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親有禮 新聞詳情
一年更比一年好!聽聽這幾位“新寧波人”的幸福故事
發佈時間 | 2024-02-10 09:01:13    

   在寧波文化工作者中,我們也找到了幾位恰逢本命年的龍年生人。他們中有天一閣的古籍修復師,有寧波交響樂團的首席演奏員,也有本土非遺傳承人。

  在不同崗位上,他們各自實現著自我價值,迎來“一年更比一年好”的自己。其中幾位是“新寧波人”,也正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城市的血脈,衍生出新的幸福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

  碗上釘龍,瓷上“繡花”

  應培明是寧波市級非遺釘碗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1964年7月出生,今年60歲。

  他從1997年開始專業收藏瓷器、研究瓷器、修補瓷器。2010年3月赴景德鎮學習進修釘碗技藝,拜景德鎮古陶瓷修復大師曹開銀為師,學成後為眾多古瓷器收藏愛好者修復瓷器,得到了廣大藏友的一致好評。

  應培明現在主要在位於下應街道的鄞州非遺館上班。這處“大隱隱于市”的所在,從2022年夏天開始,因為在小紅書上的走紅迎來人流量的“井噴”。根據入口登記上的數據,2023年一整年,鄞州非遺館入館人數達到9萬人,“還不包括很多沒有登記的小朋友。”應培明語氣聽上去頗有點興奮。

  “基本上都是年輕人,週六週日人多,也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體驗各種非遺,做竹編、香包、面塑等等。”

  為迎接龍年,應培明特製了釘碗上的“龍”圖案,“是我從北宋的越窯青瓷上‘復刻’下來的。”瓷器“不分家”,為了鞏固這門愛好,應培明多次去過上林湖越窯遺址博物館,也去過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倉庫學習觀摩。“這條來自北宋的‘龍’,今天看來依然審美線上。”

  “新年願望的話,我希望明年鄞州非遺館可以更好,有更多人來體驗非遺、感受非遺、喜歡上非遺。現在也有一些學生在跟我學習釘碗,一般一兩年為期,如果有可能的話,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吧!”應培明説。

  奏出人生的“交響”

  黃晨令是寧波交響樂團的中提琴首席。作為畢業于法國里昂國立高等音樂學院的上海人,2016年,黃晨令從里昂歌劇院離職加盟寧波交響樂團,短短兩年時間,便在寧波安了家,和他的高中同學、同為上海人的妻子一起來到寧波生活。

  接受採訪時,電話那頭傳出叮叮咚咚的鋼琴聲,是他6歲的女兒正在家裏練琴。

  跨年,是交響樂團最忙的時候。整個1月到2月初,“平均每兩三天就有一場演出”。從寧波市的新年音樂會,到鄞州、海曙、鎮海等各區(縣、市)的春晚“連軸轉”。最誇張的幾天,頭一天先是在杭州灣演出,次日晚上在上海奏響“繁花似錦·鄉韻鄉味”音樂會,連夜回寧波後,第三天中午抵達寧波春晚現場合成綵排,直到兩天后完成演出。

  “不過新春演出的壓力相對來説沒有這麼大,曲子都是熟悉的,以熱鬧歡樂的、營造氛圍感為主,比如説《春節序曲》,各種‘波爾卡’,《胡桃夾子》的選段等,排練時間少一些。”

  作為因為交響樂團而安家落戶在寧波的“新寧波人”,黃晨令對寧波的印象至今都很不錯。

  “在我們樂團裏,絕大多數的團員都不是寧波本地人,我們都被這支樂團、這座城市所吸引,決定在寧波落地生根。”在他眼中,寧波是一座非常有魅力的城市,有很好的音樂氛圍。“我們知道,一支優秀的交響樂團,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能推動古典音樂的普及,提高市民尤其是孩子的音樂欣賞水準。”

  目前,黃晨令有兩個孩子,姐姐6歲、弟弟2歲,正是淘氣的時候。“感覺很滿足,日子一天天過,有點累,但又很充實。希望新的一年能多點時間陪孩子。”黃晨令妥妥的“奶爸”口氣。

  “我生於龍年,所以叫‘龍龍’”

  在天一閣做古籍修復工作的謝龍龍,性格內斂、不善言辭,但動手能力極強,善於“精雕細刻”,圈裏圈外頗有些小名氣。

  “我是1988年的,出生的那年正好是龍年。當時媽媽説叫‘小龍’,登記的時候大家説長大了還這麼叫可能不合適,所以就叫‘龍龍’。”

  小時候,他會試著在紙上畫龍。大約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美術老師教的。他筆下的龍長得有點胖,看起來有點呆萌。

  2011年從南京金陵科技學院古籍修復專業畢業的他,到天一閣做古籍修復工作已經13年了。

  在天一閣古籍修復師裏,他是為數不多的男性成員,每天伏在兩米多長的案子上,拿著工具小心翼翼地填補古籍書頁的孔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去年一共修復了8部15冊1600多頁的書,主要是天一閣藏的明清善本,比如《新刊精選陽明先生文萃》《白石野稿》《括庵先生詩集》等等;也有元代的善本,比如《劉向説苑》;明代的《韓詩外傳》是銅活字的,張岱的《石匱書》是部稿本,也比較珍貴。”謝龍龍説著打開了他的“年度藏品修復清單”。

  “最近在修的是《明文海》,是清代黃宗羲編的一部明代各家文章總集,一共6冊500頁左右。這本書比較像是一本合訂本,裏邊有不同的字體,也有不同的紙張。全書紙張主要是竹紙,有不同的顏色和厚度,也摻雜著少量的皮紙。已經做了一個月,現在修復進度有2/3了。”

  謝龍龍是江蘇南通海門人,他準備大年初一坐四五個小時的大巴車回家,初四再回來。“春節過後,再過一個星期差不多就可以修完整套書。”

  謝龍龍現已是天一閣古籍修復技藝的市級非遺傳承人。“本命年的願望就是繼續修古籍,有時間的話想把業餘愛好、一套做了很久的模型做完。還希望有一個假期,可以去看自己喜歡的風景。”

來源:寧波晚報    | 撰稿:顧嘉懿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