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以鞏固提升水環境品質和水生態健康為核心,以碧水河道建設、城鄉污水治理能力提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河湖綜合整治等為抓手,以全面建立河湖長制聯席會議制度為助力,不斷推進水環境品質進一步提高,推動治水工作向更高水準發展……
昨天,記者從海寧市生態辦了解到,今年以來,海寧市“五水共治”工作一如既往地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靶向發力,以創新求突破,取得顯著成效;今年1-10月,海寧市嘉興市控斷面Ⅲ類及以上水質比例達到100%,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考核為優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達到100%,水質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準。
首創“三色河道”,分級分類管理
全域賦色一盤棋,立整立改動態清零,公眾參與齊心合力……今年以來,海寧市按照“突出重點、分類管理”的原則,將全市河道劃分為紅黃綠“三色河道”。
其中,水質較差、需重點管控的河道為紅色;水質不穩定、存在管控風險的河道為黃色;未納入紅色、黃色保障河道的全市其他市鎮村三級河道為綠色。
紅色河道為第一類優先保障河道,各鎮(街道)應立即組織開展全面排查,強化資金政策保障,科學謀劃、加快實施一批水環境提升項目;黃色河道為第二類重點保障河道,各鎮(街道)應分年度謀划水環境提升項目並穩步推進落實,落實長效管控措施,使河道水質保持穩定;綠色河道為一般保障河道,各鎮(街道)應加強長效管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工作制度,確保不出現水質降類。
海寧“三色河道”可根據河道水質狀況、工作重點變化等作動態調整。目前有紅色河道共26條、黃色河道共50條。在不斷強化資金政策保障、加強對重點幹流河道沿線支河支浜水質監測,推動立整立改動態清零的同時,海寧市還結合全面實施“河湖長制”管理十週年,組織開展了以“五個一”為主要形式的“五水共治”(河湖長制)集中宣傳月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各級河長共巡河88229人次,巡河率超過預定目標要求。
統籌謀劃有序推進,加大幫扶提升
在統籌謀劃“五水共治”項目建設中,海寧有序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完成全市12個鎮(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標桿鎮(街道)創建。全面排摸前期未納入“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的生活小區類、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類和其他類三大建設單元,梳理問題清單,制定整治方案,開展擴面整治。對已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的,以區塊為單位開展“回頭看”檢查,建立起長效運維機制。
此外,海寧還不斷加大對鎮(街道)的幫扶力度,制定財政資金補助政策,明確了“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的“污水零直排區”提質擴面工程資金補助比例。同時為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標桿鎮(街道)創建,對創建成功的鎮(街道)按完成時間的先後分別給予差異性獎勵,提升了各鎮(街道)創建工作的積極性。
為確保人民用水安全,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用水需要,海寧市政府還投入約2.3億元,針對長水塘、泰山港兩個飲用水源生態濕地進行提標改造,目標將飲用水源地水質從Ⅲ類水提升至Ⅱ類水。各生態濕地屬地每週開展不少於3-4次的巡查,並逐步增設監控,嚴查生態濕地安全問題,每季度由市統一安排,對飲用水源地開展專項檢查,將發現的問題當場進行交辦,推動了飲用水源地提標工程的不斷提升。
開展攻堅行動,治水不斷走向縱深
今年以來,海寧還深入開展了“五水共治”找尋查挖攻堅行動,通過“自查自改日排名,清單式管理”“專項督查日通報,駐點式督導”“通報曝光不間斷,跟蹤式報道”等舉措,讓“五水共治”不斷走向縱深。
在清單式管理中,各鎮(街道)重點對照“十領域”“七張清單”以及以前曝光過、整改過的問題,同時用好“三大十招”智慧平臺,問題線上填報,做到應納盡納應查盡查,並實施清單式銷號式管理,行動期間上報問題13439個。在屬地自查自改的基礎上,海寧市領導還帶隊“五水共治”督查組赴各鎮(街道)駐點督查,以不發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方式逐村(社區)開展現場暗訪。對發現的問題書面反饋屬地及時落實整改,同時抽調一批涉水問題專家進行指導,確保各鎮(街道)整改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有效性。
“攻堅行動中,我們還不間斷地通報曝光各類問題,比如對各鎮(街道)對照‘十領域’未主動發現的突出問題,以及整改嚴重滯後的突出問題進行通報;對各鎮(街道)自查發現的突出問題和被市級及以上督查發現的突出問題數量、比例進行每週排名通報。相關通報及排名情況納入年度生態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海寧市“五水共治”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行動期間,共督查和曝光涉及水環境問題22個。同時,通過與媒體合作,開設專題專欄進行跟蹤報道,被曝光企業負責人、鎮街分管領導出鏡表態,跟進整改落實情況,並及時“回頭看”,形成監督管理全閉環,推動了“五水共治”各項工作的縱深開展。
來源:讀嘉 | 撰稿:晚報記者:陳強 通訊員:虞恝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