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縉雲 > 新聞速遞 新聞詳情
縉雲“最美農村路”描繪城鄉融合新圖景
發佈時間 | 2023-12-08 10:23:41    

   穿行于麗水市縉雲縣五雲至方溪公路,初時只見鱗次櫛比的房屋、熱鬧的學校,一番繁華的城市景象;此後便是田連阡陌、烏瓦白墻,一片靜謐的田園風光;穿過“藍天白雲”景觀隧道後,只見一汪湖水在群山間蓄起,縉雲抽水蓄能電站大壩初見雛形……這條路,既是連通城鄉之間的“幸福路”,亦是奔向共同富裕的“快速路”。

  這便是入選2023年浙江“十大最美農村路”之一的五雲至方溪公路。

  近年來,縉雲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以建設“美麗農村路”為著力點,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高品質協調發展,打造具有縉雲特色的“紅綠金”融合共富農村路標誌性工程,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和鄉村全面振興。

  修一條公路 造一路風景

  “天上的雲懶散地在遊走,你可知道我的憂愁……”

  在五雲至方溪公路末段的一處觀景臺上,傳來飽含深情的歌聲,原來是抖音紅人在此處直播:“之前我都在仙都,今天路過這裡,覺得風景很美,就試試在這裡直播。”

  是什麼樣的風景能夠媲美仙都?從他的視角向遠處望去,左側是巍峨連綿的群山,右側一座氣勢不凡的大壩赫然聳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的巧奪天工在此處匯聚、碰撞,這便是五雲至方溪公路的奇妙之處。

  此前,縉雲縣城至方溪段公路沿途要經過7個行政村,其中6個行政村10幾個自然村都地處偏僻的大山之中,村民飽受崇山峻嶺出行難之苦。

  必須要在這青山綠水間辟出一條直達縣城的通途大道!於是,縉雲縣政府與縉雲抽水蓄能電站合資投入約8億元,由華東院實行EPC建設模式、設計和實施該項目。公路全長雖然只有短短13.974公里,但要經過的區域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卻非常複雜,施工難度巨大,即便如此,整個團隊還是把一塊塊“硬骨頭”“啃”了下來。

  艱難險阻之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方合力之下,一條康莊大道“從無到有”開闢而出。2021年8月,縉雲縣城至方溪公路全線建成通車,不僅使縣城至方溪鄉、石筧鄉和大洋鎮的距離由原先的1小時縮減至20分鐘;也使得麗水首個單體超百億級投資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對外交通運輸變得更為便捷,推動改善浙江和華東電網電源結構,緩解調峰壓力,服務新能源發展。

  路建成了,但如何讓“交通線”成為美麗“風景線”?縉雲縣交通運輸部門將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與路域環境整治結合起來,美化農村公路沿線景觀,更好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為了讓公路沿線景觀秀麗、路域環境優美,縣交通運輸部門結合沿線地形地貌設計,錯落有致地融匯兩側綠化與四季花卉,加設鬱鬱蔥蔥的生態防護邊坡,種植了銀杏樹、紅葉李、無患子、紅葉石楠球、波斯菊等,每逢秋冬交替時節,公路沿線的銀杏樹枝繁葉茂,讓單調的旅程變得色彩斑斕。同時,縣交通運輸部門在隧道設計上融入巧思,在鄭清嶺隧道頂部噴繪藍天白雲,並在大倉山及深坑隧道內安裝一批色彩豐富的反光環,此舉不僅提升了隧道整體亮度,還減輕了駕駛員視覺疲勞,給過往司乘人員提供新奇的體驗。

  為了讓紅色文化沿著最美農村路“活”起來,縣交通運輸部門更是積極探索“紅綠融合”發展主題,結合周邊縣級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洞”景點,在路段終點處設計觀景平臺,並在周圍設置4座雕塑,讓紅色文化紮根美麗公路。

  如今,行駛在五雲至方溪公路上,時而穿越絢爛的“彩虹”,時而遨遊于“藍天白雲”之下。遊客可以到方溪鄉北坑村的浙南遊擊隊修械所舊址、愛國主義大講堂、紅色革命館汲取紅色文化的思想內涵與時代價值;或是在春暖清和時,到石筧鄉的村間小道上,一睹杜鵑花海的美麗盛景;抑或是在炎炎夏日,到大洋鎮的大洋山安營紮寨,參加避暑清涼節……

  帶一片産業 富一方百姓

  “就國慶一個假期,我們農家樂營業額比以往兩個月加起來還多!”方溪鄉的王阿姨開心地説。

  這個中秋國慶長假期間,方溪鄉的隱食“共富工坊”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其中雲南風味店短短幾天就吸引了上千名“吃貨”,帶動特産店、民宿、餐飲店等收入超25萬元。

  位於縉雲南部的方溪鄉生態資源豐富,盛産高山大米、山茶油、茶葉等優質農特産品。但因地理位置偏遠、小戶散戶多、供應量小、不成規模等原因,當地農産品長期處於有貨無市的尷尬處境。

  五雲至方溪公路的建成,讓這些深藏于山裏的農特産品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道路連通了山裏山外,富足發展的“山門”已徐徐打開——

  方溪鄉特色高山水果玉米種植面積達160畝,道路暢通後銷路大增,農戶信心高漲,新增60畝示範基地,並推動形成“公司+集體+農戶”的新模式,實現多方共贏。

  今年以來,方溪鄉通過建強“共富工坊”強村富民,創新了“強村公司+黨建聯建單位”形式,建成水果玉米種植基地、冷庫等延伸産業基地,整合資源互聯互享。

  眼下的方溪鄉特色産業多元蓬勃發展,擁有各類石材、沙石料加工廠(作坊)20多個,農家樂60余戶,2022年方溪強村公司實現産值314.21萬元。

  道路通則百業興。農村公路是鄉村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和生命線,更是帶動美麗鄉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五雲至方溪公路的建成,不僅大大縮短了農村到縣城的時空距離,讓群眾出行更加便捷,也讓沿線鄉鎮的茭白、大米、山茶油、水果、板栗等農産品得以快速運輸,綠色經濟走出了深山,走向了更美好的未來。

  這條“最美農村路”,不僅鋪展了當地鄉村發展的“快車道”,也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沿線的東渡鎮以“直播+社交+電商”的運營模式,讓當地農産品走得更遠,僅四海豐專業合作社就通過電商實現銷售額年創收600萬元,該鎮全年農業總産值達1.75億元,每人平均收入2.6萬元;大洋鎮全鎮90%以上水田種植高山茭白,把大洋鎮的環湖景區村和大洋山景區連成一條長達10公里的綠色觀光線,2022年農業總産值超2億元,全年旅遊收入達5000萬元;素有“油茶之鄉”美譽的石筧鄉,以出眾的油茶品質及“共用稻田”的種植遊玩模式,實現了農産品向旅遊地産品的轉變,強村公司實現油茶産業産值近500余萬元,利潤收入120余萬元……

  五雲至方溪公路已成為一條增收致富的“黃金路”。至此,“紅綠金”三色在此融合交織,一幅因路而美、因路而興、因路而富的畫卷正在縉雲山鄉徐徐展開。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陳心意 胡敏莉 丁海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