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江禮記 > 春節 新聞詳情
嘉興村晚何以常演常新?
發佈時間 | 2024-02-06 09:04:25    

   1個主會場,6個分會場,700余家文化禮堂齊迎新春。

  2月4日晚,平湖新倉鎮秦沙村文化禮堂內人頭攢動,好不熱鬧。2024年嘉興“村晚”,就在這裡“熱映”。

  非遺與流行結合,越劇與R&B結合……現場,12個節目各有韆鞦,地方文化呈現百家齊放。

  一場村晚如何呈現特色文化?每年都在辦的村晚究竟新在何處?嘉興又是如何展示這份“新”的?不妨讓我們一起走進村晚,好好感受一番。

  今年村晚有何新看點

  鑼鼓喧天,歡聲雷動。熱鬧,是今年村晚要達成的關鍵詞。

  晚上7時許,只見金龍與紅獅從觀眾席中一躍而起,口中還不斷掉落福袋,這些都是桐鄉舞獅隊為村民們準備的小禮品。

  “好”“再來一個”……現場迎來了第一個熱鬧的小高潮,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也正式拉開帷幕。

  “今年我們村晚的一個特別之處是,在12個節目中,語言類佔到了四分之一。”今年嘉興市“我們的村晚”總導演姚加貝介紹,晚會主體部分共有三個篇章,每一章都由語言類節目開篇,篇章主題從故事講述開始娓娓道來。

        嘉興.jpg

  新倉鎮2023年《“新”火相傳》劇照

  作為本次嘉興村晚的主會場,新倉盡顯“東道主”之誼,最先開始了“説故事”——

  音樂情景劇《“新”火相傳》演繹了村幹部李洋提出要嘗試引進産業園培育草莓新品種,造福村民。因自家土地要被徵用,從最開始遭到母親的不解與質疑,到李洋用實際行動證明,“新倉經驗”可以帶著村民們走向無限光明的奔富路。舞蹈演員們也將充滿新倉特色的“白草莓”飾演得活靈活現。

  “説好新倉故事,傳承‘新倉經驗’,這是我們做這個音樂情景劇的目的。”《“新”火相傳》導演顧雨婷説。12個“白草莓”舞蹈演員和7個説故事的主演,共同演繹了“新倉經驗”給新倉帶來的改變。

  當然,村晚不僅是一場包含各類節目的娛樂活動,更是鄉村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通過舉辦村晚,村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藝和文化,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團結。同時,村晚也是為年輕一代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和經驗提供了機會。

  説好了經驗,傳承非遺文化也是一大重頭戲。比如村舞《蠶貓樂》説的就是嘉興市南湖區余新鎮的省級非遺文化——蠶貓。

  “一張小桌椅,一杯炒米茶,聽著爺爺講,蠶貓故事長……”舞蹈從土生土長的村民“爺爺”視角,通過跟孫輩互動,講述了村民對家鄉民俗文化的嚮往、對故土的眷戀,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濃濃的鄉愁,描繪了嘉興市南湖區余新鎮曹王村如詩如畫的共富圖景。

  “蠶貓是我們余新鎮的非遺文化,以‘宋元民俗·江南曹王’為主題打造的曹王村歷史文化傳統村落將在今年完工,結合非遺創作這個詞,也是希望大家通過這首村歌能看到我們形態美、人文美、産業美的曹王村。”《爺爺的蠶貓》作詞者朱婭如是説。

  村晚離不開農村,農村離不開農民,農民離不開熱愛的土地。農民演,農民看,是嘉興村晚一直秉持的原則。

  海邊漁民、山區果農、務農村嫂、鄉村致富帶頭人……嘉興各地的農民群眾紛紛登上村晚舞臺,帶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小品、村歌、村舞等,為大家帶來一場充滿鄉土氣息的文化大餐。

  為什麼是新倉?

  今年的嘉興村晚,為什麼選擇新倉?

  或許,離不開新倉鎮這些年的鄉村文化建設。近年來,新倉鎮努力將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成為集學教、禮儀、娛樂於一體的長效型農村文化綜合體。

  其中,秦沙村文化禮堂以“韻律型”為特色,配備了聲樂室、羽毛球室、籃球場等設施,可同時容納近千人使用,並於2021年被評為省級“律動”主題文化禮堂。

  “最近外面天氣比較冷,在室內打籃球更加舒適方便。”新倉鎮籃球愛好者孫志剛説,秦沙村文化禮堂的室內籃球場也是人氣很高,這裡還舉辦過多場高規格的賽事,他們也經常來這裡觀賽。農村文化禮堂已然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新的“打卡點”。

  挖掘“一村一品”特色文化,講好禮堂“獨家故事”,也讓新倉鎮的文化禮堂持續“升溫”。通過常態化開展“禮堂日”系列主題活動、承辦“村BA”籃球賽、舉辦“白魚望娘節”、開展“平湖後生”理論宣講等形式的活動,使文化的現代化觸角在廣大鄉村延伸,讓禮堂裏宣講聲、歌唱聲、助威聲、歡笑聲不絕於耳,極大豐富了鄉村文化內涵、激發了鄉村文化活力,持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讓文化禮堂成為百花齊放的精神家園。

