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樂有禮 新聞詳情
東陽做好強城興村融合文章
發佈時間 | 2023-10-17 08:49:09    

   20年來,東陽始終把“千萬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一任接著一任幹,鍥而不捨、接續奮鬥,加快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力和實力。在“千萬工程”指引下,東陽連續13年發佈一號文件,明確“三農”工作目標和任務,逐年提高“三農”投入,堅定不移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有力、有效推動鄉村振興。2003年到2022年,東陽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5782元提升至40171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66,成為全省倍差較小的縣市之一。

  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打造新時代美麗新農村

  橫店鎮是著名的影視文化之城,依託影視文化産業基礎和優勢,誕生了一大批影視主題特色村,尚倫莊自然村就是其中之一。

東陽.jpg

  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村貌

  早些年,由於地處偏僻,村裏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創業,村子慢慢變成“空心村”。隨著橫店影視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快速發展,該村大刀闊斧地開展了村莊環境整治提升,並以古典主題對村內50余棟農房進行立面改造,吸引了一批影視工作室進駐。此後,通過優惠政策的加持,村莊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影視配套産業。

  如今的尚倫莊自然村,已然成為橫店影視“服化道”行業的集聚地,幾十余家涉及影視服裝、道具、短視頻劇照拍攝製作、影視出品等相關行業的工作室先後在這裡“安家”,一批高端民宿也相繼落戶。在這個過程中,尚倫莊的名氣越來越大,在外村民紛紛回鄉創業、就業,村莊重新恢復了生機與活力。

  鄉村振興,環境先行。尚倫莊自然村通過環境整治提升實現美麗蝶變,是東陽市加大各村環境整治力度的一個縮影。20年來,東陽一直將農村環境整治提升作為重點,從改變人居環境“臟、亂、差”問題著手,創新開展“十美村”“最美村”創建、“百局聯百村”等活動,先後實施了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以及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精雕細琢提升鄉村整體風貌。目前,東陽市域內所有村都完成了新時代美麗鄉村創建,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此外,東陽依託獨特的自然景觀、文化底蘊、基礎條件,因地制宜打造了8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鎮、5條風景線、29個特色精品村、4個未來鄉村、20個美麗宜居示範村,通過將虎鹿鎮蔡宅村、湖溪鎮郭宅一村象田自然村、六石鎮裘家嶺村等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串點連線、串珠成鏈,全市實現了由“盆景”向“風景”轉變。今年,東陽“歌山樂水”美麗鄉村示範帶還入選了全省新時代美麗鄉村共同富裕示範帶。

  著力推進産業興旺增強鄉村“造血”能力

  走進城東街道寀盧村佔地1400畝的“共用田園”,可以看到,依託5G技術,無人農藥噴灑機、無人拖拉機等現代化農業機械裝備正在田地裏辛勤作業,走在田間地頭,卻幾乎看不到農民。在此基礎上,寀盧村還進一步植入了觀光、旅遊、研學等功能,把田園打造成既種糧食、又種“風景”的現代農業公園。

  可喜的是,經過“共用田園”建設,寀盧村“共用田園”不僅水稻畝産上千公斤,節假日平均每天還能吸引2000多名遊客過來打卡。

  “共用田園”是東陽結合各村的資源稟賦、特色優勢,探索走出的農文旅産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核心就是“三生三園三合”理念,即生産、生活、生態共用,田園、家園、公園共建,資金和規劃整合、産業融合、功能複合,讓田園不僅僅是農業的生産業態,更具有農業旅遊、産業開發等功能,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方共贏。目前,東陽共打造了15個“共用田園”,為村莊産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基礎。為此,東陽著力推動各村特色産業的深度植入,在提高村莊“造血”能力之餘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例如,南馬鎮南湖村、東湖村,依靠木雕家居産業優勢,大力發展倣古門窗、竹涼蓆等特色産業,被評為中國“淘寶村”。再如,歌山鎮夏樓村、西宅村是遠近聞名的漁具生産專業村,千祥鎮涌現出不少“箱包村”……

