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9-09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郭太品 梁繁榮

•針刺手法為臨床起效關鍵因素之一,因各時期針具的差異及針灸理論的不同認識,針刺手法呈現不同特點,因此,梳理各時期針法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針法萌芽階段為石器、青銅時期,産生和理論形成于春秋秦漢,成熟期于金元,全盛于明清。針法的發展與古代哲學思想的發展及當時的生産力水準密切相關,特別是古代冶金技術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石器時期、青銅時期

歷史背景:在石器時代,砭石針為主要的針灸工具,如《山海經》記載:“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其中金代郭璞注解“箴石”為可用於治療癰腫的砭石針,《説文解字》亦云:“砭,以石刺病也。”《素問•血氣形志篇》亦曰:“病生於肉,治療之以針石。”1963年出土于內蒙古多倫旗頭道洼新石器時代遺址的一枚砭石被認為最早的醫用砭石,隨後多地均出土了各式各樣的砭石。除了砭石外,尚有骨針、草木質針也被認為用於疾病的治療。儘管一些學者不贊同砭石為早期針灸針具,但是多數學者認為砭石、草木質針和骨針等為最早的針灸器具,也是針灸的起源。

到了青銅時期,青銅針的出現標誌著金屬針具的開始。然而這一時期出土的針具中最多的仍是砭石針,青銅針相對較少,戰國以前使用青銅針也不普遍,馬王堆帛書、《古傳》《論語》涉及針刺療法皆説砭石,究其原因可能與當時對針灸治病認識理論不全面和制銅技術難以生産出針身較細、針尖鋒利的針具有關。

針法特色:據現有的出土物和文獻考證,砭石外形多為刀形、針形、劍形等,主要用於溫熨、擊打按摩、肌膚淺表刺、深部肌肉刺或切開排膿。其手法尚主要是簡單的切、刺、擊打按摩等。青銅針雖然已經産生,但是其應用於醫療尚不普遍;然而當時對深刺治病已經有一定的認識,而不是石器時期的淺表外治法。如有學者對甲骨文中的“殷”字解釋為 “一個人用針刺治療疾病”,在殷商時代的墓中也發現骨針深刺入人體。青銅針材質一般較硬,較砭石更為鋒利,針身更細和光滑,但是其韌性較差,手法特色應該是以單純針刺為主。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