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38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推廣,長三角“樣板間”打了什麼樣?
發佈時間:2023-06-05 09:00:48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制度創新,一直以來都是高品質發展的要素。一套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則是提高治理效能、改善群眾生活品質的保障。

  在不斷打破常規的長三角,制度創新正在不斷開拓想像空間。日前,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示範區成立三年多來,已形成112項具有開創性的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其中38項面向全國複製推廣。

  哪些制度創新成果正在全國推廣

  WechatIMG2945.jpeg

  潮新聞記者注意到,這38項創新成果,主要來自於規劃管理、生態保護、土地管理、項目管理、要素跨區域流動、稅收徵管一體化、公共服務政策和組織機構運作模式8個方面。

  具體説幾個方面的創新成果,大家感受一下:

  在土地管理方面,包括建設用地指標統籌管理機制、存量土地一體化盤活機制、建設用地機動指標統籌使用機制等;

  在項目管理方面,則包括了統一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目錄、統一産業發展指導目錄、統一産業準入標準、省際毗鄰地區重大項目建設聯合推進機制、跨區域企業投資項目聯合管理機制、跨區域投資項目統一線上審批監管機制等;

  在公共服務方面,有旅遊公共服務一體化機制、職業教育一體化工作機制、跨省公交聯運機制、醫療保障同城化機制、清單制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機制、教師一體化培養機制、不動産登記“跨省通辦”工作機制等。

  這38項創新成果,都有一個共同的價值導向:一體化。

  比如組織機構運作模式方面的制度創新:理事會、執委會運作機制。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範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之前,國家發改委公佈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明確,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然而,這片約2300平方公里的土地,治理的主體屬實有些多元: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蘇州市、嘉興市、青浦區、吳江區、嘉善縣,省市縣三級共八方力量,都對這片區域有屬地管理責任。大家所處的發展階段、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都有所不同,也就天然存在“溫差”。

  統籌協調跨省域、多主體的不同立場,引導各方朝著一體化的方向共同努力,是創建理事會、執委會運作機制的一大初衷。

  這一制度建立後,理事會成為示範區的決策平臺,理事長由有關省(市)常務副省(市)長實行年度輪值,成員則由所在省(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區縣主要負責同志、有關企業家組成。

  執委會則是理事會的執行機構,主要負責區域發展規劃、制度創新、改革事項、重大項目、支援政策的研究擬定和推進實施。

  截至目前,在京津冀的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示範區以及大灣區的深圳、東莞等城市,都已經設立了類似“理事會+執委會”的機構,用以推進跨區域的協作。

  而在稅收徵管一體化方面,38項政策創新中的一體化電子稅務局建設,同樣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杭紹甬一體化區域、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皖江城市帶、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環巢湖地區等地,這一在原有省(市)電子稅務局系統架構上,建成界面、業務、功能標準統一的一體化電子稅務局辦稅專欄,定期發佈區域稅收一體化工作的進展、政策解讀、辦稅服務的制度,已經得到了大範圍的推廣。

  推廣的制度創新主要解決了什麼難題

  示範區的這些制度創新成果能夠在全國逐漸推廣開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們直面了一個治理中的痛點:在區域交界處,經常是出問題“沒人管”,“有好事”“搶著上”。

  比如38項制度中的聯合河湖長制度。這一制度的主要做法就是在跨界的水體設置聯合的河湖長,在上下游的地區單位間構建聯合監管、聯合執法會商、聯合監測的機制體系。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制度?最早就是為了解決太浦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治理問題。

  太浦河流經吳江、青浦和嘉善,對三地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上游的吳江來説,它是重要的泄洪通道;而下游的青浦和嘉善,則把這條河定位為飲用水水源。

  定位不一樣,大家治水的標準自然也不一樣。下游想要的是一個至少Ⅱ類以上的水體,而對上游而言,不能説是“有水就行”,但上游的水質要求低於下游水質要求。

  於是,太浦河的治理一度變成了“山陰不管、會稽不收”。三地還總結出了治理口訣:“我不管,你不管,水葫蘆自有他來管”“稅收留在這一邊,污染留在那一邊”……

  示範區成立後,為了杜絕這種現象,在執委會的協調下,三地聚到了一起。無數次的協調會和頭腦風暴後,聯合河湖長制度誕生了。青浦區環境監測站負責人告訴潮新聞記者:“大家聯合進行巡河、水質監測、執法會商、河湖保潔以及河湖治理等各項工作,實現了責任共擔。”

  如今的太浦河,已經是有名的拍鳥勝地,每年有萬餘只候鳥在此越冬。而誕生於太浦河上的聯合河湖長制度,也迅速被全國各地學了去。在環太湖區域、皖南-浙西-浙南生態屏障區域、長江生態廊道、淮河-洪澤湖生態廊道、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等區域,聯合河湖長制已經成為了跨區域水生態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

