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商 > 政策解讀 新聞詳情
浙江將率先出供給側改革成果
世界浙商網 · | 發佈時間2016-01-25 11:14:54    

  浙江,在中國各省區中率先進入工業化發達階段,經濟新常態比全國出現得更早、遇到的挑戰也更多。“十二五”期間,浙江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走出的發展之路,為全國提供著應對新常態的經驗啟示。而當“十三五”大幕拉開,這五年對於浙江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史晉川博士,在接受中新網作者專訪時表示,“十三五”對浙江經濟而言是更大機遇,浙江需要在新常態的新二元經濟結構下,率先尋求新的突破。而早已提前發力的供給能力調整,也將助浙江在全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率先顯示出成果。

  對於剛剛過去的“十二五”,史晉川表示,與改革開放初中期浙江經濟面臨著城市和農村、工業和農業的傳統二元經濟相比,“十二五”期間浙江經濟實際上面臨的已經是一種新的二元經濟結構,即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並存的二元經濟結構。

  “這種新二元經濟結構的形成與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沒有理清、改革未到位有關,從而造成了壟斷領域供給不足、競爭領域供給過剩這樣的産業結構。”史晉川説。

  他指出,浙江在“十二五”期間作出了一些新的探索,浙江的民營企業利用科技革命、網際網路技術,做了很多突破創新,通過打破壟斷拓展自己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浙江人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創新精神傳承使然。

  對於已經到來的“十三五”,史晉川直言,這對浙江經濟而言是更大的機遇。“全面深化改革在‘十三五’有望切實落地,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宏觀經濟政策從強調總需求管理轉向重點改善有效供給,對浙江而言都是大的發展機遇。”

  “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是對新二元經濟結構的所有制結構作出調整。國有經濟進入競爭性領域過度擴張,是否應退出來,政府的産業管制是否放鬆,壟斷領域是否向民企真正開放,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能否真正採取ppp模式等等,對於擁有強大民企力量和民間資本的浙江而言是很好機會。”史晉川説。

  在史晉川看來,浙江的供給側改革不是正在啟動,而是在2013年起前便通過擴大有效投資、大力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及電商換市和機器換人等啟動了實踐,調整了産業結構,增強供給能力。浙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率先於多數地區顯現出其先發效應。

  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此,史晉川提醒道,對重要戰略機遇的內涵要作實事求是的理解,要有正確的判斷。“不能簡單將此理解為‘困難是暫時的,一咬牙就能挺過去,就會迎來新常態之前的那種大發展機遇’,必須清醒認識到,在新常態下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發生深刻變化。''

  史晉川認為,國際經濟形勢依然複雜,跨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依然嚴峻,浙江只有面對新常態中的新挑戰,提出新的發展思路,走出新的發展路子,積極適應新常態,主動引領新常態,才能抓住新的戰略機遇。固守傳統的發展方式是緣木求魚,將坐失戰略機遇期。

  對於當下浙江經濟發展,史晉川表示,在看到成績同時也要看到挑戰。

  “浙江傳統的經濟發展動力的消減,和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的成長,這兩者正處在十字路口交叉點附近,在浙江經濟的轉型發展中,整體來看傳統的經濟發展動力的消減,和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的成長還沒有完全跨過交叉點。我們怎麼儘快培養出新的增長動力,同時又要解決傳統動力消減過程中帶來的問題,比如企業破産倒閉、勞動者失業、地方政府財政稅收困難和投入不足等,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史晉川表示,新常態下新動力的培養,對於體制機制有著很高要求,沒有全面深化改革及體制機制的突破,建立起引領新常態的體制機制,新的增長動力培養非常艱難。現行的很多體制機制相對滯後,浙江的切身感受更深,造成了地方自主性和創新的處處受限。

  對於浙江經濟在“十三五”期間發展的關鍵,史晉川用了一句話概況。“我認為新常態下,面臨新的二元經濟結構,必須要尋找新的突破口。”在他看來。浙江要直面體制機制、經濟結構、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各方面存在的問題,拿出當年大膽突破傳統二元經濟結構的膽識和勇氣,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幹在創新發展的實處,走在轉型發展的前列。

來源:世界浙商網    | 撰稿:    | 責編:趙皓月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