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在省人民大會堂開幕,在省長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7%-7.5%的GDP增幅目標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在數字背後,反映的是浙江經濟怎樣的變革真相?
透過“8到7”的表像,我們看到的是浙江經濟另一種形式的“躍進”。在浙江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看來,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步子已然邁在了全國前列。
從“8到7”的“躍進”
自1991年以來,浙江的GDP增幅從未低於過7.6%,“十二五”期間,浙江GDP的年均增長更是達到了8.2%。然而,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7%-7.5%的增幅,卻並非是一種退步。7%-7.5%的GDP增幅目標,依然高於全國6.9%的增幅目標。
事實上,浙江的經濟基數已達到了相當規模,百分比相對應的增量已不可同日而語。數據顯示,2015年浙江的GDP達4.29萬億元。若按7%計算,增量就達3000億元,不考慮價格因素,已經超過浙江1997年2700億元的全年總量。
近年來浙江經濟的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卻是事實。2009年-2014年,浙江GDP年均增長8.9%,其中,2012年-2014年,年均增速降至7.9%。去年以來全省經濟持續健康平穩運作,呈現高開穩走、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增速重新站上“8”時代。
浙江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認為,從發展階段來看,浙江自2008年以來,在全國各省區中率先進入工業化發達期,這也是工業化的最後階段,這個階段最顯著的特點是經濟增速大幅回落,第二産業比值穩步下降並被第三産業超越。而因發展水準差異,全國在2013年左右進入新常態,浙江早于全國五年左右進入新常態,浙江碰到的困難與挑戰也要早于全國,而轉型升級的步子也早于全國。
從某種程度上看,浙江經濟的轉型升級最顯著的表現,便是七大萬億級産業的打造。其背後是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以浙商回歸、“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換三名”等為主要內容的轉型升級組合拳。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七大産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力爭七大産業增加值平均增長10%以上,加快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制定實施工業機器人行動計劃、“浙江製造”行動計劃等。
“七大産業是浙江未來發展的優勢所在,也是浙江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有效手段。”徐劍鋒對浙江線上作者説,以杭州為代表的浙江資訊經濟與智慧經濟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産業網際網路與製造物聯化的推進,促進了資訊經濟、高端製造業與新興服務業相對較快發展,為浙江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縣域經濟向市域經濟邁進
城市經濟正在扛起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旗。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實施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都市區規劃綱要,增強都市區龍頭作用,力爭到2020年,都市區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提高到70%。同時,提出湖州市內河水運轉型發展試驗區、嘉興市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型、紹興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機制、衢州市迴圈經濟試點、台州市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麗水市農村金融改革等六大市域改革試點。
浙江從縣域經濟向市域經濟快速邁進的號角就此吹響。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民營經濟造就了超常發達的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是當之無愧的“縣域經濟大省”和強縣經濟“模範生”,“百強縣”數量連續多年冠居全國。但長此以往帶來的結果是,浙江的中心城市普遍規模較小。
浙江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查志強認為,城市經濟代替縣域經濟是一個趨勢,而城市的發展是集群式的,浙江可以充分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小的優勢,著力發展杭州、寧波、溫州三個都市圈,再加上浙中城市群(金華、義烏等),儘量做大城市,同時加大中心鎮建設,從而融入到長三角城市群中。
另一方面,浙江中心城市先天發展不足,大城市不多,城鎮化明顯滯後工業化發展。“縣域經濟、塊狀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轉型的問題,這是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查志強對浙江線上作者表示。
上世紀末,浙江在全國率先實施城市化戰略以及城鎮體系規劃,提出培育杭州、寧波、溫州3大中心城市。此後2001年浙江“十五”規劃中,要求“始終把發展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作為推進城市化戰略重點”。
到了“十二五”規劃期間,浙江進一步提出“做強省域中心城市”,把區域中心城市培育成為綜合服務功能完善、集聚輻射能力強的大城市,並“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可以預見,在“十三五”,城市經濟代替縣域經濟將成浙江“新常態”。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甘居鵬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