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氏稻草捆毛雞,乾隆帝巧改壇石寺,湯家弄夫子教頑童......杭州余杭瓶窯,是個有傳説的地方。這裡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説故事。今天我們帶來了一個與“祠堂弄”有關的故事。
祠堂弄犟小子報恩
祠堂弄之所以用祠堂來命名這條弄,是因為裏面有座祠堂。這祠堂是怎麼來的呢?請聽我細説。
話説北宋年間一個冬天的上午,丁家大門口端坐著幾個族裏的長老,在他們面前,跪著一位十一二歲的少年,身邊擺著一隻小魚簍,裏面還有一尾活蹦亂跳的烏鰱,足足有兩斤重。
難道説這小子偷了別人家魚塘裏的魚,可這烏鰱分明是河中野生的呀!就在圍觀的族人悄悄議論時,老族長輕咳一聲,不怒而威道:“丁翠山,你小子太令人失望了,老夫看你和汪氏孤兒寡母,讓族人捐錢供你進學堂讀書,將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你小子大清早的不去學堂好好讀書,卻去下河摸魚,讓老夫撞見了還出言頂撞……”
聽老族長這一説,圍觀的丁氏族人都紛紛指責丁翠山這小子不識好歹,調皮搗蛋不爭氣。
丁翠山卻一臉不服地昂著頭,説:“老族長,這河裏的魚又不是您家的,別人能捉我為何不能捉?再説我又沒誤了上學,您犯得著小題大做嗎?”
其實丁翠山説的沒錯,老族長就是因為早上撞見他在河裏捉魚,責備了他幾句,丁翠山沒有答理,老族長見他不把自己放在眼裏,一時惱羞成怒,才叫人把丁翠山押到丁家門口問罪。
現在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當眾頂撞他,再不給點懲罰,那他族長的威望還要不要。只見他氣急敗壞道:“你……小子目無尊長,不求上進,那就打你二十大板,將你趕出學堂!”
族長大人一聲令下,丁翠山的屁股立即開了花。當打他的族人松手後,他還是掙扎著站起來,抱著小魚簍一步一步走回家。見他把魚看得比小命還重要,在場的人都不屑地搖頭,説這小子太沒出息了。
可誰也沒想到,丁翠山是個有志氣的好小子,回到家後,他沒跟體弱多病的母親訴苦,而是提出要出去學做生意。幾天后,他抓了把家鄉土,告別母親離開了家鄉。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年冬天,已經成為杭州富商的丁翠山衣錦還鄉。有人問他當年為何為了一條烏鰱不惜得罪老族長,丟失繼續上學的機會?丁翠山噙著眼淚説,他捕魚是為了給體弱多病的母親滋補身體,後來一想只有賺到更多的錢,才能讓母親過上好日子,這才背井離鄉,去杭州學經商。丁翠山還告訴大家,當初幸虧老族長當眾責難,才有了他的今天,所以,他決定出銀二千兩,修建丁家祠堂,供奉列祖列宗。
丁翠山説到做到,祠堂很快修好了。他不記前嫌,請來老族長為祠堂題寫“丁家祠堂”四個字。這條弄堂,有人稱“丁家祠堂弄”,
後來大家叫著嫌麻煩,乾脆叫“祠堂弄”。
(本文節選自《瓶窯傳説》,2019年5月在瓶窯老街採集)
老街新韻
瓶窯傳説
瓶窯傳説,作為瓶窯民間文學的一個樣本,用口口相傳的方式敘述著瓶窯的人和事,反映了特定歷史階段民眾的期盼和願景,蘊含了瓶窯的歷史和風俗民情,展現了瓶窯深厚獨特的文化底蘊。近日,收集整理瓶窯鎮民間傳説故事的書籍《瓶窯傳説》編纂完成,因此特開“瓶窯傳説”欄目,將這份寶貴的文化財富與大家一起分享,回味千百年來瓶窯民間的喜怒哀樂,賡續優秀傳統文化血脈。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