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新聞 > 

中國每分鐘就有一座5G基站建起,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看亮點

發佈時間: 2020-10-13 |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作者:  | 責任編輯: 楊臻

10月12日至14日,主題為“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 智慧引領高品質發展”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

2018年,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落戶福州。三年來,峰會見證了中國數字化發展,也逐漸成為我國資訊化發展政策發佈、數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展示、電子政務和數字經濟理論經驗和實踐交流、匯聚全球力量助推數字中國和數字絲路建設合作的平臺。

中國每分鐘就有一座5G基站建起,數字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7.7%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達到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7.7%;

IPv6活躍用戶數達2.7億,佔網際網路網民總數的31%,已分配IPv6地址用戶數達13.92億;

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際排名從2018年的第65位提升至第45位……

這些數據來自“出爐”不久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進程報告(2019年)》,是數字中國蓬勃發展勢頭的彰顯,也是由此帶來的深刻變革的概括。

今年3月,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的秦兆年立德樹人工作室,收到了一封來自重慶市開州區南雅小學五年級二班學生劉濤的感謝信。秦兆年是我國知名的光學投影教學專家。秦兆年立德樹人工作室致力於運用網際網路進行遠端視頻互動教學,送教下鄉。疫情期間,秦兆年立德樹人工作室在網上開通了“農遠工程”特色教學,很受西部地區農村孩子的歡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無論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鄉村,上網課是中國大中小學生的日常活動內容。支撐起這一切的,是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2020年,將實現全國行政村4G網路覆蓋率超過98%,同時新建68萬個5G基站,覆蓋全部地級市城區,2022年實現主城區5G網路全覆蓋。在中國,每分鐘就有一座5G基站建起,這是中國數字化發展的見證。

黑科技“如期而至”,數字政府服務生態、數字新基建、人工智慧生態等新板塊引人關注

對著螢幕揮揮手,就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是種什麼體驗?碼頭裝卸自動化,是不是超酷炫?20秒內檢測12種農藥殘留是通過什麼方法?

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現場,過去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各種超乎想像的“黑科技”讓人應接不暇。作為能夠直觀、“零距離”感受數字中國魅力的平臺,為期5天的展覽會已于10月11日搶先與大家見面。

年初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作為本屆展覽會的特別規劃,“數字抗疫”板塊的設立讓人眼前一亮。該板塊集中展示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在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産中的創新探索與成功實踐,講述數字抗疫的中國故事。

設在10號館的特色主題板塊人頭攢動,結合國家戰略部署,打造的數字政府服務生態、數字新基建、鯤鵬生態、PK生態、人工智慧生態五大特色主題是最大的吸睛點。

在展覽會現場,用於提升資訊化會務服務水準的無感刷臉、數字身份認證等新技術隨處可見,5G網路場館全覆蓋、地鐵人臉識別、智慧停車場等一批智慧應用場景集中亮相。同時,借助5G、雲、3D、大數據、互動直播等前沿技術,本屆展覽會首次線上搭建“雲上展覽”,線上線下同步共用也是今年的一個特色。

把數字化技術運用於黨建工作,搭建資源共用、黨員共管、服務共用的管理服務平臺

10月9日,在峰會召開前夕,以“數字黨建互聯互通 紅色領航基層治理”為主題的2020年“數字黨建”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辦。

“福州黨建超市”,這是一個以互聯互動為基礎的資源共用、黨員共管、服務共用的扁平化便捷化對接和管理服務平臺。它就像是超市貨架,匯集了社區、共建單位、群眾提供的各種共用資源與需求,供駐街單位、黨員、群眾三方“挑選”“認領”。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福州市依託“黨建超市”等數字平臺,組織發動640多個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7800多名黨員協助防控無物業管理小區。

展覽會上,數字雲南展區裏的楚雄彝族自治州黨建引領“一部手機治理通”系統平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通過現場螢幕,該平臺的5大功能模組清晰展示——“宣傳動員”“組織建設”“基層治理”“改革發展”“便民服務”,涉及黨務、政務、服務等欄目或應用。講解員告訴記者,按照治理內容、辦理時限、工作流程、職責許可權等,可對入格事項進行分類、匯總,形成集黨的建設、城鄉治理、民生服務等內容的大數據平臺。目前,系統平臺註冊用戶達180.7萬人,佔全州總人口的65%,全州黨員幹部99%註冊使用,平臺共收到上報事項40.6萬件,辦結32.2萬件,其中處辦疫情相關事項1.54萬件,轉載發佈疫情防控資訊1748條,用戶閱讀疫情防控資訊94.8萬人次,為全州疫情防控、社會治理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數字賦能紀檢監察,反腐插上科技翅膀

黨的十九大以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推進大數據平臺建設,讓越來越多從前不易發現的“微腐敗”無處遁形,吳育強就是被大數據“撈”出的一個。

吳育強曾是浙江省麗水市金竹鎮王川村村委會主任。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已經做“平”的工程賬沒能瞞過“基層小微權力監督系統”的監督。

前不久,金竹鎮紀委監察辦“基層小微權力監督系統”篩查比對發現,王川村塘山“旱改水”耕地品質提升項目資金支付數據前後不一致。通過調查核實,吳育強利用職務便利,侵吞補助款,騙取項目工程款。在受到處分後,吳育強悔不當初,感慨“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大數據的火眼金睛……”

從海量資訊中比對數據,尋找問題線索,這是大數據在紀檢監察工作中的應用邏輯。除了用於發現微腐敗,各地也在嘗試大數據技術和現代資訊技術與全面從嚴治黨相關業務的深入融合。

涉及基層單位319個,補貼、補助、獎勵扶助經費46類339項,幫扶家庭6135戶、幫扶對象14.31萬人。面對龐雜的數據,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委巡察組決定讓大數據“講出背後的故事”。通過綜合比對和關聯分析78.52萬條幫扶對象資訊數據,巡察組最終發現問題7類24個,涉及2100余人次、金額300余萬元。同時,發現領導幹部問題線索8件。

“大數據比對,最大的好處是能夠精準發現問題。”在集美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看來,鋪滿螢幕的數字符號,就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隱藏著很多的秘密,大數據能夠讓它們“開口説話”。

精準發現問題線索,需以數據為支撐,強化對權力運作的制約和監督亦是如此。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對加強資訊化監督平臺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建立權力運作可查詢、可追溯的反饋機制,加強資訊化監督平臺建設,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

新一輪數字化高潮已至。未來的中國將在數字引擎的助推下,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