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數字賦能現代農業 余杭街道八村抱團聚力發展
發佈時間:2022-12-14 13:43:19    

   浙江是農村改革的先發之地。一項項敢為人先的改革,成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浙江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大力實施以農村集體經濟為核心的強村富民整合改革。

  圍繞以農村集體經濟為核心的強村富民整合改革,全省各地都奔跑在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核心區域內,余杭區余杭街道以3萬畝永久性基本農田為著力點,探索出一條融合大規模流轉、高標準農田示範建設、良種良法推廣和數智化農田管理、“8+1”飛地抱團發展等做法的綜合路徑,為共同富裕路上的農村集體經濟改革發展提供新思路。

  從“稻”出發 紮根于田

  八村抱團聚力發展

  從苕溪上空俯瞰余杭區余杭街道,南擁南湖,倚靠未來科技城,創新活力如日中天;北部8個村,包攬了3萬畝永久性基本農田。五月風裏,田間已飄起麥浪香,顆顆飽滿的麥田一片金黃,即將迎來豐收期。而這份豐收的喜悅,惠及北部8村、71.8平方公里的家家戶戶。

  強村又富民,余杭街道如何佈局?“原先這些村都面臨著農民收入來源單一、村集體經濟增收比較困難的問題。我們認為抱團發展、統一管理,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才是出路。”余杭街道主要負責人説,於是,街道依託涵蓋8村及戰略合作單位等黨組織在內的“聚耀禹航”黨建聯盟,打出苕溪以北8村抱團聚力發展的“禹上稻鄉”模式。

  抱團的前提,是整合。余杭街道創新土地利用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土地規模流轉機制。也就是説,街道在充分保障農戶利益的基礎上,綜合土地品質、區域位置等因素對土地評定等級,根據等級確定土地流轉價格標準,進行新的農田資源整合。

  整合後的農田資源,就如同一片待開發的“富礦”,如何高效用好資源、提升畝均收益?余杭街道將農田資源推向農業企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種糧主體進行集中種植。在街道牽頭指導下,苕溪以北8個村經濟合作社共同出資入股,並引入職業經理人進行統一運營。該負責人説:“八村股份合作社組建聯合體,共同出資統一謀劃,既提升整體實力又避免了內部競爭,土地收入隨流轉單價提升不斷增長,村集體每年福利、分紅等按比例提升,農民在家門口即可創業致富,農民收入來源多元化,村民獲得感、認同感提升了。”

  不僅如此,余杭街道堅持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禹上稻鄉”。通過因地制宜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街道從農田灌溉設施、田間道路、田間輸配電設施和耕地品質提升等方面改造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兩年來,“禹上稻鄉”區域共實施農田改造4000畝,改造排灌溝渠約20000米,整修機耕道路8000米。

  與此同時,余杭街道積極對接校企合作,為“禹上稻鄉”區域畝均收益提升提供智力支撐。近年來,余杭街道已與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學農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聘請浙江大學吳殿星、張國平、張天真、陸建良教授團隊作為農學顧問,設立浙江大學農學院教學實習基地,引進以“軟香二號”為代表的高科技改良品種推廣種植。春耕期間,街道還積極深化“三服務”,主動邀請余杭區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積極對接種糧大戶,做好春播、育苗、施肥等農技指導工作,落實全年耕種計劃。

  截至2021年底,近6000戶農戶已簽訂協議,流轉耕地2.7萬畝,實現産量提升12%;畝均收益從2000元提升到6000元。

  以創為核 拓新求變

  數字賦能現代農業

  不同於其他鄉村,“禹上稻鄉”的萬畝良田不在深山,而是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核心區域中。因此,以數字經濟的創新思維突破傳統鄉村振興思路,是余杭街道始終努力的目標。奔著這個目標,“禹上稻鄉”無處不散發數智化氣息,從田間生産到農産品銷售,再到文旅項目。

  劉松是位“85後”,不是本村人的他,日日以“禹上稻鄉”為家。2019年,他通過余杭區農村職業經理人的應聘,來到永安村擔任農村職業經理人。“一開始,我們只有3個人主要負責村集體資源運營,短短幾年後,團隊已經擴大到20余人,村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跟隨劉松的腳步,我們走進當季種植的小麥地。遠看是常見的農田模樣,可近看便能發現,田裏安裝著各類監測設施。“我們農田的耕、種、收環節都已經實現了‘機器換人’,還制定了全程機械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糧食種植、生産作業流程。而使用這些監測設施,可以在糧食的種植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劉松説,不只是種植環節,“禹上稻鄉”依託“農安碼”應用打造糧食品質監管的“指尖農業”體系,記錄著農産品從生産、加工、流通、倉儲到銷售等全過程資訊,確保糧食生産品質安全可溯。

