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紹興著眼山海資源互補、區域協調發展,以飽滿的“排頭兵”姿態奮力推進山海協作和對口工作,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迭代,譜寫結對幫扶新篇章。
山海共生、綠藍潑墨。自2003年山海協作工程全面啟動以來,紹興與衢州、麗水等地建立起緊密協作的“朋友圈”。深度合作、互利互惠,共建2個省級産業園、3個消薄飛地、15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在全省率先佈局濱海新區—開化等4個“産業飛地”,落地總投資280億元、11個重大“飛地”項目,項目摒棄以往低端化、高能耗産業轉移的模式,瞄準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産業。攜手並進、服務民生,推動農業、科技、教育、醫療、文化多領域合作,用實際行動書寫“山海情”新篇章,形成了一批具有紹興特色的經驗,生動演繹了“情越山海、惠樂一家”的友誼之歌。
自2021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以來,紹興市縣兩級分別與樂山及其所轄縣(區)結對,在川越千里間築起了一條無形的協作發展之路。投入幫扶資金5.01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50個,共建産業園區15個,引導49家企業到樂山投資興業,協力打造“藍鷹工程”“一品兩倉”“百萬強村”“組團幫扶”等品牌,受到國家鄉村振興局和兩省省級層面充分肯定。
尤其是今年以來,紹興深入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找準與結對地區優勢互補的契合點、突破口,更大力度推進産業協作、消費幫扶、民生支援和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在互利共贏中推動高品質發展,在組團式幫扶、互動式合作、精準式對接上聚焦用力,實施一批群眾叫好的實事項目,不斷提高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一盤棋”、前後“一條心”,不斷增強“圖強爭先”的工作合力,主動作為,協同聯動,壓實責任,開創了山海協作和對口工作新局面。
嵊州市:對接僑鄉,創新消費幫扶新平臺
山有所呼,海有所應,山海互為支撐。如何在山海之間,勾勒協調發展之道?嵊州牽手青田,唱好山海互濟“大戲”,産業合作穩居“C位”。
青田素有僑鄉之稱,因其獨特的人文環境使得當地西餐行業成熟度高,紅酒、咖啡文化盛行。嵊州的西餐市場存在空白,在此之前正宗西餐廳少之又少,將青田西餐文化引進正好填補了嵊州本地的餐飲空缺,而嵊州的區位優勢和政策支援力度又可以為青田西餐文化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援。
西餐廳項目由嵊州市山海協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統籌推進,引進成熟西餐廳品牌,並在嵊州成立公司作為餐廳運營方,共同打造嵊州首家口味正宗、環境雅致的歐燁西餐廳。目前,嵊州已將西餐廳納入市內療休養基地,將消費幫扶與職工福利創新連結。
在其餘餐飲類型日漸飽和的情況下,西餐廳開設為嵊州餐飲業注入新鮮活力,也促進了本地居民對西餐文化的認識,逐漸形成適合當地口味和用餐習慣的西餐品牌。西餐廳的開設做深做實了消費幫扶、創新開拓了銷售模式。嵊州現已開設兩家青田進口商品綜合超市,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評。區別於傳統的購物體驗,西餐廳為本地市民提供沉浸式的紅酒、牛排、咖啡文化體驗,用優質的服務和獨特的感官體驗創設了新型消費模式,拉動嵊州對青田商品的消費,創新了消費幫扶新模式。
上虞區:深情越山海 東西謀共贏
過去一年,上虞同心同向、精準施策,以“結對地所需、上虞所能”為準則,超額完成東西部協作和山海協作等各項指標,交出了一份優質答卷。
自2015年上虞區和景寧縣建立合作關係以來,雙方在教育、醫療等多領域開展交流合作,累計安排各類資金超3000萬元,援建項目近70個,共建上虞—景寧“消薄飛地”和上標村、秋爐村兩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幫助景寧20個經濟相對薄弱村實現長效增收;聯合區供銷總社線上線下創新開展消費幫扶,今年累計採購助銷景寧縣農副産品超800萬元,為山區農産品打通“出村進城”通道,為全省消費幫扶工作提供“虞景”樣本。山海互濟,共謀發展,該區著力推動上虞—文成“産業飛地”見實效,已落地總投資超100億元項目,建成達産後預計總産值將達120億元,稅收超5億元。近日,相關對接會舉行“産業飛地”收益資金兌付儀式,提前兌付收益600萬元。