  事實上,文化之於一個農村、一個地區,意義不言而喻。文化禮堂,是眾多浙江農村最耀眼、最引以為傲的標誌之一。

  目前,嘉興共有791家農村文化禮堂,是全省率先實現農村文化禮堂行政村全覆蓋的地級市。

  自2013年以來,嘉興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累計投入資金超20億元,建成南湖、秀洲、嘉善、海鹽、海寧、桐鄉6個省級農村文化禮堂示範縣(市、區)、37個示範鎮(街道),建立起72名鎮級文化下派員、1176名村(社)文化專職管理員的“兩員”隊伍,每年在禮堂開展各類活動5萬場次,惠及群眾超150萬人次。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分享詩歌中有關‘善’的故事,大家知道什麼是‘善’嗎……”近日,在南湖區新豐鎮竹林村曉弦詩文展覽館內,一場關於“善”文化的詩歌分享會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文化村長”俞華良正為台下的小朋友們分享著自己的創作經歷,讓孩子們在詩歌中感受“善”文化。

  “革命烈士盛阿貴,出身姚莊陳天浜。從小給地主把長工做,受苦受難度時光……”一曲評彈新編《盛阿貴》唱出了革命烈士盛阿貴為革命不畏犧牲的壯烈故事。弦索叮咚,琵琶低吟,不久前,嘉善縣姚莊鎮桃源書場內別開生面的“紅色”演出,吸引了不少姚莊人前來欣賞。

  文化禮堂就是發揚農村文化最好的載體,因此也是承辦村晚的首選。那麼,在資訊和文化資源較為豐富的今天,村晚為什麼還能吸引人?

  究其原因,不過是最“土”的鄉味承載最濃的鄉愁。縱觀平湖各地的村晚,節目源於鄉村、源於群眾,關注的是鄉土、承載的是鄉音、凝聚的是鄉情。

  村民們用自編自演的“草根節目”,打造屬於自己的春節文化大餐,展示了新時代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點亮了人民群眾的幸福年味。

  比如新埭鎮的魚圻塘村,素以“四大抗金”名將劉锜和大蠟燭、大戲臺、大鑼鼓而聞名于江浙滬,該村的村晚已連續舉辦了七屆,每一屆都以“四大”為特色,不但較好地傳承了傳統文化,展現了該村文化興村取得的成果,更以貼近村民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令村民喜聞樂見。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家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在口袋鼓起來、生活好起來後,精神飽滿起來也是美好生活的題中之義。越來越多農民希望把好日子唱成歌、繪成畫,村晚正好為群眾提供了一個舞臺。

  辦好“村晚”,讓活動更接地氣、更具人氣、更有煙火氣,不僅是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所指,更是鄉村振興的內核所在。

  把文化種子“種”在基層

  對於鄉村文化建設,嘉興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比如791個文化禮堂,在“課代表”嘉善縣、桐鄉市的農村文化禮堂以及南湖區的社區文化家園的帶動下,創新出了三個分類九種模式的農村文化禮堂管理運作模式。

  2023年11月,嘉興又在全省率先實施文化特派員選派機制,首批153名文化特派員赴153個重點打造村(社區)啟動為期2年的文化特派工作。

  其實,嘉興早在2013年就建立了“文化兩員”制度,即鎮級文化下派員和村級文化專管員,文化特派員則是在“兩員”隊伍基礎上創新建立的升級版,他們大多是市級或所在縣(市、區)文藝領域的領頭人,把文藝資源送到村裏、送到群眾中來。

  “文化特派員下派旨在緩解基層文化建設中專業人才缺乏、文化供給不足、“造血”能力不強等短板和問題。”嘉興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説。

  文化特派員制度,相當於開出了文藝事業下村的“直通車”。根據選派要求,文化特派員隊伍將廣泛開展宣傳宣講策劃、文化業務培訓、陣地管理提升、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資源挖掘等,這些內容相比文化下派員、文化專管員、文藝村長等來説,既有互補融合,也是拉高標準,更順應當下鄉村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不僅要在鄉村“送文化”,更要在鄉村“種文化”。對文化特派員來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滿足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不是換個地方做項目,要深深地紮根基層,以“滴灌”的精神和方式,打通文化服務基層的“最後一公里”。只有把文化“種子”種在基層,才能真正激發鄉村文化陣地和文化隊伍的活力和潛力。

  不過,“種”文化,難點在兩頭支援。一方面,文化特派員要講究方式方法,尊重百姓實際,真正融入村民的生産、生活中;另一方面,文化特派員不擠佔鄉村編制、不增加鄉村負擔、不收受鄉村報酬,雖説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需要相關部門要做好保障,在強化文化特派員身份責任感同時,匹配相當的榮譽感。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相信在文化特派員的積極服務與聯結下,鄉村的“一池春水”將泛起更多美麗波光,百姓日子也將越過越有滋味。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見習記者 戴子函 通訊員 何振泓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