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尚未開幕,“世界工廠”義烏早已進入奧運時間。“不管哪辦大型賽事,爆單的總是義烏。”打趣背後,是浙江義烏32年雄踞全國各大專業市場榜首。
義烏,一座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的城市。
2002年12月27日,剛任浙江省委書記一個多月,習近平同志來到義烏調研。這是他到浙江工作後,調研的第一個縣級市。
從馬路市場成長為全球市場,義烏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年前,曾有專家斷言,不懂外貿業務,不解電子商務,市場成交額徘徊不前的義烏市場,活不過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
斷言並沒有成真,卻道出了當時義烏面臨的現實困境——
2005年,常駐義烏的外商已有8000多人,光境外企業經批准登記設立的辦事處(代表處),就有近600家。
但義烏只是縣級市,按照規定,義烏沒有外資企業登記許可權。
曾是義烏市工商管理局工作人員的黃松宜説,比如登記外企常駐代表機構,外商得去杭州。順利的,一次審批通過,預計半個月;材料不全、退回重辦的,可能一兩個月。
由於辦事不便,“黑仲介”冒了出來,外貿公司“卷外匯跑路”的事也有發生。一些受騙的外商,氣憤之下常找政府“討説法”。
縣級政府管理許可權,已經跟不上義烏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
習近平同志敏銳地察覺到,快速發展的義烏,正面臨種種體制機制瓶頸。
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憶,習近平同志來調研時,重點是問商戶、問企業,問幹部問得少,通過細緻的調研,他了解到企業融資難、貨物進出口通關難等問題。
先發展,先煩惱!凡此種種,光靠某方面的局部改革,已經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了。
對這些體制機制上的不適應,習近平同志生動形象地打了比方:小孩子成長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給成長快的孩子換上一件大衣服”。
怎麼換?
2005年11月,針對義烏超常規快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情況,習近平同志作出批示,要求省有關部門派出調查組,研究進一步推動義烏發展的政策,為發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不久後,省領導帶隊,組織多個省直部門人員,深入義烏調研。改什麼?怎麼改?在義烏,在金華,在杭州,不同層級的會議中,大家的意見並不相同。
有人主張直接“升格”:“常住人口超過160萬,義烏和地級市有何差別?”
有人反對:“GDP剛破300億元,實力還差點。”
有人建議“一碗水端平”:“義烏改了,其他強縣也需跟上。”
在習近平同志親自推動協調下,2006年11月14日,浙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擴大義烏市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對義烏實行史無前例的擴權。義烏市政府一時被外界稱為“中國權力最大的縣級政府”。
時任義烏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秀仙回憶,省裏首批向義烏下放了472項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
義烏市原須經金華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核報省政府及有關部門批准和管理的事項,改由義烏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核並直接報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批;原由省級有關部門授權、委託或交辦金華市有關部門批准和管理的事項,改由省級有關部門以授權、委託或交辦的方式下放給義烏市。
“衣服”大了,企業的感受最明顯。
擴權之前,義烏金融機構空有高額的存款餘額卻不能設立銀行分行。擴權之後,縣級支行會獲得相當多的原本屬於地市分行的許可權。
義烏一金融機構的信貸負責人説:“過去縣級支行只有幾百萬元的授信許可權,對於一些大型企業來説,是遠遠不夠的,而當我們有了地市分行的許可權後,企業獲得貸款的流程和時間就大大縮短了。”
“換上大衣服”的義烏,辦事效率、投資環境明顯提升。2007年和2008年,義烏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幅12%以上;2009年7月,原金華海關義烏辦事處,正式升格為杭州海關隸屬義烏海關,開關當年,小商品年出口集裝箱量突破50萬個標箱。
2006年6月8日,習近平同志第8次來到義烏。他總結説:“義烏的發展,簡直是‘莫名其妙’的發展、‘無中生有’的發展、‘點石成金’的發展。”
看似“莫名”,其實有“其妙”!
義烏發展最大的妙處在於,用好改革的“關鍵一招”。
2023年9月2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義烏國際商貿城。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總書記説,義烏小商品闖出了大市場、做成了大産業,走到這一步很了不起,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商貿城要再創新輝煌,為拓展國內國際市場、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作出更大貢獻。
吃改革飯長大的義烏,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扇窗口。如今的義烏,插上“一帶一路”與“網際網路+”的翅膀,步伐更穩健。改革路上,不斷換上“大衣服”的義烏,正加速成長,看得更遠、跳得更高、跑得更快。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記者 張苗 | 責編:樓茗涵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