  基於這樣的數字農業種植體系,“禹上稻鄉”推出認養農業新模式——“認養一畝田”活動。“我們開發了‘數字稻田認養’APP,遊客不僅能線上上完成農田短期租賃,還可以隨時在手機上遠端查看農作物的種植長勢。到了農耕時節,遊客還可走進田間,體驗作物播種、育苗、生長、收穫全過程。”劉松説。

  在“禹上稻鄉”,想要體驗鄉村樂趣,不僅僅有“認養一畝田”活動,還有以“稻”為主題的系列研學活動。余杭街道通過設定四大研學主題“稻享、稻鄉、稻香、稻項”,分別向孩子們開放鄉村探索、智慧農業、自然教育、體育健康等戶外課堂,走進鄉村、了解鄉村。“除了電話報名、小程式諮詢,接下來遊客朋友馬上可以通過‘浙裏辦’的‘禹上稻鄉’服務專區預約研學活動了,我們在‘禹上稻鄉’的後臺也會實時跟進。”劉松説。

  “稻夢空間”是余杭街道打造的數字鄉村應用場景,整合了農品優勢、新銳品牌、産業空間、公共服務、聚才政策等資源,為種糧大戶、落地企業、創客、遊客提供一站式服務。“從業務流程到數據多跨協同,再到體制機制,都要進行重塑與改革。”余杭街道相關負責人説,業務上,“禹上稻鄉”開始從傳統農業向訂單農業演化,幫農促富的方式也從線下轉成線上;業態上,村民生産賣糧的單一經營方式也轉向了農文旅融合的産業業態;數據上,種糧大戶數據、經營數據、稻田實時數據等資訊,讓農業生産與經營更科學。

  有了數字賦能,電商資源、創意體驗、高新科技助農富農的新場景紛紛亮相,“禹上稻鄉”的農文旅産品也日趨豐富。近期,街道推出的“出類八萃”産品禮包涵蓋8村特色農産品,已累計帶動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種養大戶24家100多萬元的産品銷售,獲得客戶一致好評。2021年,“禹上稻鄉”接待遊客13萬人次,帶動周邊農戶增收85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逐年增長,核心區塊余杭區永安村從2018年的56.85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315.19萬元,增幅達454.4%。

  二元同頻 飛地聯建

  內外聯動激發動能

  經過近些年的建設發展,“禹上稻鄉”區域內的8村村級集體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已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但新的問題擺在了面前:因非常滯洪區調整以及整體位於基本農田保護區等客觀因素,集體經濟缺乏新的發展路徑和空間。

  如何為村集體經濟尋得增收新路徑?余杭街道將突破的眼光拓展至街道全域。“一條苕溪將街道一分為二,以南發展數字經濟,以北發展傳統農業。我們也一直尋找,改變城鄉二元割裂局面、加快區域間同頻共振的方式。”余杭街道主要負責人説,現在,街道從尋找苕溪以北8村新的産業空間切入,推出“8+1”九村聯合村級留用地自主開發模式,探索以市場化路徑、實現區域性共富的目標。

  “8+1”指的是,苕溪以北的8個村和苕溪以南的沈家店社區。早年間,沈家店社區已取得村級留用地農轉用審批,擁有約38畝用地面積的商業兼商務用地。但近年來,由於自主開發資金不足、合作開發模式限制等因素,村級留用地長期閒置。“如果將8村的資金投入到沈家店社區的閒置空間,就可以同時盤活資金和空間。”該負責人説。

  目前,沈家店社區和苕溪以北8個村共同成立聯合公司,開始規範推進項目開發工作。據了解,該項目將建成8萬平方米綜合體,房産按照30%産權歸沈家店、其餘70%産權平均分配給苕溪以北8個村的比例進行分割析産。按此比例,每村可獲得1億元資産和每年300萬元的現金流收入。

  “8+1”九村聯合村級留用地自主開發模式為“禹上稻鄉”尋得外部的新發展路徑,並以此由外向內不斷增加新收入。在此同時,“禹上稻鄉”也在通過內部空間提升優化,不斷做強內生動力。

  今年初,余杭街道針對“禹上稻鄉”區域內的有限空間,精準定位設計,打造以稻香綜合體、稻香培訓中心、大米加工中心、農業研學中心為主的産業空間。其中,稻香綜合體是最大的新空間。如其名稱,綜合體將發揮遊客中心、接待中心、展示中心、創客中心等綜合性配套功能,成為集遊客接待中心、農産品展銷區、未來鄉村展館、“禹上稻香”品牌展館、稻米文化展館、眾創中心、大米主題餐廳等於一體的公共區域。

  除了稻香綜合體,其他新空間也將為研學、農業生産等領域釋放新動力。“鄉村的土地空間是有限的,我們要盡可能讓有限的空間釋放更大的能量,為未來鄉村的發展積蓄強大動力。”該負責人説。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應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