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金華 新聞詳情 A- A+
永康水務 回顧十年:青山綠水成為永康“主色調”
發佈時間:2022-12-17 09:10:08    

       “治一方水土、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園”。

  水土保持工作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點,也是全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堅實靠山。

  近年來,位於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國家、省、市水土保持工作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打造工作亮點。在不斷推動水土保持工作邁上新臺階的道路上,讓水保監管模式接上“永康地氣”,交出了一份屬於永康的特色答卷。

  222222222.jpg

  永康特色(賈夢思供圖)

  水土保持制度斐然

  走進永康鄉村,你仿佛置身於山水畫卷,一層層梯田,從山腰鋪向山腳,一片片稻田,從近處蔓延到遠方。水稻、玉米、茶、桑、果、菜、藥等農作物四季飄香;一幢幢黑瓦白墻的農家別墅依山傍水,星星點點灑落在群山之中;一條條盤山道路連接村莊和城鎮,四通八達;一座座生態堤壩和堰壩守護著永康680多條河流安瀾。“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永康市山水的寫真照,但從前的永康並不這樣。

  33333333.jpg

  永康綠水青山美景(賈夢思供圖)

  永康市地處水力侵蝕為主的南方紅壤丘陵區,由於歷史上的亂砍亂伐、坡地開墾等不合理的生産經營,造成河床和水庫淤積,水庫的集水區域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涵養水源能力不斷下降。據1999年省普查資料顯示,永康全市水土流失面積一度達到總土地面積的24.1%。再加上農村生活垃圾、企業污水、化肥、農藥殘留物的排放並隨地表徑流流入河道、水庫,使河道、水庫水質受到污染,河道水質一度達到劣五類水,直接影響區域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和生産生活用水安全,“用臭水煮白米飯,坐在垃圾堆裏數錢”曾一度成為永康人居環境真實寫照,極大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000年12月,《永康市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制定,規劃要求加強執法監督管理的同時,組織實施小流域治理和低丘紅壤開發項目工程建設,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2008年,在時任水利部部長陳雷“六個率先”的精神的指導下,永康市出臺《關於實現“六個率先”,全面加快水務事業發展的意見》,將工作重點由一村一戶的改水轉向全流域的治水,對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水源保護和人居環境建設相結合的新路。

  2012年,永康市被列入全國第二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縣,並於2014年5月通過驗收。

  到如今,永康積極申報、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這份決心和勇氣,來源於永康多年如一日的水土流失治理。十二五以來,永康共完成112.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積降低至土地總面積的9.46%。

  小流域治理讓生態更美

  “現在不但溪水很清澈,一年四季還不會斷流,用水非常方便。”在永康市江南街道山後盧村溪邊洗衣服的村民張桂萍感嘆,村裏有這樣好的環境,多虧了小流域治理。

  流經山後盧的這條溪叫白雲坑溪,小溪蜿蜒流淌,兩岸草木蔥郁。村民説,以前這條溪流並不“安分”。不“安分”的白雲坑溪是啥模樣?張桂萍記憶深刻:下雨天水流湍急,泥沙俱下;久晴無雨,則幾乎斷流。

  為“盤活”一灣溪水,永康市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在白雲坑溪上游安裝了翻板閘門,用以調節流域水量,蓄水、行洪功能兼而有之,滿足了村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産用水需求。

  除了治水,山後盧還實行“污水、垃圾、廁所、環境、河道”五同步治理,在保持流域自然風貌基礎上,修建了生態護岸、堰壩、親水準臺、污水處理站和配套管網,多管齊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該村共修建截排水溝7公里,蓄水池5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平方公里。

  像山後盧這樣的村莊,永康一年比一年多。近年來,永康市按照《永康市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規劃》,實施小流域綜合治項目9條,分別為永康市太平水庫水源區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永祥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楊溪水源區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型小流域,舟山溪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工程,三渡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前倉鎮小流域治理工程,前珠山、嶺腳、後荷下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上黃水庫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及西溪鎮東溪生態清潔小流域小流域治理。

  水保鄉村讓村民更富

  “今年是我們開展稻螺綜合種養第二年,最近晚稻開始收割,田螺也大批上市,很多去年訂過田螺的飯店都提前下訂單了。”這幾天,永康市石柱鎮峰箬村耀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胡紅英忙得不亦樂乎,公司推進一田兩用,在減少70%肥料、農藥的同時,增收40余萬元。

  一片片稻田連綿不絕,一株株顆粒飽滿的稻穗低垂,微風陽光下宛如泛起陣陣金色稻浪,稻田裏水面下棲息著一顆顆大大的田螺,好一幅稻螺和諧共生的畫卷。“結合峰箬村稻螺綜合種養模式,水保鄉村項目給稻螺養殖提供了優質的水源。”永康市水務局黨委委員胡響明説,稻螺雙豐收,為村民增加了收入。

  像峰箬村這樣的水保鄉村,將在2025年前在永康建成8個,涉及石柱鎮、西溪鎮、西城街道、花街鎮等4個鎮街,涉及石柱峰箬村、西溪金園村等多個鄉村水土保持治理及美化提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59平方公里。正在實施的西溪鎮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水保鄉村建設),以橋之源、堰之趣、賽之憩三個節點為主線,將景觀綠化及街角小品融入其中,同時建設濱水慢行道、親水準臺、棧道、懸挑式觀景平臺及“馬”字形堰壩等以水為主景的空間場所,在達到治理鄉村水土流失的同時,還為村民提供了休閒活動的場所以及鄉村文化的熏陶。

  水保鄉村的生態價值,突出在一個“綠”字和一個“富”字。水保鄉村建設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主要圍繞鄉村綠化美化和河道綜合整治為重要抓手,對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四旁綠化”,美化綠化鄉村遠山坡地、邊坡裸露地、經濟林地、重要水源地“四地治理”,通過因地制宜選取生態、景觀、親水的溝渠、河道及周邊道路等進行綜合治理,構建綠色生態新發展引擎;同時,也有利於深挖鄉村資源,科學規劃鄉村建設,推動鄉村産業轉型升級,打造生態産品,拓寬鄉村振興的新渠道,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構架起“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橋梁,來實現鄉村物質生活的富裕。

  4444444444.jpg

  永康水保鄉村(賈夢思供圖)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