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海鹽縣武原街道海興社區睦鄰客廳因地制宜,將“一老”服務與非遺文化相結合,依託“職享桑榆”非遺文化經紀人賦能項目,強化社區“一老”服務深度,培養老年非遺文化經紀人,形成老年居民與社區互動的良好運作機制。
聚人氣 按需制定個性化清單
社區通過入戶走訪、便民服務意見收集、電話聯繫問詢等方式,聯繫群眾達600余人,收集群眾有效需求200余個,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0條。
社區老年居民文化需求各異,包含手工製作、運動健康、休閒養生、養老服務等不同方面,綜合老年居民需求,社區開展“圓滾滾”非遺學習課堂、“綠油油”農耕體驗活動、“樂融融”非遺文化推廣活動、“美滋滋”公益夜市四大服務板塊,精準服務,實現老年居民老有所樂。
草編、滾燈、竹編等非遺文化是老年居民的鄉愁記憶,不僅能豐富退休生活,也能更好地延續和豐富城市文化脈絡。
接地氣 定期開展多樣化教培
根據非遺文化經紀人不同類型,開展針對性進行教培。邀請市級非遺草編傳承人趙引囡、市級非遺滾燈技藝傳承人朱金飛、市級非遺大頭菜腌制技藝傳承人蔣關良、體育協會王玲等名師授課,進行非遺技藝面對面教、手把手學。
本土非遺研學之旅、“‘朝夕’相伴薪火相傳”項目推廣、非遺草編、非遺魚燈捆紮、竹篾編織等豐富的活動,讓老年居民“非遺文化能説會做”,提升準非遺文化經紀人的知識水準及工作能力,實現老年群體老有所學。
社區黨員霍麗萍年輕時就對海鹽豐富的非遺文化産生了濃厚興趣,如今退休有了時間,每一堂課她都早早來簽到,向老師討教非遺技藝。古樸的草編籮筐、喜慶的非遺魚燈、精緻的竹篾燈籠在她手裏一一成形:“現在社區非遺課程如此豐富,能常常來參加活動,讓我很開心,感覺很有歸屬感、獲得感。”
煙火氣 精準轉化非遺文化力量
整合現有資源,與融美共富工坊互融互促,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以尋、學、研、創、育相結合,探索文化先行,促進非遺文化經紀人的培育,以非遺之力推動社區共富,搭建共富平臺,幫助轄區內退而不休人員、特殊人員解決就業問題,培養傳統手工藝人。同時,以推廣活動的形式,參加街道鄰里節、夜市等活動,設攤宣傳非遺經濟文化人賦能項目,展示並售賣前期課程中學員作品,實現老年群體老有所為。
非遺魚燈展演在中秋項目推廣活動中大放光彩,“一‘線’連心”奶奶幫為轄區中特殊人群帶去冬日溫暖,共富集市為轄區居民帶來精美的非遺手工藝品。
李翠花開了幾十年毛線編織店,現在退休在家,聽説社區開展“一老”服務項目後,也加入“職享桑榆”非遺文化經紀人隊伍,為大家提供毛線編織技藝的教學,並編織了國風醒獅圍巾、老年防風毛線帽等送給社區特殊人群。“很久沒有織東西了,現在教大家織點小東西,我也很樂意,很開心能給他人帶去溫暖。”李阿姨笑著説。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朱林燕 文/圖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