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用知識和愛成就學子夢想 臨平區第三屆“護苗行動”走進四川石渠
發佈時間:2023-09-07 09:47:51    

   新學年伊始,在浙江駐甘孜工作隊石渠分隊和臨平滴水公益的精心籌備下,同時在永安期貨等愛心企業的大力支援下,臨平區“護苗行動”第三次走進四川之巔雲端石渠,用知識和愛溫暖開學季,成就高寒牧區學子的夢想。

1.png

  巧手編織中國結 童心共築中國夢

  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石渠青少年體驗非遺技藝,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臨平滴水公益志願者前往石渠縣鄧柯中學,開展“護苗開學季·非遺進課堂”活動,帶領學校學生學習編織中國結,親身感受繩結魅力,體會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智慧和純粹的文化精髓。

  活動開始,志願者首先帶領同學們了解中國結的起源,認識中國結的文化底蘊,感受傳統編織的藝術美。接著,志願者現場演示了中國結的編織手法,一步步講解如何繞繩、打結、打穗,一根紅線漸漸被編織成形,一個精美的中國結躍然指尖。同學們一邊仔細觀察志願者演示,一邊動手編織學起來,還不時地互相交流互相幫助。手工編織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有一定難度,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學習以及志願者的耐心指導,一根根紅繩在同學們的指間穿梭,逐漸變成一個個色彩鮮艷、造型精巧的中國結。

2.png

  浙江駐甘孜工作隊石渠分隊領隊郭欣瑋表示,此次活動不僅增進了石渠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愛國心、愛國情。“今後我們將繼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向石渠青少年普及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他們自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樹立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主題講座進校園 培養學生向上向善

  今年9月5日是我國第八個“中華慈善日”,主題為“攜手參與慈善 共創美好生活”。當天,臨平滴水公益專門組織宣講員為石渠縣洛須片區200余名中小學生帶來一堂 “9·5中華慈善日 護苗行動三年情”主題講座。

3.png

  宣講員首先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常識,以及中華慈善日、“善行臨平”、臨平區“護苗行動”等相關內容。接著結合臨平滴水公益“阿拉丁助學”項目、“彩虹盒子”項目等具體案例,為學生講解了致力於石渠公益事業的慈善人物,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慈善就在身邊,強化學生們對慈善法、慈善理念、志願精神的理解,激發學生關心、支援、參與慈善的熱情,培養學生知恩感恩、向上向善的品行。當宣講員提問學生所知或所參與的慈善公益活動時,同學們都説出了自己對慈善事業的見解。

  石渠縣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昂翁洛珠表示,這次的宣講活動形式新穎,效果特別好,生動地詮釋慈善文化的精神內涵。未來,石渠縣將持續深入開展慈善文化宣傳進校園活動,共創文明校園的良好氛圍,讓愛心飛揚校園,讓慈善之花在校園綻放。

  活動最後,臨平滴水公益志願者為洛須片區61名優困生發放了由臨平區愛心人士捐贈的助學金,並鼓勵他們在求學路上不畏艱難、發奮圖強、追逐夢想。

  圍做月餅迎中秋  共敘浙川山海情

  中秋節將至,在浙江援建的石渠縣鄧柯中學“有夢來臨·學生食堂”,浙江駐甘孜工作隊石渠分隊攜手臨平滴水公益舉辦了“圍做月餅迎中秋  共敘浙川山海情”專題活動,共有100名在校師生參加。此次活動製作的月餅是富有杭州臨平特色的亭趾月餅。亭趾月餅是流傳于杭州臨平運河沿岸一帶的傳統月餅,為全手工製作,口感松脆、香酥、層酥相疊、甜鹹適口,深受當地百姓喜愛。2022年9月,亭趾月餅製作技藝入選第七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活動當天一早,工作人員就已經將製作月餅的手套、口罩、捍麵杖、麵粉、豬油、白砂糖、油酥、餡料等工具和材料準備齊全。滴水公益志願者胡飛首先為大家簡要介紹了月餅的起源、種類和特點,隨後重點介紹了亭趾月餅的歷史、特色和製作方法。

4.png

  現場製作環節,老師和同學們按照工作人員演示的方法邊學邊做,從堆料、揉面、制油酥,到包酥、搟油皮、包餡,不一會兒,一個個精美的月餅便成型了。

  一個小時後,做成的200余個月餅被送入烤箱烤制。出爐的月餅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香甜的味道縈繞在大家鼻間,和著大家臉上堆滿的笑容,營造出臨石一家、喜迎中秋的濃厚氛圍。學生措姆説:“以前月餅都是買著吃,現在能在學校跟臨平區的叔叔阿姨一塊親手做月餅,既品嘗了出自千里之外的美味,又學到了杭州非遺文化和技藝,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呀。”

  播撒科學種子  點燃科學夢想

  由浙江駐甘孜工作隊石渠分隊、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臨平滴水公益聯合主辦的“護苗開學季·科普進課堂”活動在石渠縣起塢鄉中心校舉行,全校300余名學生零距離“觸摸”科技的神奇,感受科學的魅力。

