方”政策的現象,極大地妨礙了國家財政經濟的改善工作。有鋻於此,1950年6月,毛澤東提出“不要四面出擊”的方針,他説:在過去一段時間裏,進攻面太寬,走得太遠,搞得太緊張,十分不利。應當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緩和一切可以緩和的地方,不要“四面出擊”,一定要堅持“四面八方”。他還提出了合理調整工商業、解決失業問題、實行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給小手工業者找出路等具體舉措。

不要“四面出擊”的方針,明確了打擊的對象和團結、依靠的力量,為財政經濟基本好轉組織了浩浩蕩蕩的隊伍。比如,國營經濟和私人經濟在原料供應、勞資關係、市場、價格、內外交流等方面實現了一視同仁,調整工商業的工作全面展開後,民族資産階級不僅渡過了經濟蕭條的難關,而且獲得了較快的發展。1951年同1950年相比,全國私營工業戶增加11%,生産總值增加39%。這一年,私營工商業者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舒暢,他們從國家和國有企業的加工、訂貨、包銷、收購中獲得的利潤,超過了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任何一年。他們開始接受中國共産黨和國營經濟的領導,初步消除了對社會主義的畏懼心理。再如,對國民黨政府遺留下來的包括官僚資本企業職工在內的600余萬公職人員,中國共産黨也採取了“包下來”政策。這時國家財政十分困難,但中國共産黨提出寧可“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勻吃”,對舊人員也不能不管。這項富有遠見的措施,雖給國家財政帶來了巨大負擔,但在政治上提高了中國共産黨的凝聚力,使天下大定,人心凝聚。

“要四面八方,不要四處出擊”政策的中心是恢復和發展經濟,即使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産黨也牢牢地抓住這個中心工作不動搖。經濟建設經費在全部國家財政預算中,1950年佔25.5%,1951年佔29.5%,1952年佔45.5%。經濟建設的財政投入,每年都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中國共産黨在打這樣一場大仗,又在國內開始建設工作,而財政赤字比原來並沒有增加多少,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跡。經濟建設經費在國家財政預算中佔如此高的比重,是國民黨統治下的舊中國從未有過的事。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責任編輯: 穆峰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