另一方面,上虞牽手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虞金同心”打造産業協作、數字化轉型、消費幫扶、文化交流、援派鐵軍等金名片。2021年以來,累計到位協作資金1.17億元,實施項目34個,協調落實計劃外政府捐助和社會幫扶資金款物3300余萬元,與金口河區5個鄉鎮、26個村、4個社區、12所學校、8家醫院全面開展結對交流。以産業協作補全“産業鏈”,“虞金”共同探索實踐“育建引銷”全鏈條産業協作模式,以道地中藥材種植,輻射帶動4500戶群眾,戶均“五金增收”3200元,助力金口河創牌奪鼎“中國川牛膝之鄉”“中國烏天麻之鄉”“中國黃柏之鄉”等金字招牌。以消費協作敲開“致富門”,全面拓展“五專五進”消費協作模式,設立“金口金品”品牌,“山裏貨”搭乘“海上風”進入中高端市場,助力農特産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東部對口幫扶地區銷售金口河及四川省內農副産品達1.28億元。推動“資金輸血”變“産業造血”、“單向幫扶”變“互動合作”,從農業到醫療,從教育到科技,資源共用,東西協作、跨越千里,攜手互助、共謀發展,共同成就了一段山海相牽、雙向賦能、攜手奮進的“金虞良緣”。
柯橋區:山海之間,找準發力新引擎
今年是柯橋與江山開展山海協作的第21個年頭,也是江山—柯橋山海協作産業園成立11週年,雙方圍繞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大戰略部署,依託各自優勢,形成了山海並利、山海共贏的良好局面。2022年,産業園實現工業總産值105.96億元,實現“百億産業園”目標。
目前,雙方正接續在飛地産業園開發、産業協作項目建設、美麗鄉村共建、消費幫扶“五進”、提升“消薄飛地”以及人才培養、教育支援、殘疾人事業等方面開展高品質合作,不斷提升協作新空間。柯橋—江山“飛地産業園”成功引進首個百億級重大産業項目——宇越光學膜材料製造項目,項目投産後,可實現年銷售額75億元,年稅收5億元。該項目從土地摘牌到動工建設僅用時17天,再次展現了柯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信心決心,刷新了土地摘牌即動工的“柯橋效率”和“柯橋速度”。
在東西部協作方面,無論是結對幫扶藏區的四川省金川縣還是小涼山區的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柯橋區秉承“全國先進集體”榮譽,持續打造柯橋“金名片”。柯橋區充分發揮教育強區優勢,通過名師課堂、全域中小學校結對、中職學生培訓、致富帶頭人培訓和民間慈善基金會公益教育組團式幫扶,成效斐然,協調浙江海亮教育集團進駐峨邊“整體託管”,現在,民族中學、沙坪小學均實現從“無人問津”向“受人熱捧”轉變,出現了學生“回流”現象,小學英語成績整體拉升及格線以上,高考成績連續提升,還有69名學生被愛心結對。在困難群體幫扶方面,柯橋區精準實施殘疾兒童“融愛”計劃,在中醫院新院區建設峨邊以及小涼山地區第一家兒童康復中心,為縣域內殘疾兒童就近就便提供專業的康復服務,同時輻射周邊區縣,極大地提升了這些殘疾兒童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時,消費幫扶連年升級,柯橋“品康”公司計劃三年在浙江開啟1000家對口地區農産品連鎖店,勞務協作不斷增崗增收,9個鄉村振興項目全面開建,不斷提升峨邊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越城區:打造協同圈 描繪新畫卷
讓山海協作項目在山里落地生根,開出共富花,結出共富果。
越城區以造血功能為理念,持續援建開化縣,推進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涉及農業種植等産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之江同心·山海通”共富行動,打造“山海共富圈”。“開化縣華埠鎮聯盟村安養安置就業服務中心”“開化縣華埠鎮龍太村村級綜合用房”等列入示範點。其中,新青陽村與旭日、溪東、大郡、聯盟等5個地域相近村,抱團成立了“田園牧歌”共富聯盟,借助聯盟村民族共富産業園的建設,使“田園牧歌”駛入快車道。自山海協作消費幫扶開展以來,紹興市蔬菜果品批發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已完成幫扶地區銷售額達1800萬元,實現衢州開化與紹興越城間的友好交流與對接,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時光荏苒,越城與四川省馬邊縣情意更濃,兩地結對碩果纍纍。在産業合作、人才交流、勞務協作、消費幫扶和交流交往交融等方面實施幫扶措施,2021年至今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45個,培訓鄉村振興人才4492人次。
在産業合作上,越城區加大消費幫扶力度,合作馬邊共建農業産業園,“東西消費”“西肉東銷”,幫助其延伸茶葉、青梅産業鏈,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人口受益;在教育幫扶上,持續推動“越馬青鳥”工程和青年教師引航計劃等品牌活動的建設。在公益慈善上,越城區慈善總會2023年向馬邊慈善會捐贈10萬元,設立馬邊首個“社區發展基金”,助推馬邊社區治理髮展的新格局。在勞務就業上,“樂在浙裏”助力就業增收,“藍鷹工程”“彝領技工”等勞務品牌成為特色創新項目。此外,3年裏,涌現出了“越馬青鳥”兜牢慢病防線,“邊貨入城”深化消費幫扶,“越馬情深”助推文旅崛起,教體“越馬連心”教育提升工程、“火種計劃”、“引航工程”三大工程促進教育提升等一大批幫扶品牌。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朱 言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