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網】青海循化:黨建引領 易地扶貧搬遷無後顧之憂

發佈時間: 2020-09-2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魏宗輝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中國網9月29日訊 近年來,青海省海東市循化縣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組織建設,以黨建引領,把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搬遷動力,促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員群眾安居樂業。

黨建引領為搬遷村建強支部堡壘

“黨支部就是咱搬遷群眾的家,發展中有啥問題,都可以隨時來找支部、找黨員為大家排憂解難!”在清水鄉木場村黨員大會上,該村黨支部書記馬明忠的一席話,讓參會的搬遷黨員群眾代表倍感舒心。

易地搬遷村大發展,關鍵在支部。循化縣組建搬遷村黨組織,通過縣級統籌、鄉級摸排、村自查“三方聯動”,在全縣符合條件的6個易地整村搬遷村中擇優打造清水鄉木場村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示範點,就是為了讓黨的旗幟穩穩屹立在搬遷安置點之中。

近年來,木場村易地搬遷黨支部聚焦將黨建活力轉化為搬遷群眾自身發展動力,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不斷增強移民新村內生動力。強化組織覆蓋,建強支部。本著“集中教育管理、集中開展活動、集中發揮作用”原則,在木場移民新村建立了黨支部,實現了安置點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做到“群眾搬遷到哪、管理與服務就跟進到哪”。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固定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不斷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注重將易地扶貧搬遷中涌現出的優秀分子、創業致富能人吸納進黨組織,把優秀搬遷黨員納入安置點村“兩委”班子後備幹部力量培養。近年來,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名、發展黨員3名,並結合“固定黨日”活動,強化黨員教育培訓,累計講黨課40余次,在每年的重要節日上組織全村黨員到西路紅軍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強化基礎保障工作,按照縣委組織部提出的“十有標準”打造了標準化的黨員活動室和黨建文化走廊、展板等,並規範建立標準化黨建工作臺賬,為健全木場村黨支部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黨建引領為搬遷群眾脫貧致富

為確保搬遷群眾穩定脫貧,提升搬遷幸福感,清水鄉木場村黨支部聚焦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增強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發展村集體經濟,讓新村更富強。在村黨支部的積極努力下,整合本鄉鎮9個非貧困村村集體資金在循化縣城購買了沿街商鋪並進行出租,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3萬元。探索好就業模式,讓群眾更富足。積極探索“公益崗位安置一批、依託企業錄用一批、發展産業帶動一批、自主創業扶持一批”的安置地勞動力就業模式,將4戶18人和剩餘群眾按年齡結構、身體條件、就業意願、培訓需求等進行分類臺賬管理,根據臺賬積極與縣就業部門協調,確保掌握實用技術。目前,木場村從事拉麵産業的人員佔21%,外出務工人員(電子廠)13%,縣內就業(餐飲、運輸、超市、建築)佔33%,牛羊養殖人員佔9%。同時積極在村內培育農家樂經營和特色農作物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合作社+餐飲企業+農戶”與經營主體合作經營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就業兩不誤。經營好特色産業,讓生活更富裕。村黨支部將撒拉族刺繡,種桑養蠶,特色饃饃(高依曼饃饃、白則來饃、芽面饃)等做成了本村特色産業,邀請專業繡娘、養蠶師等進行蠶業、刺繡培訓,動員村內婦女群眾在家製作特色饃饃、蠶絲刺繡手工製品,統一收購到旅遊景點銷售,幫助群眾盡享“搬遷紅利”。

黨建引領,為搬遷村創建宜居環境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和清水鄉黨委主動銜接,跟蹤服務下最大限度地幫助解決木場村搬遷安置、醫療、子女入學和落戶就業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完善配套設施,讓群眾熱愛生活。建設大鄰里服務圈,開設“平價超市”,在細節處顯關懷,在細微處留關愛,讓搬遷群眾感受到新環境的美好生活。健全醫療體系,讓群眾珍愛健康。配套建成衛生室,配備醫療辦公場地、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享受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實現就近入學,讓群眾關愛未來。以就近就學為準則,整合搬遷點教育資源,按需建設幼兒園和小學,配齊配強師資力量,全力做好搬遷群眾適齡子女就學工作,讓搬遷點學齡兒童在家門口就學。目前木場村附近有孟達移民小學1所、金星幼兒園1所,教師80余名。扮靚新村顏值,讓群眾健康生活。充分發揮村內保潔員、護林員、網格員及黨員群眾的作用,在村內分網格進行巡查,同時按照“村主導+保潔公司+群眾參與”的原則,規範化治理新村人居環境,讓搬遷後生活增添更多幸福。

 

(青海省海東市循化縣委組織部投稿 作者:魏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