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眾號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政策解讀

上海如何治理“擁堵病” 評:治堵不妨再主動些

發佈時間: 2016-11-09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孟超

強化科技創新,向交管精細化要動力

如今,“路面警力多了”是上海市民的共同感受,但這會不會只是一陣風?能不能做到精準治理、無一紕漏?上海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白少康表示,“交通大整治沒有時間界限,要堅持不懈”,同時向科技借力是此項工作的另一重要思路。

馬路上車流滾滾,一聲刺耳喇叭響起,原先根本無法認定是哪輛車發出的。如今這個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已被警方征服。記者站在某個路口看到,附近的電子屏上不時顯示違法鳴號車輛的號牌,執勤交警手機上同步收到4組照片:鳴號車輛的具體位置、喇叭聲源模擬圖、車輛近景和車牌特寫。

這略顯科幻的場景是上海市公安局開發的“違法鳴號現場查處輔助系統”的實際應用,基於定位狙擊手位置的聲吶監測手段,對一定區域內機動車違法鳴號行為實時採集。借助這一“神器”,大整治開始僅半個月就成功查處違法鳴號近3000起。

在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辦公室,科技處處長桑志剛饒有興趣地介紹了不少“小發明”:

——創新升級“電子警察”功能,運用視頻圖像識別分析、以圖搜圖等技術,捕捉開車打手機、不係安全帶等違法行為,目前全市已建成使用5400余套,明年將達到1.8萬套。“以往電子警察抓拍違法行為,幾天后才會告知違法者。如今為了避免違法者在同一地方反覆違法,同時對其産生即時警示作用,我們開通使用了交通違法即時告知短信平臺,違法者2—3分鐘內即可接到告知短信。”

——深挖大數據運用,通過擁堵預警系統、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等,對交通擁堵、違法行為等進行預警,實現警力科學配置。“我們還開發了針對暫扣、登出、吊銷乃至毒駕的失格駕駛人違法行車分析系統。發現可疑車輛、司機後,只要通過該系統進行人、車、證的快速關聯、比對分析,就可判斷是否是失格駕駛人。一經查實,立即通知就近交警採取監管措施,截至目前已查獲失格駕駛人146人。”

科技運用越充分,管理精細化程度越高。在上海市靜安分局的大數據平臺上,每個車輛都會緊跟著一個動態框,一旦發生違法行為,框的顏色就會根據違法類型立即發生變化。“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智慧抓拍系統,通過視頻智慧化建模,自動識別記錄違法行為,截至目前在全區21個路口推廣,共抓拍各類機動車交通違法13.4萬餘起,至今未發生一起投訴。”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李健處長説。

共建共治,形成營造暢通交通環境的合力

行駛在上海的道路上,我們不僅能看見很多違法曝光牌,還能看到很多高架橋護欄上懸挂有電子顯示欄,上面既有交通安全標語,也有實時天氣、路況和附近可停車情況等。上海市正在抓住道路環境的每個細節,實現交管服務的最大化覆蓋,努力讓市民享有一個暢通有序的交通環境。

“實踐證明,交通大整治不能是交警的單打獨鬥,必須遵循共建共治原則。”據上海市整治辦副主任張玉學介紹,針對道路交通的“先天不足”,公安交管會同交通、城建等部門大力推進交通基礎智慧化、系統化建設,新增單向通行道路45條,優化調整擁堵路段交通信號配比,更新完善全市範圍的交通標誌標線……

其中,針對停車難及其造成的交通擁堵,上海市教育、衛生等部門組織300余家學校、醫院等開放內部停車資源,向社會提供停車位2.5萬餘個。“過去,瑞金醫院門口一直是擁堵的重災區。如今在轄區派出所的協調下,周圍居民小區開放白天空閒車位,停放醫院工作人員的車輛,醫院停車位全部提供給患者及家屬,大大緩解了交通壓力。”黃浦分局交警支隊民警陳傑主説。

對於交通秩序的“後天破壞”,上海市著力從群防群治尋求突破。“請依次填寫姓名、性別、聯繫方式,並上傳小于100M的拍攝視頻。”上海市交警總隊工作人員介紹交通違法視頻舉報平臺,操作非常簡單。據了解,自今年5月以來,群眾共舉報28000余條交通違法資訊。

“群眾舉報也是普法守法的過程,有利於共同營造暢通有序的交通環境。”據桑志剛介紹,下一步,整合違法舉報等多項功能的“上海交警”APP也會上線。(記者 張洋)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