  除了明確責任,示範區制度創新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提升地區之間的協同程度。

  比如説在産業上,示範區就出臺了統一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目錄和統一産業發展指導目錄兩項制度,目的就在於統一跨省域産業發展導向,避免同質化競爭和惡性競爭,這兩項制度同樣屬於38項制度創新。

  具體到操作層面,2020年7月,示範區執委會發佈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産業發展指導目錄(2020年版)》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先行啟動區産業項目準入標準》,根據示範區各個片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比較優勢,對“示範區應當發展什麼樣的産業”“各個片區可以落地什麼樣的項目”作出了回答。

  在這兩個文件中提到,嘉善縣將重點發展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産業。

  不久前,潮新聞記者在嘉善縣採訪時,就去了生産電子紙的浙江東方科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設在嘉善縣的總部基地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集模組産品的生産、設計、研發、銷售于一體,可年産智慧物聯網電子紙1億片。

  為什麼來到嘉善?公司董事長周愛軍的回答很直接:産業鏈上下游的優勢,“公司很多包括原材料、倉儲、運輸等方面的上下游企業都在長三角地區,嘉善又正在大力發展新材料産業。”

  可能也正是因為看到項目管理上形成合力後對招商引資的推動作用,在虹橋-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倉、金山-平湖、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等長三角地區省際毗鄰區域,示範區統一項目管理的有關政策也被平移了過來。

  這些創新貼近工作生活

  優秀的制度設計,往往表現在百姓的笑容裏,體現在人民的獲得感裏。

  示範區的制度創新能夠走出去,歸根結底還在於他們能夠幫助人民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現在,提到示範區,人們就會想到,這裡有跨省公交,嘉善居民能夠乘坐公交抵達上海;上海人到陽澄湖吃大閘蟹、蘇州人到迪士尼遊園,都可以地鐵出行;社保卡在示範區裏可以跨省刷,連房産登記都可以異地辦……

  這些便利的背後,都有著精心的制度設計。旅遊公共服務一體化機制、跨省公交聯運機制、醫療保障同城化機制、不動産登記“跨省通辦”工作機制……每一項工作機制的確立,就是一項制度創新的成果。

  在示範區採訪中,有很多居民在感慨一體化成果帶來便利的同時,還專門提到了教育的一體化。他們最直觀的感受是:“教育是最不可能一體化的”“上海的教育資源,怎麼可能拿出來給江浙用?”

  但即使是教育的一體化,目前也有兩項制度創新獲得了全國推廣——職業教育一體化工作機制和教師一體化培養機制。

  在操作層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三地在職業教育方面允許異地招生。嘉善的孩子可以到青浦、吳江上學,反之亦然。這幾年,僅嘉善赴青浦、吳江上學的青年,就超過了200位。

  來自吳江的蔡嘉興,如今就在嘉善資訊技術工程學校學習汽車行銷。他對潮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從小就對汽車感興趣,吳江的相關專業沒有嘉善這麼強,於是得知有機會到嘉善上學,他二話不説就來了。

  “嘉善縣只有兩所中職學校,之前開設專業,考慮更多的是全面。有了跨區域招生機制,各地中職可以加強溝通、集中力量、各展所長,避免重復浪費。”嘉善縣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楊劍峰提到了制度創新帶來的職業教育專業優化。

  以嘉善資訊技術工程學校為例,職業教育一體化以後,這所學校就把特色的旅遊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會計、物聯網技術應用等專業列為著力打造的優勢特色專業,同時對青浦、吳江職校擁有優勢的物流服務與管理、現代農藝技術、家政服務與管理等專業予以了弱化調整。

  除了便利人民生活,高效推進項目、優化營商環境同樣離不開制度的創新。

  5月24日,示範區舉行水鄉客廳·方廳水院項目開工儀式。這一全國首個“打破行政邊界”的示範項目能夠順利開工,背後也有著機制上的融合。

  “在以前辦理這樣一個跨省域項目,需要跑三個地方、準備三套不同的資料、蓋三個不一樣的章,但現在只需要跑一個地方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流程,至少省掉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和工作量。”執委會生態規建部副部長劉群星説。

  構建統一立項、一體化審批、聯合監管的全流程新模式,這種項目跨區域一體化管理服務機制,不僅有助於加快項目進展,更被認為是服務企業、服務基層的有效措施。

  這樣的制度設計和具體做法,也迅速被長三角其他省際毗鄰區域和全國其他符合條件的省級毗鄰區域學習。

  大膽闖、大膽試,從示範區這個“試驗田”“樣板間”裏,一項項制度創新成果逐漸發芽、成長,一個個多年難有突破、實質進展緩慢的堵點難點,得以衝破藩籬、惠及大眾。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陸樂 何伊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