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貴:治泄瀉酌加解表祛風藥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1-08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案一 溫陽除濕、升陽止瀉法

韓某,男,40歲,2000年4月15日診。

泄瀉近1年,每日3~5次,有時泄稀水,受涼或食冷後明顯,腹部有時隱痛,常有頭暈,乏力,舌暗淡,苔白,脈細弱。曾在某西醫診斷為:慢性腸炎。

證屬:脾虛濕盛,清陽不升。

治法:溫陽除濕,升陽止瀉。

處方:藿香10克,幹姜10克,白蔻10克,茯苓15克,枳殼10克,白芍15克,荷葉15克,防風10克,黨參15克,陳皮6克,葛根15克,炒車前子15克,當歸15克,甘草10克。7劑,每日1劑,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溫服,日1劑。

二診(4月22日):泄瀉次數減少,已不瀉下稀水,頭暈乏力減輕。

上方未做加減,患者又服14劑而愈。

按:泄瀉年余,瀉下清水,受涼或食冷後明顯,腹有隱痛為脾陽不足,濕邪偏盛引起;頭暈,乏力為脾陽不足,清陽不升的表現;舌暗淡,苔白,脈細弱亦為脾虛濕盛之徵象。治療應以溫陽除濕,升陽止瀉為主。上方中以黨參、茯苓、幹姜、白蔻溫中健脾;以葛根、荷葉健脾升陽;以陳皮、枳殼理氣健脾,其中枳殼調理脾胃升降;以防風祛風勝濕;以炒車前子滲濕止瀉;以當歸調理血分,使氣行血不滯;以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其中白芍可酸甘化陰。全方共奏溫陽除濕,升陽止瀉之功。方藥對證,患者共服20余劑而愈。

此案上方中藿香、防風、葛根為風藥,其中藿香可芳香化濕,葛根可以升脾胃之陽,防風可以祛風勝濕,且又有“風能勝濕”之意。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