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遺産,一場“考古奧斯卡”迎來終極PK。
3月27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入終評環節,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作為全國22個“種子選手”之一,參加角逐。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在基建考古工作中被發現,發掘面積約5000平方米。主要遺跡有古城水、陸城門相關建築遺存、8座碼頭、1條木棧道等,並出土沉船2艘、數以10噸計的宋元瓷片等。
考古圈的“奧斯卡”是怎樣的?各路“神仙來戰”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問鼎“十大”又有哪些秘訣?我們來看看。
考古圈也有年度“奧斯卡”
中華文明有8000多年起源史、5000多年形成史。正是一次次的考古新發現,讓中華文明歷史軸線得以延長,歷史信度不斷增強,歷史內涵得以豐富,歷史場景變得更加鮮活。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是對每年考古新發現的一次盤點和梳理,也是考古與公眾的一次深情碰撞。這項活動由中國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可以説是“根正苗紅”,毫無疑問是一項官方的權威活動,是考古界項目評審的“天花板”。
這活動始於1990年,每年度舉行,在全國範圍內評選本年度的重大考古發現。其評選標準要求符合國家文物局的報批手續,並保證發掘品質,發掘內容要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且為中國考古學科提供新的內容資訊及新的認識。
從歷年公佈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裏,我們可以看到熟悉的三星堆遺址、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以及咱們浙江的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遺址、寧波余姚井頭山遺址等,都是當年具有重要影響的考古新發現項目。
具體到這一次的評審過程,競爭也異常激烈。2月3日啟動初評活動,候選項目均為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經國家文物局審核,最終確定32項參評。2月27日,初評結果揭曉,包括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在內的22個項目入圍終評。
從參評到入圍就刷掉了10項。這些入圍項目要經過組織投票推薦。在評委範圍上,全國91家考古發掘資質單位擁有團體投票權。中國考古學會第七屆理事135人擁有理事投票權。
可以説,年度盛典,角逐激烈、榮譽至高。中國文物部門的官員介紹,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審活動已是中國文博行業裏社會認可度最高的文化品牌。由此可見,這項活動被譽為“考古奧斯卡”也當是名副其實。
各路“神仙來戰”,考古為何這麼熱
項目入圍意味著決賽的開始,各“選手”也鉚足勁。陜西省較多,有陜西西安太平遺址、陜西旬邑西頭遺址、陜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3個項目進入衝刺。“選手”也各有特色,比如,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新發現的3號頭骨,考古學家們表示,這個頭骨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雲南晉寧河泊所遺址,揭示了滇池邊為何有個“益州郡”。
決賽衝刺的關鍵一環是終評會,終評會于3月27日在北京召開,22個入圍項目代表將與考古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持續一整天。根據議程,每個項目負責人要在20分鐘時間裏,介紹項目內容、重大發現、學術意義等講,並對專家的提問進行答辯。
“我們這幾天都在忙著準備,修改完善PPT。”溫州朔門古港遺址項目負責人、彙報人梁岩華説,從“寶貝”出土到挖掘,一路走來,每點新收穫都能讓人非常激動。根據考古項目的年代順序,按照議程計劃,溫州朔門古港遺址項目將於27日17時30分左右彙報。
其實,“闖關”拼勁的背後,不僅是文博人激情工作的彰顯,也是社會各界對文物認識的提升。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全國上下對文物工作都極為重視,比如,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發現後,“為文物讓路”態度堅決。
“必須要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必須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産,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與其説是“考古奧斯卡”熱,不如説是我們對文化遺産的高度審視。
不管結局如何,“獎盃”不是終點
衝入“決賽圈”憑藉的不僅是激情與熱愛,對這22個項目來説,能在年度“奧斯卡”上走一遭,也是實力的體現。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有哪些競爭力?專家認為,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其一,系列遺跡重現了宋元溫州港的繁華景象,是我國城市考古、港口考古的重大收穫。朔門古港遺址的發掘,生動勾勒出宋元時期溫州港的宏闊場景,重現了“溫州外灘”的繁華景象,凸顯了溫州古城港、城一體的規劃特色。
其二,朔門古港遺址為溫州坐實龍泉瓷外銷的起點港和“海絲”重要節點城市提供了關鍵物證。南宋至明中期,龍泉瓷在外銷瓷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被稱為大航海時代之前我國推出的第一種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品。溫州憑藉其發舶港口地位以及江海轉机節點成為龍泉瓷外銷的主要集散地和起點港。
其三,朔門古港遺址是迄今國內外海上絲綢之路港口遺址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價值,是海絲申遺工程的經典樣本和支撐性遺産點。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節點,它填補了海絲申遺體系港口類遺産的關鍵缺環。
其四,溫州朔門古港遺址承載著獨特的海洋文化資訊,蘊含著先賢們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大大豐富了中國古代海洋文明內涵。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特殊地理環境賦予溫州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質。古城選址蘊含著港口優先的發展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無論是哪10個項目最終突圍,所有項目取得的成果,都反映著我國考古事業的年度基本面,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演進、講述中國歷史文化故事的精彩節點。
當然,“獎盃”也不是終極目標。文物遺産出圈之後更要“紅”下去。要在保護中傳承,把文物合理用起來,讓文物活起來,使文物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一次考古,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考古之後還有很多文章待續。
近年來,文化創意賦予博物館文物新的生命力,從央視春晚的“只此青綠”引發大眾對《千里江山圖》的關注,到河南衛視《唐宮夜宴》的火爆“出圈”;從故宮文創的強大市場效應,到數字文物藏品的快速興起……創新與科技為博物館文物保護利用提供了全新思路,也讓“養在深閨”的文物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這些,對溫州也都有好的借鑒。眼下,溫州正做遺址下步保護方案、遺址公園設計,準備打造集懷古尋根、網紅打卡于一體的溫州市區考古主題的遺址公園,利用數字技術還原甕城原貌,帶你夢回千年溫州城。
千帆往來,海絲悠悠。讓我們為浙江溫州的這個項目點讚,為中國的考古新發現加油。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 應忠彭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