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帶關建”是黨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領導的時代要求。杭州留下街道和家園南社區黨總支為突出黨建帶關建,凝聚工作合力,創抓機遇,守正創新,奮力關心下一代工作高品質發展,建強組織體系,延伸關工委工作“觸角”。堅持以“黨建”為根本,以帶“關建”為關鍵的工作原則,開展了一場妙趣橫生又充滿文化氣息的秋季研學活動,帶出“青”活力。
日前,杭州留下街道和家園南社區黨總支聯合西湖區曉禾閱讀服務文化中心、杭州新冉趣研學西湖區留下服務站,組織孩子們到留下古街探留下韻味、望留下古橋、學留下構思。讓孩子們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拓寬視野、增長見識、認識身邊的歷史文化,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探,宋韻文化】
留下之地名歷史悠久,耐人尋味。史料記載,留下、宋稱西溪市,清代光緒年間《錢塘縣誌》:宋建炎三年(1129)7月,高宗南渡,幸西溪,初欲建都於此,後得鳳凰山,乃雲:“西溪且留下。”留下之名始於此。透過老街的窗沿依然可以窺見歷史的痕跡。孩子們來到留下老街,牽手漫步在斑駁的石路上。老街的建築保留了宋朝風韻,“原來這裡就是我們先人生活的地方呀!”小朋友們不由得發出感嘆。
【望,古今橋梁】
留下老街上有五座古橋,其中慶春橋、忠義橋和盈春橋現在仍舊靜臥在河上,它們見證過短兵相接的刀光劍影,也見證過流水輪迴般的市井煙火。最有名的忠義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南宋嘉定十一年。孩子們對橋梁進行了行走、記錄、撫摸,同時與老師分享了不同年代橋梁的特徵和功能。可以説這是一場有深度知識點的研學之旅。
【學,結構科學】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橋梁也有了不同的建設方式,孩子們見過太多鋼筋水泥鑄成的橋梁,可是其實中國的古人,不用一個釘子就能造出一座橋。在研學活動中,孩子們動手拼搭起了一座座單孔拱橋,為自己的小橋塗色、取名,並分享希望這座橋造在什麼地方。
這是一場富有實踐教育意義的高品質研學,以黨建為統領,發揮出了黨建帶關建的作用,也讓住在留下的孩子們認識了我們身邊的古鎮,了解了“貫穿古今的橋與梁”,激發孩子們對結構科學和戶外活動的興趣,也收穫了公益證書。在項目制教學過程中,鍛鍊了領導力及團隊協作能力,交到了許多好朋友。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盧橋輝 通訊員:邵浙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