  天文望遠鏡、顯微鏡、地球儀、電路積木、兒童無人機、動植物標本……操場上,各種新奇的科技小儀器一亮相便迅速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大家爭先恐後動手嘗試,體驗科技帶來的快樂。據悉,這批科普物資是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定向捐助的“科學之樹·播種未來”公益項目,其中還包括科普類圖書、實驗器材包等。

5.png

  教室裏,來自臨平區的科普志願者以“知識講解+現場演示+互動體驗”的形式,帶領同學們探索科學世界的奧秘。妙趣橫生的科學故事、寓教于樂的科學實驗,激發了同學們的好奇心、想像力、探求欲。志願者還結合授課內容,設置了有獎問答環節,引得同學們紛紛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踴躍舉手回答問題,一問一答間啟迪著孩子們的科學思維。

  起塢鄉中心校校長單孜尼瑪説:“這樣的科普活動效果很好,提升了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點燃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激情,充分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熱情,真正讓科學的種子在同學們心裏播種,生根,發芽……”

  開展愛眼小課堂  暖心送光明

  石渠全縣平均海拔超4500米,被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地方。雪域高原的天空是通透明亮的,但強光、紫外線、白雪都會對視力造成傷害。臨平區援派石渠縣醫療團隊先後前往石渠3所片區中心學校,為近千名高原學子送去《光明行·愛眼小科普》專題講座,併為每名聽課學生送上了一台由臨平區募集資金專門定制的“幸福來臨”暖心護眼燈,點亮孩子們的求學之路。

  課堂上,來自臨平區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專家俞國孝從眼球結構、眼健康知識普及、高原上眼健康的特殊防護和近視防控方法等方面,進行生動詳細地講解,通俗易懂的知識分享、活潑有趣的圖片動畫、氣氛高漲的互動問答,使學生們沉浸其中,受益匪淺,切實增強了科學用眼的意識。

6.png

  “這裡的人們患眼病的比較多,一方面是高原強光、紫外線和雪長年刺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缺乏防治意識,藏區的很多白內障或其他眼疾患者由於觀念落後,加之醫療條件不足,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期,造成視力永久性損傷。”俞國孝表示,今年7月,臨平區慈善總會與臨平太學眼科、區第一人民醫院共同發起了“睛彩·光明行”活動,派出眼科專家團隊赴石渠開展眼科義診和眼疾篩查。面對高原反應、設備缺乏等諸多困難,專家團隊為符合條件的50名白內障患者免費進行了手術治療,幫助他們重見清晰視界。下一步,援派醫療隊將以愛眼科普講座進校園為基礎,逐步推進石渠中小學生近視篩查工作,力爭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從而保護孩子們的眼睛,讓他們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推“普”助振興  同音更同心

  “元朝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元朝之後是明朝,明初朱元璋定都在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但是很快他孫子的皇位被他兒子奪去了,他兒子又把都城定在了北京……”初看這仿佛是在講歷史故事,其實是臨平區援派石渠縣教師沈業銀給石渠學生上的語言文字普及提升課,他在講解“為什麼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

7.png

  在第26個推普周來臨之際,沈業銀先後為石渠3所片區中心學校的近千名學生作了《推普助振興·同音更同心》專題講座。沈業銀從“什麼是普通話”“為什麼要學習普通話”“怎麼學習普通話”以及“普通話和方言、民族語言的關係”四個方面,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地為同學們進行講解。課堂上既有專業的發音知識,又穿插了大量的歷史知識和趣味故事,還有方便實用的普通話學習技巧。同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課堂始終,並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開展教學互動,深深地吸引了學生。

  課後,同學們還意猶未盡,紛紛表示會在今後的學習中,運用沈老師講授的方法,學好普通話,用好普通話。

  作為臨平區公益助學品牌項目,“護苗行動”一直致力於護航大山裏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三年來,推出的“阿拉丁助學”項目累計募集助學基金300余萬元,每年定向資助石渠縣300余名優困生;“彩虹盒子”項目累計為石渠縣3400余名孩子發放了裝有學習和生活用品的書包;“幸福來臨”暖心計劃累計為石渠學生發放暖心包3600余個、暖心被3700余床、暖心燈3900余盞;愛心校服計劃累計為石渠縣15所學校4000余名學生量身定制了防寒校服;同時,發動愛心企業贊助支援,先後援建石渠縣新榮鄉中心校“理想圓夢·學生食堂”、起塢鄉中心校“有夢來臨·學生宿舍”、鄧柯中學“學生之家”和“九陽公益廚房”等項目16個,為石渠學子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舉辦“浙裏石榴紅·同心享亞運”石渠青少年赴杭主題研學,組織石臨兩地青少年籃球友誼賽、文藝演出、班級結對等活動,幫助石渠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促進民族團結、文化交融。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