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雙語版“大運河詩叢”嘉興首發
發佈時間 | 2023-12-18 08:59:35    

   千百年來,大運河穿越歷史,流淌至今。日夜奔流的大運河不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在千百年裏哺育和潤澤了兩岸的文化。

  昨天下午,“大運河詩叢”首發儀式暨詩歌朗誦會在南湖發佈廳舉行,由南湖區牽頭出版的漢英雙語版“大運河詩叢”正式亮相,大運河詩路文化帶上再添璀璨明珠。

  “大運河詩叢”是中國首套大運河詩歌叢書(漢英雙語版),也是浙江省大運河詩路文化帶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

  以詩之名

  書寫大運河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在25座運河城市中,嘉興是唯一被運河環抱的城市。

  京杭大運河是歷代詩人尋跡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脈。曾經,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等詩歌名篇,勾勒出了江南風韻。而今,我們通過“大運河詩叢”又能在詩歌中感受運河兩岸的發展與變化。

  “大運河詩叢”共收錄《我扶著大運河歌唱》(黃亞洲著)、《貫穿我的河》(北塔著)、《江南運河情》(趙振元著)、《運河上的時間》(伊甸著)、《彼岸千年》(柳文龍著)、《運河上的月光》(查傑慧著)、《仁莊紀事2》(曉弦著)七本著作。

  “大運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嘉興人對大運河文化情有獨鍾。”南湖區作家協會主席曉弦參與了詩叢創作的全過程,他所創作的《仁莊紀事2》將運河沿岸的民俗風情等具象化的事物用詩歌的形式錶現出來,“深層次地體現我們運河兩岸老百姓的生活現狀,以及他們的所思所想。”

  詩叢的作者皆是生活工作在大運河兩岸的詩人,有來自北京的北塔,有出生於杭州的黃亞洲等。他們的創作題材和風格各不相同,就像大運河從北向南縱貫而下,沿途的文化有變化有碰撞,也有一脈相承的交融。

  柳文龍説,《彼岸千年》的創作包含了生活的細節、思想的碰撞、文化的融合等方方面面,“這幾年的創作都來自生活,不需要特別準備,只要將生活的點滴積累、沉澱,自然而然地成了詩。”

  曉弦介紹,漢英雙語版“大運河詩叢”從集稿到編輯到翻譯到出版,歷時長達4年。詩人們的筆觸緊緊圍繞古老的大運河,多層次、多領域、多側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婉約而大氣的大運河文化。

  以運河為紐帶

  中華文化流淌向國際

  大運河早就走向了國際。早在97年前,美國權威雜誌《國家地理》就將嘉興三塔作為大運河的標誌物。此次“大運河詩叢”備受關注的一點,便是這是漢英雙語版的詩叢。

  詩叢的主翻譯北塔説,我們如今處在全球化的語境之中,用英文的形式去呈現詩叢,符合大運河的文化定位。

  當然,詩歌的翻譯絕非易事。北塔告訴記者,詩叢的作者大都來自江南吳方言區,詩歌中出現的一些地名人名物品名,團隊中的北方譯者就不懂,需要慢慢打聽、慢慢摸索。而且每一位作者的語言姿態各不相同,有的豪放粗獷,有的婉約細膩,在翻譯的時候也要將每一位作者的特點展現出來。

  資訊産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外散文詩學會執行主席、著名詩人趙振元在致辭中説:“選擇以大運河為創作題材,聯合國內的詩歌散文家合力創作,並把它翻成英文版本,以精美的叢書形式發行並推向海內外,這在國內是個創舉。”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大運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符號,也是世界矚目的現象。”浙江傳媒學院教授、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趙思運表示,近年來,大運河的文化價值越來越被重視,明年就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十週年,在這個時候推出“大運河詩叢”恰逢其時。

  “用現代詩的方式成規模地一下推出七本書來呈現大運河這個文化IP,可以説是一個‘現象級’的作品。”趙思運説,閱讀了詩叢後能夠感受到,詩叢的寫作藝術水準非常高,內容與當下結合緊密,有著很高的文化價值,同時有國際傳播價值,“詩叢連通文化,以雙語的方式向全球輻射,就像大運河文化是流動的文化,詩歌也可以向各地流動,將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

  當天首發儀式後還舉行了朗誦會,作家和朗誦者以詩歌的名義,把運河的記憶和風采一一展現。

  (原文標題:雙語版“大運河詩叢”嘉興首發 向世界傳播運河文化、中國文化)

來源:南湖晚報    | 撰稿:記者 黃 燁 攝影記者 徐志達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