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廣莘
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肩負使命 建言獻策

他56歲回歸中醫大本營籌建中醫理論科研隊伍,對“中醫研究”和“研究中醫”的論述已成當今的圭臬;他是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為中醫藥發展建言獻策;他發出“醫學不能拜倒在科學的腳下”的吶喊,驚世駭俗,石破天驚,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學術命題。

1983年,陸廣莘56歲時被調到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在中心實驗室的基礎上籌建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的名稱是陸廣莘策劃並在多次討論會上堅持的結果,“中醫基礎理論”一詞也是由此産生。

“中醫研究和研究中醫,區別在於運用不同的理論和方法,不能互相代替,只能互補互滲。”他提出“中醫研究”和“研究中醫”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主張自主的“中醫研究”。這一認識至今已經成為中醫繼承與發展中的一個判定標準和一句名言。

他先後組織了北京首屆“中醫證的研究”全國會議和國際會議,對“證”研究中的基本問題等進行論述,在中醫“證”的認識上進行從辨證到求本的認識論分析。

“旁開一寸,更上一層”是陸廣莘借鑒針灸術語,提倡解放思想、擴大科研思路而提出的。他帶領同事們在原來工作的基礎上,主持“肝血風(鬱)瘀”和“脾津痰濕”兩大系列“七五”攻關課題,先後獲部級一、二、三等獎。

作為中醫藥大家和倡導中醫研究的提倡者,他主持了2003年香山科學會議,提出中醫藥理論建構與研究方法。2005年2月,他參加了科技部“973計劃”中醫理論專項的論證會,對中醫理論基礎研究提出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並致信科技部、衛生部主要領導直陳對中醫的認識和理解,反映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問題等。

他以獨特的中西醫身份、研究經歷和開放大膽、嚴謹執著的工作精神開始了新一輪中醫研究之路。

陸廣莘是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他利用一切機會為中醫藥發展建言獻策。他聲名遠揚,許多高校、醫院邀他去講課,他在各種場合宣講中醫,反覆論説和疾呼中醫學術。一個耄耋老人,對中醫藥仍然捧一顆赤誠之心,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陸廣莘在鄰居眼中是一個慈祥的老者,在學生面前是一個和藹的老師,但在學術上卻是嚴謹執著、鋒芒顯露的人,他發出“醫學不能拜倒在科學的腳下”的吶喊振聾發聵,驚世駭俗,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學術命題。有人聽不懂,有人似懂非懂,有人不置可否。但記者注意到,在2009年7月北京大學舉辦的“信仰、哲學與科學”國際會議上,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威廉·菲利普斯“科學不是觀察世界的唯一一扇窗"的觀點似與其異曲同工。這是威廉·菲利普斯、陸廣莘等大師洞悉世界的先見,是他們慧眼識天下的呼聲,願我輩也能早日透悟。

如今,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有一支他帶出的中醫基礎理論研究隊伍,在相隔千里的廣東等地也有他培養的高徒。他言傳身教,垂范後人,其診療思想正在被認識、研究和光大。

“勤求博采老彌篤,學究天人稱大醫”。陸廣莘説:“我最初選擇了中醫,這輩子就獻給了中醫。”的確,他現在每天的安排緊張有序,讀書、看報、寫作、講課、坐診、帶教……他繼續在中醫理論和實踐的創新中探尋著“生生之道”。(記者 海霞 )

陸廣莘小傳

1945年在上海拜師學醫

1952年入北京醫學院醫療係學習

1957年入中央人民醫院中醫科(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從事醫、教、研

1980年被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聘為客座研究員

1983年調入中國中醫研究院任中心實驗室副主任

1985年組建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並任副所長

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8年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7年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著名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

2009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

2009年被評為“國醫大師”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