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美景串起“共富圖” 綠道通向“幸福路”
發佈時間:2022-12-15 10:55:47    

   綠道建設,一頭連接著生態環境,一頭連接著民生,是城鄉風貌提升行動中的重要一環。

  “人在畫中游”是綠道的主要特色,余杭要打造的是可遊、可賞、可達的綠道生態網路。近年來,余杭區不斷加大城市綠色開放空間建設力度,累計建成各級綠道334公里,一條條美麗綠道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文化與娛樂、觀賞與體驗,讓市民從家中走向戶外、從城市走向自然,真正成為民生所向的幸福“通途”。

  日前,杭州余杭區徑山鎮鏡潭湖公園綠道、玉道良渚運動公園綠道入圍第三屆“杭州市最美綠道評選”候選名單。

  這是繼大徑山綠道榮獲“浙江最美綠道”,余杭塘河綠道、“美麗公路”良渚綠道、獐山港綠道、徑山(雙溪、小古城村)綠道、百丈鎮濱溪騎行道榮獲“杭州市最美綠道”稱號之後,對我區綠道建設的再次肯定。

  山水相融

  織密生態綠道網路

nm.jpg

  白鷺輕飛過,朝光散滿湖。走在徑山鎮的鏡潭湖公園,3.9公里綠道將生態綠島有機串聯,白天視野開闊,夜晚景色迷人。妙趣橫生的礫石步道,風光旖旎的沿河棧道,休閒娛樂的彩繪遊道,帶來豐富的慢行體驗。

  大多數人都想不到,這裡曾是挖沙形成的一個水塘。從雜草叢生之地到生態綠島,從挖沙形成的獨立河塘到串聯成片的濕地公園,從單調的田埂路到妙趣橫生的礫石步道,鏡潭湖公園綠道創新採用“生態治理”的核心理念,將這裡打造成一個有徑山獨特屬性和內涵的生態濕地公園。

  不僅僅是鏡潭湖公園綠道,百丈鎮濱溪騎行道、大徑山鸕鳥段森林古道(陡嶺段、錫康段)、百丈鎮平天堂森林古道、王位山森林古道、徑山花海綠道、鸕鳥溪綠道、徑山(雙溪)綠道……余杭分佈覆蓋全部12個鎮街的生態綠道網路正越織越密。

  近年來,我區以綠道串起集鎮村落、連接風景名勝、覆蓋山水田園,形成“聯城、連路、鏈景”系統化風景長廊。不斷延伸的美麗綠道,不僅盤活了周邊村莊、道路、土地等資源,通過“綠道+旅遊”推動沿線的旅遊資源實現共建共用,構成一二三産聯動的旅遊産業體系,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迭代升級

  智慧綠道暢享未來

bn.jpg

  踏入玉道良渚運動公園綠道,入口處即是智慧導航系統,點擊進入,公園綠道的六大功能分區赫然在列,還標明瞭每一分區的距離、不同區域的具體到達路線。掃描導航系統旁張貼的“杭州綠道”小程式,關於美食餐飲、民宿客棧等周邊服務指引也一應俱全。

  順著綠道前行,一面雕刻著良渚文化元素的互動文化景墻映入記者眼簾。正在綠道散步的居民張興元一邊演示一邊向記者介紹:“智慧大屏的下方安裝了三個感應攝像頭,站在景墻前可以進行各式互動。”

  “這面墻上有時會播放音樂和視頻,有時可以玩一些跑跳類的體感遊戲,”家住昌運裏小區的白女士告訴記者,“挺新鮮的,以前從沒遇到過哪個公園有這麼有趣的墻。”

  在綠道盡頭的廣場,36個可旋轉的互動影像燈同樣是隱藏的驚喜。夜幕降臨,七色燈光旋轉輝映,變換出愛心、蝴蝶等圖樣投射到地面,給夜晚的公園綠道更添幾分意趣。“晚上五顏六色的燈光亮起來時非常漂亮,感覺很夢幻”家住天鴻香榭裏的黃先生告訴記者,“偶爾燈光投射在地面上,還會出現一些游動的小魚,腳踩上去魚群會逃跑,孩子們都特別喜歡。”

  依託綠道構成的環形空間,良渚運動公園內設有籃球場、足球場等運動場地。記者採訪當天傍晚,葉先生約了一群好友來公園打籃球,他表示:“通過園區提供的二維碼,我們可以線上預約場地,查看有沒有空場,節假日人多的時候就不用白跑一趟。線上平臺還能實時組隊,解決我們想打球又找不到球友的問題。”

  玉道良渚運動公園綠道將京杭大運河、良渚文化與健身主題相融合,雅致水韻兼具動感活力,同時把智慧元素融入基礎服務與互動優勢,為居民提供了一個遊憩、休閒、出行、健身的綠色空間。

  余杭在綠道建設過程中,不斷迭代升級,豐富綠道的使用功能,從單一的綠道發展成集體育健康、文化休閒、主題教育、旅遊觀光相融合的複合型戶外場所,同時堅持“網際網路+”理念,以數字化技術高品質打造“智慧綠道”。記者從區住建局了解到,目前全區已有27條綠道、共259公里導入高德地圖,主動錄入包括驛站、公廁、停車場、健身設施、公共自行車租賃點等在內的服務設施點位共202個,讓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智慧便捷,實現科技與生活的緊密貼合。

  打造一條貫通“一心五鎮”的智慧健康綠道已被列入西部富美“1355”行動十大高品質發展項目。下一步,余杭將著力打造“一廊一軸一心三片”綠道網路格局,構建城西“科技創新智慧綠道環”、良渚“千年文化體驗綠道環”和西部“鄉村生態旅遊綠道環”。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吳一靜 蔣祎寧 通訊員 周雲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