  值得一提的是,東陽曆來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一方面,東陽市堅持守牢全市38.08萬畝耕地這一底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另一方面,聚焦農業産業現代化,強化數字賦能、機械賦能,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探索新型農業資訊化管理模式,機器耕地、無人機播種、農業數字化管理等已經廣泛應用。2003年到2022年,東陽農業總産值從11.6億元提升至31.3億元,全市九種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77.2%,其中水稻耕種收機械化率91.6%,糧食總産量達到9.76萬噸,連續三屆獲評全省“河姆渡杯”糧食生産先進縣。此外,東陽還堅持農産品集群化發展,打造了茶葉、香榧、元胡、兩頭烏(火腿)、博士菜(梅幹菜)等一批東陽特色農産品,形成了“東白”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經過多年耕耘,品牌效應越來越好,年均産值超過3億元。

  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持續促進城鄉協同發展

  作為“中國十大名村”之一,南馬鎮花園村整潔的村莊環境、現代化的商業配套給外來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3年“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花園村分別在2004年和2017年,先後兩次“一村並九村”,走出了一條“以工強村、以商興村、就地推動農村城市化”的共同富裕之路。

  利用並村和舊村改造契機,花園村系統性推進了村內道路設施、水電管網、山坡河道、綠化工程、垃圾處理、生態農業等各方面工作,在實現發展的同時,留住了綠水青山,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公共服務方面,花園村建起了國際化學校、綜合性醫院、大型商業綜合體、體育館、圖書館、遊樂園等公共設施,村民可以享受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農合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三項保險,以及建房補貼、獎學金等30多項生活福利。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花園村營業收入達655億元、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16.5萬元。

  花園村正是20年來東陽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持續促進城鄉協同發展過程中所涌現出的一個典型村。

  20年來,東陽聚焦交通、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各方面群眾關心關切的民生問題,持續提升城鄉一體化水準,不斷滿足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交通出行方面,東陽連續4年打響“綜合交通大會戰”,大力推進城鄉一體綜合立體交通路網建設,著力打造“四好農村路”精品環線,農村公路城鄉聯通、安全暢行水準不斷提升,目前全市農村公路通達率、硬化率、等級覆蓋率均達到100%,路況水準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教育方面,東陽大力開展集團化辦學,持續優化農村學校佈局,近兩年投入10.5億元,新建、改(擴)建農村學校22所,新增學位8000余個,農村一、二級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全省領先。

  醫療方面,東陽深化“醫共體”建設,將全市6家市級醫院和18家鄉鎮衛生院整合起來,打通醫療資源共用和健康服務體系,基本標準基層醫療機構在2020年就實現了全覆蓋,村級醫療機構規範化建設率達到80.4%,基層就診率達到71.5%。可以説,東陽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學、就醫。

  匯聚東陽鄉賢力量合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東陽是我省著名的“教育之鄉”,享有“十百千萬”的人才盛況——東陽籍院士14人,高校校長、科研院所領導100多人,博士1300多人,教授和教授級高工10000多人,人才數量多、層次高、分佈廣、實力強,家鄉情結深、回報家鄉意願高。

  如何把這座人才“富礦”挖掘好、利用好,是東陽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從2017年開始,東陽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為海內外新鄉賢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回鄉創業投資的平臺,成效十分顯著,近三屆大會累計簽約項目69個,協議資金近900億元。

  東陽新鄉賢報效桑梓的熱情,同樣體現在鄉村振興工作之中。前些年,三單鄉新鄉賢林棲為拯救清冷的三單村,帶著一紙方案回到家鄉,打造了非遺文化與康養旅遊相融合的“林棲三十六院”。經過項目改造,修復後的老房子變成手工工坊,昔日倒塌破損的村小學變成藍印花布博物館,原本村民寥寥無幾的“空心村”,搖身一變成為傳統手工藝度假村,山區的土特産品也通過網路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去年網銷過萬份,累計帶動500多位村民就地就近就業,也帶動了周邊村莊的活化賦能,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今年是“千萬工程”實施20週年,站在新起點,東陽將做深做實“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勇當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排頭兵,努力為全省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樣板貢獻東陽力量。其中,“強城”指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著力培育特色産業,加快産業平臺建設,堅定不移招大引強,持續做大做強縣城龍頭,不斷提升縣城承載能力。“興村”指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把美村和富村結合起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融合”指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用,持續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延伸,一方面大力開展城鄉一體“五縱六橫三環”綜合交通路網建設,另一方面加快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作者 李磊 傅穎傑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