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長李強
“高水準、均衡化、新優勢。”24日,浙江省省長李強在參加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溫州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表示,關於“十三五”以及2016年的發展,希望大家關注這三個關鍵詞。
2015年是浙江“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過去的五年,也是浙江下定決心程度最大、轉型升級力度最大的五年。在過去的五年,浙江攻堅克難,渡過難關,且提升了浙江的地位。
在浙江“十三五”發展目標中,首先提到的就是確保實現已經確定的“四翻番”目標,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浙江如果只像全國一樣建成小康社會,我覺得不夠。”李強表示,高水準主要是經濟發展水準更高、公共服務水準更高和百姓收入更高。
他表示,高水準在浙江首先體現在經濟發展品質上,經濟發展品質要更加符合浙江的資源稟賦性。
這種資源稟賦性在浙江的過去三十餘年中逐漸顯現。李強認為,浙江這三十年來,資源觀、財富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沒有大量礦藏等資源的浙江把自身變成了資源,而浙江人的精神成為了最大的財富,這就是浙江資源的優勢。”
資源的優勢融入産業中,使得産業也要逐漸向高端化發展。近年來,浙江的産業結構不斷調整,由資訊經濟、科技創新為代表的驅動力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如果我們還是靠低端勞動力發展經濟,我們就不可能在‘十三五’有很大發展,也不可能發展高水準。”李強説。
在公共服務高水準方面,他表示,浙江不僅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還要實現均等化,成為一種“普惠”的公共産品。而百姓收入高水準,是要促進城鄉居民持續普遍增收,確保在富民方面保持全國領先水準。
第二個關鍵詞為“均衡化”。李強認為,均衡化實際上是補短板,主要是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收入差距。
在“十二五”期間,浙江就把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十二五”,浙江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從61.6%提高至65.8%,累計轉移85.5萬農村勞動力就業。
“城鄉差距主要是城鄉‘二元’制度的差距,我們在追求新型城鎮化的時候,不要在城鎮化‘率’上做文章,要在‘化’上做文章。”他表示,如何推進農村的産權制度改革,打通農民成市民的通道,是浙江一直要做的事。
縮小差距,最為明顯的體現在縮小收入差距上。在浙江,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低於4600元的貧困現象已全面消除。但在李強看來,這不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繼續關注低收入人群。
他認為,尤其要關注那些連反映自己困難的能力都沒有的人,那些因災因病因殘返貧群體以及貧困群體的下一代。
“要高度重視貧困家庭下一代的教育,這是根本!”李強表示,貧困不能帶入下一代,重要的是教育。
此外,在區域協調發展中,李強認為,主要是做好“山、海、都市區”三篇文章。山,主要是保護;海,既要保護又要開發;都市區,要大發展大提升。
第三個關鍵詞為“新優勢”。增創新優勢,就是激發新活力、培育新動力。
改革開放以後,在浙江,特別是在以溫州為代表的民營經濟大發展,使社會活力不斷激發,民間資本對實體支援,讓浙江的優勢越發顯現。“我們許多優勢是後天積累的。”李強總結道。
由此,他認為,在下一個五年,首先還是要在體制優勢上下大決心,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社會活力的“加法”或“乘法”,提高制度供給的能力與水準。
除了體制優勢,浙江也急需科創新優勢。
浙江以經濟為“傲”,然而與深圳等地區相比,在産業技術升級方面,浙江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浙江傳統産業還佔經濟總量50%以上。
“‘十三五’期間,如果浙江再不下決心,不對産業結構進行大調整,恐怕就要跟不上了。”李強説。他認為,浙江要打造科創新優勢。正如浙江正打造的一條33公里長的科創大走廊一般,要集聚全國乃至全球的人才資源和科技資源。
種種優勢之中,環境依然是不容忽視的重點。李強表示,環境是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浙江在長三角地區發展,山清水秀是極大的優勢。
“推進‘十三五’發展,實現‘十三五’目標,必須追求高水準、推進均衡化、增創新優勢,集中力量抓好既該幹又能幹成的大事。”李強在今天上午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如是説。
來源:世界浙商網 | 撰稿: | 責編:趙皓月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