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中國版“老人與海”講述中華鱘命運拐點[組圖]

發佈時間: 2014-09-25 16:30:3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00年7月31日晚,安徽在漢的漁民楊長剛,在離武漢長江三橋500米處,用200米長的漁網捕魚,誤捕到這條大中華鱘。當時還有一條更大的中華鱘,被網纏身後蹦出水面2米多高,然後衝破漁網跑掉。而這條被捉的中華鱘差點把漁船帶翻。楊長剛將此事告訴武昌望江漁樓總經理王龍庭,王龍庭便向武漢市漁政部門通氣。市漁政船檢港監管理處派人于當晚11時趕到現場,請示湖北省水産局漁政處後,對楊長剛的此舉表示讚賞,並要求儘快將中華鱘放入長江。8月1日天剛濛濛亮,楊長鍘叫來鄉親們,將受困的中華鱘身上的漁網清除乾淨,然後將它放自大自然。天剛濛濛亮,鄉親們都趕來幫忙營救受困的中華鱘。上世紀七十年代,長江裏的繁殖群體能達到1萬餘尾,葛洲壩截流的80年代,驟減到2176尾,2000年僅有363尾。圖片作者:《今日快報》周國強/CFP

 

    曾經的中國版“老人與海”

1981年葛洲壩截流,壩下的沿岸漁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饋贈”。中華鱘在壩下扎堆,好抓極了。宜昌點軍區紫陽村漁民王輝富記得,他劃著杉木漁船,一個晚上幾袋煙的工夫,就捕到7尾,每條魚都有二三百公斤,讓漁民們大開眼界。此前,當地漁民幾乎見不到這麼多這麼大的魚。

王輝富童年的記憶裏,捕獲巨大的中華鱘曾是至高的榮譽,這種榮譽不在於鱘本身的價值,而是漁夫精湛的技藝。王輝富説,“通常是幾條船合力,用最好的滾鉤,不能生拉硬拽,它力氣大得很,容易船翻人亡。要柔著來,滾鉤挂住後,由著它跑,等它累了,再用繩子圈住尾鰭拉上船。”

王輝富的父親終其一生,只打上來一條中華鱘,像拜神的儀式一樣,擺酒宴請全村人來慶賀品食,這讓人不禁聯想到《老人與海》裏的情節。然而,和書中的大魚一樣,中華鱘的命運也在被人類改寫。

中華鱘無法知道,産卵之路已被截斷,它們在壩下聚集徘徊,不斷嘗試尋找出路,無一成功。危起偉説,這些魚,有些可能是出生後第一次回來,卻無法找到那個根植于基因的熟悉的“家”了。

隨著聚集的中華鱘增多,水面、淺灘上,總能見到一坨坨魚肉,或是斷了頭的,截成幾段的,它們大多是被壩下發電的水輪機絞死的。王輝富記得,魚最多的時候,遠遠望去,江面上浮動著一波波染紅的漣漪。

1   2   3   4   5   下一頁  


跳轉到

 

/ 10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