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至培坐下來,對面的患者在不斷抖腿。
作為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神經外科治療帕金森症的專家,淩至培此刻身在海南,他一邊演示指鼻尖,一邊讓患者照著做。患者身在2500公里外的江蘇泰州,但患者的一舉一動卻立體精準地呈現出來,這讓淩至培能很快判斷他的病情。
利用5G技術和3D全息影像技術,把醫生從螢幕中解放出來,一場“穿越式”出診在現實中發生。
9月14日,“穿越主角”解放軍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淩至培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樣的穿越式診療目前在位於三亞的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與江蘇泰州進行了軟硬體的建設並測試成功,兩地根據需求已可以開展穿越式診療。
5G促動醫療變革,“空投出診”普惠更多
5G對於醫療的變革早在去年就給人帶來了震撼。
2019年3月16日,淩至培主導完成了世界首例基於5G通訊技術遠端人體手術。通過5G網路實時傳送的高清視頻畫面,淩至培在三亞對北京一位患者的“腦起搏器”植入手術完成了遠端操控和指導。
然而,完成了這項開拓性手術的淩至培始終認為,5G遠端手術是完成了突破距離限制進行“實操”的挑戰,但遠端門診普惠面更大,更加具有推廣和普及的意義。
“遠端做手術對於網路及設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很高,為保障順利進行,人力成本投入很大,本質上沒有節省。”淩至培説,但5G遠端門診和授課指導卻可以大大削減差旅支出。
不止成本大大削減,“空投”專家到患者所在地,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舉個例子,患者從別的醫院帶來的影像圖片,我遠端可以操作放大到30倍,比我拿在手上看還明晰。”淩至培説。而且經過5G全息技術“空投”過來的專家,甚至可以和當地的醫生同時對一個患者進行會診。
如果大專家們能很方便地被“空投”,“把80%的病人留在當地”的目標將不再遙遠。
淩至培算了一筆賬,以301醫院為例,幫扶醫院覆蓋幾十家,以每個醫院派出兩個副教授計算,覆蓋50家醫院就需要100個醫生,實際執行中很難實現。而如果利用5G+全息技術,醫療資源下沉的手段將從“派出”變身為“空投”,那麼國內一線專家的出診率將會大大提高。
患者更立體更真實,提供更可靠的診療資訊
“我們以前也搞了很多遠端會診系統,但都是平面的。”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副院長張開介紹,全息影像會診系統將患者更立體、更客觀、真實地展現在醫生面前,這能為疾病的判斷、治療方案的確定,以及一系列診療方法的反饋,提供更加可靠、更加真實的資訊。
從平面到立體,到底精進了多少?
張開舉例説,即便是在現實生活中,例如患者進行了螺旋CT(螺旋式掃描,從各個角度獲得器官的資訊和影像),即便是在影像設備上進行了3D重建,拿到手的片子也是平面的。
而如果搬入3D重構的全息影像中就完全不同了。“有了全息技術,醫生就能夠旋轉、立體地來看影像結果。如果醫生只想看血管,就可以通過操作,以360度的維度只看血管。”張開説,3D全息技術的應用,某種意義上説,是對空間的另一種“拓展”。
“全息影像展示多用於展覽展示、舞臺表演等場景,實現裸眼3D效果。”張開介紹,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應用的5G+全息技術結合了VR、AR、動作捕捉、虛擬人等數字技術,重在通過穩定的網路傳輸實現遠端實時全息影像投射及互動體驗。
聚集頂級專家資源,為特殊醫療需求雪中送炭
“301醫院正在利用5G、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建設‘雲間301’系統。”張開透露,5G+全息診療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整個“雲間301系統”不止集合解放軍總醫院的醫療資源,還將整合華西、協和、北醫、湘雅等國內頂級醫療機構的優質專家資源,並將觸角延伸到最遠的基層。
“我們已經開通了三沙市的5G運營下全門診服務。”張開説,全門診的開通意味著三沙市的患者只需要把號挂好,他的所有檢查包括在CT上的參數設置,都由“雲間301”上的醫生遠端操作。影像檢查結果出來之後,也是由雲間醫生做出診斷,寫出報告,並進行電子簽名,然後三沙市的醫生按照醫囑給患者拿藥。
通過5G技術,醫療專家資源可以“空投”到祖國的邊遠地區。而全息影像技術不僅能發揮“錦上添花”的作用,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學科領域(例如神經外科、骨關節炎、老年康復治療等)更能“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