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好奇,未來智慧工廠到底是怎樣的,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走訪江蘇智慧製造企業中,記者發現,未來智慧工廠的雛形正在江蘇製造生産線上慢慢形成:以移動5G海量連接賦能多個生産環節,從而打造數字化生産車間;用AI分析、大數據收集、邊緣計算伺服器等智慧分析手段讓産線“聰明”起來……捷普電子(無錫)有限公司(下稱捷普電子)總經理舒鵬告訴記者,“就好像蓋房子,網路是最堅實的‘地基’。我們現在正對全廠區進行5G網路覆蓋的升級,然後才能往上‘蓋房子’,真正起步走向我們未來的智慧化工廠。”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秦曉蕾 通訊員 王婷
一間傳統車間的“蛻變”
5G為産線痛點“對症下藥”
江蘇的製造業非常發達,但在轉型升級的路上也存在不少痛點。
一位江蘇省5G産業聯盟專家告訴記者,“江蘇製造業素來做得很‘大’,但存在著生産效率難提升、按需定制難變通、生産安全難保障等痛點,對於用5G網路去佈局改造工業産線的需求非常強烈,亟須利用5G網先做到把數據傳上來,再利用網路基石力量讓數據會説話,從而將其轉型升級得更智慧,做到更‘強’。”
在捷普電子一間不到3000平方米的車間裏,移動5G正讓這裡發生著“數字革命”:機器視覺檢測支撐超高清圖片連續拍攝、實時傳輸,讓品質檢驗更高效;自動導引運輸車在貨架與生産線間有條不紊地進行貨物分揀、入庫、出庫等操作;邊緣計算系統為企業提供本地IT和雲計算能力,將生産設備的海量數據處理、計算及存儲下沉部署在廠區的企業管理雲平臺,以實現企業數據不出廠區,最大限度保證企業數據安全……
捷普電子,5G+機器視覺賦能品質檢測生産線正在工作中。
捷普電子內,數字中臺未來將成為工廠的”中央大腦”。
“如同搭積木一樣,利用5G網路將製造生産線的各環節串聯起來,打造出一個完整的生産閉環。”統計顯示,在5G的加持下,捷普電子生産效率提升了10%-20%,良品率也提升了2個百分點,這是由中國移動江蘇公司(下稱江蘇移動)攜手捷普電子、愛立信聯合打造的“移動數字工廠”帶來的改變,該項目今年成功入圍工信部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項目中的“5G+工業網際網路”十大整合創新應用,成為了5G技術在智慧製造領域的“樣板房”。
據捷普電子工程部副經理華軍介紹,捷普電子的數字化産線的改造其實就是一場“解痛革命”,“捷普電子原來使用工業WiFi進行生産數據傳輸,所以廠區內每隔20米就要部署一台無線接入設備。由於存在網路掉線、干擾,甚至容量不足的問題,數字化生産設備連接一旦中斷,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産線的産能提升。而移動5G網路和MEC系統架構的部署,能將網路、計算、存儲等能力統一在捷普電子廠區落地,以海量連結賦能産業自動化。”
從車間到廠區
未來,智慧工廠將更柔性、更靈活
從捷普電子的改造路徑不難看出,依託5G大頻寬、高速率、低時延的網路特性,製造企業的智慧化之路正從一個個接入5G網路的生産設備起步,逐漸串聯起整條産線,進而完成車間,乃至整個廠區的“蛻變”。隨著移動5G網路與企業生産的融合不斷加深,生産“痛點”將被逐一破解,未來“智慧工廠”模樣日漸清晰。
據了解,在江蘇移動攜手捷普電子打造的“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項目,現已經完成了二期智慧製造廠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從2018年啟動廠區智慧改造計劃,預計在2023年將達到廠區5G全覆蓋,而這張網的全覆蓋將為未來智慧工廠建成雛形打牢‘基石’。”
捷普電子廠區內,已陸續開始覆蓋5G網路,二期智慧廠區將達到覆蓋100%。
江蘇移動無錫分公司5G項目經理施偉介紹,在捷普電子的二期智慧工廠改造中,將有更多場景應用落地,利用5G將全産線智慧串聯起來:專用於工業控制的電腦能更便捷、更高效地控制各個産線終端;增強現實式的巡檢讓檢修工更輕鬆、更準確地完成機器設備的檢修和維護工作,減少維護工作量;組裝産線的工業視覺檢測,將在現階段的視覺質檢識別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功能,完成線路板等複雜元器件查檢;智慧辦公,不僅能夠打破空間的限制,同樣能夠解決企業內部存在的各種“數據孤島”問題,為高效率溝通奠定了基礎……
“當迎來大頻寬、低時延、海量連接5G時代,工業製造的智慧‘未來夢’才能夠得以起步構建。”捷普電子總經理舒鵬介紹,5G結合大數據分析和AI智慧,可以近實時地針對每天的生産問題,做出檢測、分析和預測解決方案,讓産線會“思考”,讓生産更柔性、更靈活,這樣才會離智慧工廠更進一步。“過去的生産線是手工的,現在我們建設數字化生産線,未來還要成為智慧化生産線。”
從單個裝置、單個車間的優化蔓向製造全過程的優化;從一個工廠、一個企業的佈局改變帶動全産業鏈的智慧“主旋律”。在這場智慧製造的“嘉年華”裏,江蘇移動將以5G“基石”,根據省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快新型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資訊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29條”,聚焦省內産業集群特色,深化智慧製造類合作,打造更多5G+智慧工廠及行業標桿。截至目前,江蘇移動在全省範圍內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超50個,先後打造“樣板房”超10個,重點覆蓋省內電子資訊、高端裝備、工程機械等細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