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貴:治泄瀉酌加解表祛風藥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1-08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案三 健脾消食,清熱化濕法

黃某,男,58歲,住院號:102947,2009年12月24日診。

患者20余天前因肺重度炎症住市某院治療,經治療後好轉出院。出院後2天患者自覺身體已無大礙,不聽家人勸阻,食生冷水果及肉食,遂致腹痛腹瀉不止,瀉下稀水樣便,病情幾日來呈逐漸加重趨勢,日瀉下10余次,終致臥床不起,遂來我院治療。入院症見:腹痛腹瀉,瀉後痛減,發熱,神疲乏力,納差,小便少,舌暗,苔微黃,脈滑數。中醫查體:神清,少神,面色蒼白,腹部壓之痛。查血常規:白細胞:8.17×109/L,NEU%:82.7%,LYM%:7.7%。電解質示:K+:3.7mmol/L,NA+:129.1 mmol/L。西醫診為急性胃腸炎。入院後予抗炎、補液及對症治療。

證屬:食傷脾胃,濕熱逗留。

治法:健脾化濕清熱,兼以消食。

處方: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砂仁6克,蒼術10克,木通6克,車前子15克,焦三仙各10克。3劑,中藥顆粒劑,日1劑,分早晚2次溫開水沖服。

二診(12月25日):瀉下3次褐色膿血便後,腹痛稍減,遂停上方。西醫予對症治療後,便血止,仍日瀉下10余次,夾有未消化食物,舌暗而紅,苔少而黃偏幹,脈促。科室會診後予以下處方:

處方:黃連6克,黃芩10克,葛根10克,陳皮6克,藿香10克,雲苓10克,麥冬10克,蒼術10克。3劑,顆粒劑,分早晚二次,溫水沖服,日1劑。

三診(2010年1月3日會診):病情未見好轉,仍日瀉下10余次,量不多,黃便質稀,夾未消化食物,腹不痛,氣喘,面色白,疲軟無力,精神很差,幾無起床之力。舌暗,少苔,根黃,脈細數結代。查血常規:白細胞:2.14×109/L,血小板:24×109/L。查胸部CT示:考慮兩肺特殊類型感染,合併間質纖維化可能,雙側胸腔積液,腹腔積液。今停所有抗生素,僅補液治療。家屬幾近絕望,欲放棄治療。遂請陳師會診,指導治療。

證屬:脾虛濕盛,虛中夾實。

治法:醒脾化濕,升陽止瀉。

處方:葛根30克,車前子20克(包),白芍20克,川連10克,木香10克,藿香10克,石榴皮15克,焦三仙各10克,荷葉10克,甘草10克。3劑,水煎代茶飲,不拘時服,日1劑。

四診(2010年1月6日會診):腹瀉顯著減輕,日行2~3次,質稀色黃,面色較前改善,已稍轉紅潤。舌質紅,苔黃,舌體較前轉潤,脈細數。停靜脈液體治療。肝功能示:白蛋白18g/L。上方加菖蒲20克,玉竹15克以滋養胃陰,醒脾化濕。

另,藥膳處方:生薑30克,白蔻15克,肉蔻15克,肉桂10克,大茴10克。鯽魚一條,挖空內臟,不去鱗。上藥與魚同煮,煮爛喝湯。

五診(2010年1月8會診):稍有腹脹,大便1日1次,已成形,食量增,精神好轉,已能坐起,舌暗紅,苔黃少苔,脈細數。

處方:西洋參15克,炒白術15克,麥冬15克,玉竹15克,赤芍15克,枳殼10克,陳皮6克,甘草6克。3劑,日1劑,水煎服。

六診(2010年1月10日會診):已無腹脹,大便已成形,納增,精神轉佳,舌苔較前轉潤,脈細數。查血常規:白細胞:3.78×109/L,血小板:55×109/L。肝功能示:白蛋白28.7g/L。查胸部CT示:胸腹腔積液較前減少。繼服五診處方及藥膳方。

患者于1月11日出院,帶中藥1周出院。1月18日回訪,患者無不適症狀,已能適當運動,囑其注意飲食及冷暖。

按:患者以腹痛腹瀉,瀉下稀水樣便入院,余予以健脾消食,清熱化濕法。患者次日出現膿血便,病情由泄轉痢,較前加重,並出現促脈之危候。因患者病情危重,遂請科室會診,予中藥處方仍未見效,故請陳師會診。

陳寶貴會診時患者日瀉下10余次,量不多,質黃稀,夾雜未消化食物,氣喘,面色白,面色白,疲軟無力,精神很差,虛極已見。陳師以大量葛根升陽止瀉,以白芍養陰,以川連燥濕止痢,以藿香、荷葉化濕,其中荷葉兼可健脾升陽;以車前子利小便以實大便;以石榴皮澀腸止瀉;以甘草調和諸藥,且與白芍同用可以腹痛之急。全方有升陽止瀉,醒脾化濕之效。患者服藥3劑後,腹瀉減,面轉潤。因久泄痢必傷陰,故四診時陳師于三診方中加玉竹以增養陰之力;加菖蒲以醒脾化濕。考慮患者大病體虛,原非幾日內能改善,故另開藥膳方,此方可以補臟虛,升蛋白。五診時患者已大見好轉,因余邪已盡,故用補氣養陰兼理氣之品加藥膳方善後。後隨訪已痊癒。

思考本案,自己所開處方與師方思路原有相近之處,為何療效不佳。回觀己方,原病重而藥輕,師之方則藥專而力猛,掌握了藥物最佳配比用量。可見,跟師學習不單是記方治病,而掌握方藥的用法用量及量效關係尤為關鍵也。《內經》謂“陷者舉之”,因祛風藥性情升浮,故升陽舉陷時多擇用之。

此案中用到葛根、藿香二味風藥。葛根在方中量大使用可升舉清陽,使陽氣升則泄瀉可止,藿香在方中應用起到醒脾芳香化濕的作用。

□ 寇子祥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院 陳寶貴名中醫工作室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